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每隔几天,就会有一些整容的新闻扫过眼前。
比如这两天,抖音一位网红被封,和扒出整容的“黑历史”;一位蛮有名的演员“素颜现身机场,整容变形无人认。”
再往前一点,有个节目上,花了400万整容的吴晓辰,和剑桥毕业反对整容的王诺诺做了一场对谈,结果吴晓辰赢得了更多舆论认同。
她很清楚自己付出的代价, 手术很疼, 甚至危及过生命;父母反对,连专业人士也劝诫她可以停止了,但她坚持要让自己的脸跟着流行趋势走下去。因为她想做一个“不平凡”的人,为此,愿意承受整容的痛苦。她只想活在当下。而整容让她感到快乐。
很多人认为,吴晓辰整容前,其实有着更健康的个性美。但撇除这层争论,她的逻辑能被认同,是因为大家还是认为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因为就连王诺诺,在网上拥有众多粉丝,不少也是奔着“学霸+颜值”的标签来的。
据调查,中国的整形是在2004年、2005年左右迎来了爆发式发展,在2008年末的金融危机后有了一次跳跃式增长。目前在数量上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去年一项调查显示,80%的高收入女性表达了想要整形的意愿,但她们更愿称之为“微调”。预计100名中国整形用户中有53名为“90后”……
其中,来自韩国的影响居功至伟。
某年度“韩国小姐”的候选佳丽照
PART
<a>
韩国人为什么热衷整容?
其实,整形作为成熟的行业在欧美已有150多年的历史,韩国才30多年历史,它是怎么后来居上的呢?
这就得说到20世纪50年代后韩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此前无暇顾及容貌与衣着的人们,开始有足够的金钱和时间打扮自己。同时,在外来文化影响下,韩国人开始挑剔起自己宽脸庞、矮鼻梁、小眼睛的相貌特征,对外貌产生了近乎偏执的要求。这和中国在新世纪发生的变化很像。
另外,韩国有句俗语:“南男北女”——意指朝鲜的女孩和韩国的男孩都有着出众的容貌,另一半则不尽如人意,这种相貌格局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还有,韩国人认为衣着容貌是给别人看的,注重外表是对他人的礼节。以前,他们还会奇怪:为什么中国人愿意花那么多钱在饮食上,却不愿来打扮自己?当然,现在中国人已经成了他们的大主顾。
总之,这些因素给整形业提供了丰厚土壤。上世纪80年代后期,首批从业者开拓了韩国整形市场;90年代中期,二世代整形医生登场,完成了整形的商业化和大众化;2000年之后,外貌至上在韩国愈演愈烈,尤其是年轻一代,甚至将其作为生活的唯一信条,整形市场也因此迎来了繁荣。
19岁的徐宰熙已经算个漂亮姑娘了,但作为一个刚出道的演员,她没有十足把握,因此想要整容来增加砝码。在一些韩国家庭,造星已经列入计划:父母们从小为孩子培养才能,到了法律允许的年龄,就会很自然地带孩子去做整形。
PART
<b>
普及却避讳的暧昧
今天,仅仅首尔江南狎鸥亭一带不到几公里的街区,就集中着1000多家整形医院,以及与整形关联的机构。每年韩国高考结束后,这里都会迎来酬宾季:拿高考证过来整形就能得到优惠。
韩国整形机构有美容院和整形医院之分,后者存在严格的资质审查,不同医院所擅长的手术类型不同。
韩国人对流行特别敏感。整形自然也是跟着潮流走。比如到2011年为止,双颚手术都非常流行。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自2009年起,韩国已经多年占据世界人均整容数量榜榜首。《每日邮报》援引的数据称,首尔19-49岁的女性中,有20%整过容。
这样的数据让韩国在外人口中有些被妖魔化。对很多人来说,韩国“满街都是人造美女”,整个社会对此也绝对开放。
但实际上,整形在韩国是普遍,但不张扬。“拿韩国明星来说,韩国医院每周日休息,但如果明星要整形,就会在周日偷偷过来做,所以连医院的职员也不会知道。韩国的女明星们要是想做颧骨缩小术,不会一下子弄得特别明显,而会一点点地磨骨。这样,似乎是不知不觉就变得漂亮了,但是这个过程很痛苦。”一家整形医院的中国营销经理玫子说。
