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今天,有关“调休”这一话题冲上热搜,起因是一则2023年春节放假通知的博文,今年的春节假期是1月21日至27日,共7天,但1月28日(星期六)、1月29日(星期日)要上班,这也意味着春节假期后要连上7天班。
2023年春节放假安排
不少网友看到上七休七,都是满满的怨气,毕竟没有多少人能接受刚欢喜地过完年就要连上7天班的消息。有不少网友感叹:#为何调休取消不了#
说到调休,就不得不讲讲这一词的来历了。
1949年12月23日,国务院首次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确定了“五一”休一天、“十一”休两天的放假安排,1999年9月18日,《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迎来第一次修订,打破了“五一”休一天、“十一”休两天的局面。这个变化是基于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大背景,国家为了 *** 消费,拉动国内经济,想发设法的将假期尽量合并延长,一变三、三变七、两头凑凑,凑出一个小长假,让大家都能有时间去祖国的大好河山走一走,呼吸着新鲜自由的空气,拥抱大自然。但这项制度还站稳脚跟,变化就来了。
2007年两会期间,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认为,假日安排过于集中,导致人员流动量大,交通拥堵,景区过载,呼吁取消“五一”、“十一”黄金周。自2008年起,“五一”黄金周成为历史。
2013年12月11日,《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迎来第三次修订,春节假期由除夕至正月初六变更为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七,除夕不再是法定假日。2014年的元旦只放了一天假,同年“除夕不放假”这一词条更是被列入百度百科。也就是这一年,也是全国假日办运营的第14年,终于结束了自己的使命,于9月15日正式撤销,其全部职能并入新设机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之中。
纵观我国的休假史,这短短的几十年,就像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1949年至1998年,法定假期只有7天,就连我们习以为常的双休日,也是1995年才出现的,1999年假期的增多,是为了重振大环境下低迷的经济市场,2007年取消黄金周是为了旅游减负,都是与时俱进的方案。
调休的利弊
我国法定节假日共有11天,每个节日的真正假期其实只有1天和3天,我们所知的春节、五一、国庆之类的小长假,名义上都说是3天、5天、7天,其实都是调休凑出来的。采用调休周末来凑一个小长假的做法,其实有利也有弊。
2023年放假安排
好处是凑出小长假,可以让大多数人有时间去做一些周末做不了的事情,例如旅游、探亲等。对于社会经济而言,小长假可以促进消费,带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弊端是调休不能达到“休息”效果,调休出来的小长假会打乱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会导致节后的工作量和压力变大,每一次放假都会让人们身心俱疲,大家要被动的接受连上六天甚至七天班。
关于调休这件事,众多网友都呼吁取消,“要放假就应该坦坦荡荡放,不要占用周末的时间调休挤出来放,不要用调休凑假期”。但是也有很多人希望它继续存在,每年有长假能出去远方旅游何乐不为呢。
不知道大家对于调休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