本
文
摘
要
在机关工作,不少人认为写材料很难,有的甚至把它看作是“天下第一难”,宁愿日晒雨淋,上山下乡走基层,也不愿意吹着空调,待在办公室里写材料。
另一方面,单位领导经常感叹,不知道为啥年轻人都不愿意写材料了,要找一个好笔杆子,比找媳妇还难,要找一个有思想且文字功夫高超的写手更是难上加难。
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写材料真的难,要写出高水准、高质量更难。材料究竟有多难写呢?今天,来跟大家掰扯掰扯。1、思想之难
写材料的第一难是出思想。有人说,材料水平的高下,全在立意。这话一点儿不假。因为立意最能体现写作者的思想。要写出高水平的材料,就要把思想摆在第一位,其后才是义理、考据、词章,等等。
那么,如何来绿色思想之难呢?老笔头的经验是六个字“多看、善思、活用”:
一是多看。一方面是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多看一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材料、资料、素材,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另一方面是临时抱佛脚式的学习,需要什么就抓紧补什么,毕竟“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二是善思。只多看不行,还得有自己的思考。看到一个材料,多想想换成自己会怎么写,哪些内容可以直接为我所用,哪些内容需要进行再加工,该怎么改,这样才能真正融会贯通、为己所有。
三是活用。看完材料后切忌简单地照搬照抄,应该选择性地运用,特别是在思想方面,要学会把一些好的标题、提纲,巧妙地修改化用,力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素材之难
写材料,选取素材至关重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写材料的同志一般在综合部门,不经办具体的业务,所以对业务工作的举措、方法、数据、指标等,大多不太熟悉,这给写材料增加了难度。
如何绿色素材之难呢?老笔头也给大家分享三招:
一是跟进领导的关注点。就是领导关注什么,就跟进这方面的内容,做到了如指掌、烂熟于心。特别要关注领导的讲话、言论,这些都能成为很好的素材,而且极有可能写到领导心里去。
二是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懂行的笔杆子都有一个资料库。这个资料库怎么建?各人有着自己不同的方法,但内容上无外乎包括这么几个方面:提纲集锦、金句荟萃、文件汇编、材料汇总,特别是各部门、各线、各处室的要点、计划、总结、方案、通知,等等,尽管不要求全部都记得住,但在用的时候必须能迅速地找得到。
三是搭建万能的朋友圈。这个“朋友圈”只是一个比喻,就是说,在需要什么素材的时候,如果资料库找不到,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朋友圈”找到。这个“朋友圈”可以是几个志同道合的文友,可以是一个战壕里的兄弟,可以是单位内部业务科室的同志,在需要素材,特别是需要及时更新数据素材的时候,能够“召之即有、有之能用、用之能成”。3、风格之难
百人百性,一个领导跟一个领导的文化层次不同、工作经历不同、喜好口味不同,所以也就对材料的判别标准不同。有的喜欢有理论高度、思想深度,有的喜好引经据典、文笔华丽,有的喜欢幽默风趣、贴近生活,有的喜欢简洁干练、务实管用,有的这段时间喜欢这种风格,过段时间又喜欢另一种风格,而作为笔杆子,妙手难调五味,慧心难辨七音,所以感觉把握领导的风格很难。
如何绿色风格之难呢?也给出三条建议:
一是跟着跑。就是领导到哪里,就跟到哪里,听一听领导说了什么,是怎么说的,是喜欢长句还是短句,是喜欢引经据典还是举例说事,等等,从领导的讲话中了解领导的风格。
二是追着问。如果做不到跟着跑,就等领导有空时,追着问他对稿子的意见,比如,是好还是坏,是长了还是短了,是沉闷了还是放松了,等等,从反馈的意见中琢磨领导的风格。
三是大胆试。不要怕领导不满意,也不要怕自己麻烦,多尝试几种风格,比如,今天用这种风格,领导满意,明天又尝试另外一种风格,说不定领导更喜欢,要通过几次尝试和磨合,就会掌握一个比较适合领导个性的风格。4.语言之难
在写材料的难点之中,最不难的应该属语言。但也有很多人说语言表述太难了,要不然怎么会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不堪言呢?
如何绿色语言之难呢?也给出三条建议:
一是表述要准确。材料写作中,表述准确是第一位的要求,特别要注意语法的正确。因为很多笔杆子不一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科班出身,甚至很多连文科专业都不是,对于语法等容易疏忽。因此,要重视语法的使用,包括词类、句子成分、单句、复句、标点符号等方面,必须正确、准确,表词达意要精准到位,不能想当然,更不能胡乱造词。
二是逻辑要严密。很多材料常见的问题是,逻辑不够严谨严密,论题与论据、观点与素材,没有做到相互呼应、环环相扣。这就启示我们,写材料时,提出一个观点看法并进行论证、说明时,一定要注意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使论据必然推出论题,这样才能做到逻辑严密、言之有序。
三是修辞要恰当。很多人认为,公文材料不需要什么修辞,其实不然。要想材料生动传神,必须讲究修辞艺术。其一要注重“炼字”,通过反复揣摩,让笔下的字既生动活泼又新鲜贴切;其二是讲究句式,是长短还是短句,是整句还是散句,是主动句还是被动句,是肯定句还是否定句,必须讲究;其三是辞格运用,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衬托、排比、层递、反复、设问、反问、顶真、回环等常见修辞手法的准确运用,会让材料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