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金融其实很简单】
到目前为止,我们讲了很多在过去没有金融市场的时候人类是如何通过文化和婚姻解决跨期交易挑战的。今天,再谈一个离我们生活很近的话题,就是礼尚往来文化,我们为什么爱送礼?背后的金融逻辑是什么?
我们都佩服自己的母亲。而我的母亲9岁时就作为童养媳,嫁到我父亲家。她一直跟我和兄弟说,“嫁到你们家!”在我小时候,总让我钦佩母亲的是,她从来没读过书,也不识字,但是她随时可以说出来,谁家什么时候给我们家送了多少礼、什么礼,也可以随时讲出我们家哪天要给谁家还送礼、谁家何时要盖房子、娶媳妇、嫁女。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她是如何在脑袋里管理这么复杂的账本,但是她脑袋里的资产负债表是清清楚楚的,因为虽然我们村很大、人口很多,那个资产负债表一定很复杂,但是,她似乎没有因为哪家的礼没有还而得罪人的!
那么,“礼尚往来”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为什么送礼文化在改变呢?
礼尚往来的金融逻辑
母亲也经常跟我讲送礼与还礼的道理:第一,收了人家的礼,一定要还,否则那个亲戚或者朋友关系就没了;第二,还礼时,不能少于对方之前送给我们家的礼,至少要加个10%;第三,对亲戚,逢年过节要送礼;第四,对待亲戚和一般朋友,对方盖房、红白喜事、生孩子或者有其他大事的时候,要送礼。
从我母亲总结出的礼节文化看,礼尚往来是典型的跨期价值交换,其交换的信任基础是友情关系,不管友情是基于邻居还是靠朋友的朋友介绍。也就是说,张家今天送100块钱的礼物到我们家,今后我母亲会按照110块钱的礼物还礼的,期间的投资回报是10%。我们家给别人送礼后,也会有类似的回报预期,否则,“礼尚往来”就不会“往来”了。
同时,你也看到,一般都是在一家发生大的开支的时候,比如盖房子、搬进新家、娶媳妇、办丧礼,邻居亲友都会给那一家送礼;等到我们家也出现这种大额开支世界时,别人家也会还礼,等等。这就是说,送礼实际上是一种换个说法的融资行为,“礼尚往来”等于是一个不断重复的相互融资、互相投资、彼此帮助解决大额开支挑战的过程。
只要大家都还有意继续做亲友,这个“礼尚往来”的过程还会继续下去,而且这个亲友圈子越大,其内部金融市场的效果就越好,因为那样的话,融资面、融资额、分摊跨期风险的范围就可以越大。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大家都世世代代在同一个地方,不移民或迁徙他乡。一旦有一些人开始迁徙他乡,或者经常不在同一地方,重复博弈的过程就要停止了,信任基础就会破坏!
所以,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只要人口流动很少、生产和生活所需的开支不是太大,基于“礼尚往来”的亲友圈内金融市场可能差不多够用。但是,一旦开支金额、风险程度都大幅提高,这种类金融市场就不够用了,因为不管你的朋友圈有多大、亲族有多大,能够融到的资金、能够分摊的风险都会有限的。而为了进一步扩大融资范围、增加融资规模,就需要到更广泛的陌生人中间去融资,就需要现代金融中介、现代金融市场了。
从这个意义上,现代金融市场不仅会取代过去基于亲友的融资圈,改变融资范围和融资结构,也会改变甚至削弱传统亲友圈的作用,重创社会网络的性质和含义。当然,这也会使“礼尚往来”从原来侧重“融资功利”,改变为侧重无所求的真正友情。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
你可能觉得奇怪,我们研究金融的人怎么总喜欢从利益的角度去解读社会、解读文化背后的成因?的确许多人也指责说,“你们经济学家的心眼好狭窄,总是从利益的角度解释一切。难道世界没有爱吗?”而我会说,这不是我们研究金融的人心胸狭窄,跟我们自己的为人处世方式没有关系,而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人类——就是这么现实呀!我们关心的是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包括文化的形成过程与变迁过程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让人们推出这种、那种文化内涵并且能够延续下来?
比如说,今天的中国社会里,各地方的金融可得程度差别很大,农村还是很传统,那里的金融产品很少,但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经很发达,金融市场丰富多彩,二线、三线城市则依次介于一线城市和农村之间。那么,既然一线城市的金融很发达,但农村则没有,是不是一线城市的人不再依靠“礼尚往来”朋友圈融资,而是依赖现代金融市场,所以,城市越大,送礼的程度就越低、越少呢?
为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过去做了三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农村几乎没有人不送礼的,而且每年礼物开支占收入的比很高,可是,从农村到四线城市、到三线城市,等等,越往更大的城市走,送礼的倾向性就越低、越少,每年的礼物开支占收入比就越低。从这个意义上讲,一线城市所代表的文化中国跟农村所代表的文化中国,已经完全不同,上海和深圳人其实在送礼等观念上已经跟美国社会很接近。
所以,正因为在融资、投资角色上,现代金融市场跟我们原来的亲友圈有很强的相互替代性,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与丰富,亲友圈的经济作用在下降,那么,礼尚往来的必要性也在下跌,送礼文化在削弱。金融市场使得礼尚往来文化逐渐成为历史。
今天讲的要点包括:第一,在传统中国社会,没有金融市场,所以,一碰到盖房、生子、婚嫁等大额开支,亲友都会送礼,帮助你减轻短期大额开支带来的生活压力。但是,“礼尚往来”的要求是:你今后必须还礼,而且是按照超出当初礼物价值一些百分点的金额还礼。所以,“礼尚往来”是换一种说法的跨期融资、跨期投资,亲友圈等同于一个内部金融市场。第二,随着现代金融在城市甚至农村越来越发达,人们对亲友圈融资的依赖度在减少,特别是人口流动增加以后,作为重复融资体系的亲友圈所需要的信任基础在瓦解。金融也在改变传统的“礼尚往来”文化,并因此改变我们熟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最后,从今天讲的这些故事和变化趋势看,这些年中国社会经历的转型与变化是多方面、多维度的,由此给长辈们带来的不适应甚至焦虑是完全能理解的,代沟的深度是显然的。其中,金融的发展也在促进这些变迁。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些变化?今后的人际关系、社会结构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准备好了吗?
(本文为喜玛拉雅《陈志武教授的金融课》讲座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