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年味
文/路志艳
有吃有喝的太平日子真是不经过啊,元旦刚走没几天,春节又近在眼前了。有人已经开始盘算着怎么过个红红火火有滋有味的大年了。
然而,也有的人觉得现在是天天吃香的喝辣的,天天如同过年,过年不过年无所谓了。再说年味是小二黑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年味是越来越淡了吗?尽然,又非尽然。
人们大多有怀旧心态,总是怀念小时候“爆竹声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浓浓年味。放鞭炮,贴春联,穿新衣,吃年夜饭等等勾勒出新年的喜庆吉祥元素。那时候的生活水平远不如今天,小孩子们都盼着过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年的时候能有好吃的,能吃上白花花的馒头、香喷喷的饺子、又酥又甜的点心……每天都把小肚吃得滚圆滚圆的,一个劲地打饱嗝。大人还会给孩子们添置身新衣服,给女娃们“扯上二尺红头绳”,或者是买几个漂亮的发卡。小孩子们穿着新衣服,趁大人不注意抓上几把酥子菜揣进兜里,疯跑到街上找玩伴们显摆。
挣压岁钱,也是那时喜欢过年的原因之一。每每临近年关,大人都会给孩子包个小红包,虽然金额不多,但图的是个喜庆。孩子们便拿着这些压岁钱高兴地跑到村里的代销店,买几块糖疙瘩,买几盒摔炮,再买些“窜天猴”。傍黑的时候就跑到空阔的地方,摔响炮,燃放“窜天猴”,噼里啪啦,响个没完没了,吓得胆小的女孩子尖叫着捂紧了耳朵,躲得老远。往往年还没过,压岁钱就花得所剩无几。被大人数落一番后,再死皮赖脸地要上个块儿八角三块五块,继续疯玩……
到除夕的时候,一家人就围坐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看着精彩的“春晚”,其乐融融,温馨无比。等零点钟声刚刚敲过,震天响的鞭炮就开始噼里啪啦地响起来了,一直持续到黎明。小孩子们赶快跑出家门,挨家挨户捡哑炮,把未响的爆竹剥去外皮,倒出黑色的炮药沫儿,捏一小撮放进“洋火枪”的膛里,拉上撞针,一扣扳机,接着就是一声爆响。
跟着大人给年长或辈长的人拜年也是一件既庄重又有趣的事。近门的一大家子人在长者的带领下走进邻居的院子,对着主人一抱拳,说些过年的恭维话,然后毕恭毕敬地双膝跪在地上,咣咣咣磕几个响头。男主人连忙上前去扶,接着让烟。女主人则捧出瓜子和糖块让小孩子们吃。大人寒暄几句,告辞。接着又浩浩荡荡地到下一家磕头拜年。整个年拜下来,就已经是晌午了,膝盖硌得酸疼酸疼,但收获也满满,大人的两个耳朵上夹满了烟,孩子们的布褡子里装满了糖果和瓜子。
串门走亲戚也是过年的一项重要的礼节活动。那时候还不兴盒装奶脑白金等高档礼品,只有桃酥、三刀、江丝等果子。大人提着六包或者八包果子姑家舅家姨家的都要走一遍。回来的时候,亲戚还要回上几包果子。那时候,人们不在乎礼的多少,在乎的是这“来往”中的亲戚味儿。穿着新衣服跟着大人走亲戚也是孩子们“求之若渴”的事。不仅能吃上一顿好饭,关键的是还能挣几个红包。
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生活节奏变快了,审美情趣也越来越高了,有的人却觉得年味越来越淡了。这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以前除了生活水平较低外,娱乐项目也很单一。那时没有手机和微机,没有微信和网游,没有快手和抖音……只有收音机和电视机,陪伴人们过除夕的只有“春晚”。赵丽蓉、赵本山等几个小品演员的几个“段子”能让人们笑到“喷饭”,津津乐道好几天。现在不同了,有了网络,有了快手和抖音,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了,审美要求也高了。冯巩年年念叨的“我想死你们了”再也提不起人们的胃口了,蔡明夸张的呶声呶气再也引不出人们的笑点了。所以就有人认为现在“春晚”也越来越没有看头了。
写春联贴春联也是我们不可磨灭的记忆。那时买上一张红纸,裁剪好,磨墨蘸汁,大笔一挥,几副飘着墨香的春联就写好了。然后,打点浆糊,几道鲜红就贴在了门框上。而现在呢,春联变成了印刷品,鲜见有人再手写。印刷的春联是没有灵魂的,哪有手写的有喜庆,有味道。这可能也是缺少年味的原因之一吧。
智能手机的出现也分释了一些年味。现在年轻人已不再挨家挨户磕头拜年了,改用微信拜年,链接复制一些祝福的话,直接群发了。看着微信上一条条雷同的似曾相识的祝福,实在是让人感觉不到真诚。过年红包也直接用微信发了,看着或多或少冰冷的 *** 数字,也很难让人感觉到温情。
不管科技如何发展,生活节奏如何变快,囊包里的钞票如何多,一些过年的传统礼节是不可少的,一些关系亲情温情的东西还是需要继承和传承的,不然,年味是真的会越来越淡,人情味会越来越薄的。
一些“洋节”的侵入与泛滥也抵消了一部分年味。平安夜、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在媒体和商家的炒作下愈发红火,受到一部分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推崇与热爱。却对一些传统节日愈加冷漠。有些人都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也不清楚过年的一些习俗和礼节,只知道端午节吃粽子,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汤圆,而对这些传统节日的内涵和历史演化知之甚少,实在是让人担忧。
也有一些人把年味趋淡归咎于市区烟火爆竹的禁放,认为大过年的不让燃放烟花爆竹实在让人扫兴。过年燃放烟花爆竹在我国公元纪年前就已有之,而且深受人们的喜爱。突然被禁放,确实是一时让人难以适应和接受。大多还是怀念“爆竹声声辞旧岁,火树银花迎新年”的热闹景象。然而,燃放爆竹与大气污染不可调和,两者相较取其轻,只能是让人“忍痛割爱”了。不过,前段时间已有学者和专家向社会提议了,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对燃放烟花爆竹适当地解禁,让年味浓起来。这一点,值得期待。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都想过一个有年味的大年,然而老是怀旧与抱怨不如理性面对。可以尝试换个角度来看待:年味不是越来越淡了,而是你的品位越来越正了,感观越来越纯了,阅历越来越广了,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如此,你的心情会很快释然。会愉快地哼起那首儿歌——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作者简介】路志艳,网名:诗惆之路。男儿身,女人名,生于山东邹城,现居济宁,已近知天命之龄。当过小贩打过工,做过老板栽过葱。文章登过主媒体,留痕小报写时评。
壹点号真言贞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