这种普及却避讳的暧昧态度十分有趣。实际上,整形是少有的、因为追求美而引发羞耻感的人类行为。为什么人们总喜欢在道德语境下探讨整形?大概是因为其中所折射出的虚荣、脆弱、偏执,是连我们自己也不愿承认的人性弱点。
韩智慧做了一个上下颌矫正术,整整进行了6个小时。术后最让她痛苦的是当天晚上11点之前不能喝水。吞咽口水时,感觉喉咙被撕裂一般疼痛难忍。鼻子里塞了止血棉花,她不得不用嘴巴呼吸,气流进入口腔时,喉咙都会因干燥而刺痛。终于熬到11点,韩智慧疯了一样找水喝,可是那时喉咙已经疼到让她连水都咽不下去了——她只喝了一口,就全吐了出来。
PART
<c>
越大越好
金炳建是首尔著名的整形医生。他说:“客人们总对我抱怨,说他们不喜欢自己的脸。他们想要更西化的面孔,比如大眼睛、鲜明的轮廓和精巧的鼻子。他们讨厌自己的高颧骨和小眼睛。”
早在2001年,当英国新闻摄影记者泽德·纳尔逊还在世界各地拍摄战火硝烟时,他就发现所到之处都在推行一种以西方白人为标准的审美观。
这种新审美观在亚洲转化成了一种对自己种族特征的负隅抵抗。有人将亚洲整形潮流归结为一个字:大。更大的眼睛,更大的鼻子,更大的嘴,更大的胸部……总之,一切都是越大越好。
东方人偏爱大眼睛和高鼻梁,这都是自身不具备的。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中国俚语中,西方人曾一度被称作“大鼻子”,这种蔑称现在反倒成为了潮流。
根据美国美容整形协会的统计,2010年,中国共有12.5万余人接受了鼻子整形,占全球鼻子整形总人数的12.8%。
“过去我们做的鼻梁都比较低,(鼻根)还是有一点凹度,符合东方女性温柔、内敛的感觉。现在越来越高。有的时候我做鼻子,女孩会嫌鼻根做低了,宁可不自然,她们也是想要更高一些。”整形医生韩啸介绍说。
面容更具“全球化”特征的亚洲明星也成为了普通人在整形时的效仿对象。一位韩国整形医生透露,近半数到他医院来的中国女士,都带着两个中国女明星的照片,点名想要整成她们的样子:一个是范冰冰,另一个是Angelababy。
东西方在整形人群年龄构成上存在明显区别。以中国为例,整形的主力客户是25岁到35岁的年轻人,并且,这个年龄还在降低。一位整形医生说:“我的办公室里天天都坐满了才上高中的小孩子!”而在西方,以美国为例,超过半数的整形手术针对的都是40岁到45岁的客户。究其原因,西方人利用整形试图对抗的是衰老,东方人试图对抗的则是天生的特征。对年轻人来说,“看起来洋气”已经成为比“看起来漂亮”更高的评价。
手术后第二天,19岁的郑智慧和母亲一起坐车回家。严重的肿胀让郑智慧很难睁开眼睛,也没法说话。她只能用手机打字和母亲交流。
PART
<d>
一种新型自我投资
整容的理由很多。毕竟,很多时候,这都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如果你想要坚持做一个丑女人,必须有非常积极的个性,或者足够阳光外向。除非你具有特别的人格魅力,否则丑陋地活着是很艰难的。”一位整容者郑智慧说道。
一篇旧报道显示,对于准备进入职场的韩国年轻人来说,整形手术几乎成了一件必需品。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汉默许出版过一本严肃探讨美丽所带来的收益的书籍——《美丽即财富》(Beauty Pays)。他用数据证实:美人能够获得更多被雇佣的机会,工作起来更有成果、盈利更高,也能维持更稳定的收入;美人更有可能获得贷款,或以更有利的条件争取到贷款……
在这样的背景下,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自我投资。与之相伴的是人们对“美”这一概念的态度转变。韩国一家医疗观光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Lens:“最初韩国社会对整形的态度也很隐晦,但现在,大家认为,整形等于自我修养或努力。”
主要节选自2013年3月号Lens
文/Lens 胡阳潇潇 黄盈盈
摄影/泽德·内尔森(Zed Nelson)
Q:/...
你或者身边人有过整容经历吗?
原因是什么?担心过什么吗?现在怎么样?
Lens旗下包括出版、新媒体、重逢岛视频、沙龙等业务,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文化传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