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春节指
华人(
汉族)华夏传统历法
农历的
元旦,亦即农历新年,是
大中华地区与海外华人过的新年,又称
岁首、
正旦、正月朔日。1914年1月,在
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主政期间,将基督教格利高里历的
1月1日定为新年元旦,以夏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所以老百姓的“过节”也称为过新年、大年,口头上亦称为
过年、
度岁、
庆新岁。
中国古时春节曾专指
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
夏历正月初一开始为岁首。从
明代开始,新年节日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日(
元宵节)之后才结束,有些地方的新年庆祝活动甚至到整个正月结束为止。
从历史角度说
上古:有说法说尧舜时期已有类似新春的庆祝活动,但是未成规模。殷商:新春起源于殷商时期祭神、祭祖活动。西周:新春期间开始有农业庆祝活动。汉朝:形成正式新春礼仪。汉朝:开始有爆竹(烧竹子)。汉朝:团拜礼仪。官员朝贺天子。魏晋:开始有鞭炮。魏晋:开始有守岁习俗。五代后蜀:开始有春联。后蜀太子题写的“天地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宋朝:开始使用火药制成的鞭炮。中华民国
北洋 ***时期:
袁世凯将元旦定义为西历
01月01日,将春节定义为农历
正月初一。
中国 ***曾试图废除春节,但不被中国人接受,后以失败告终。
内务部民治司第一科呈大总统 事由:呈拟规定四节由 总长 朱启钤(盖章) 中华民国三年一月二十一日一
为呈请事,窃自新邦肇造阳历纪元,所以利国际之交通,定会计之年度,允宜垂为令甲,昭示来兹,但乘时布令,当循世界之大同,而通俗宜民,应从社会之习惯。故日本维新以来,改正历法,推行以渐,民间风俗之所关系,悉属因仍未改,春秋佳日,举国嬉嬉,或修祓禊,或隆报飨,岁时景物,犹见唐风,良以征引故事,点缀承平,不但为经济之节宣,且可助精神之活泼。我国旧俗,每于四时令节,游观祈献,比户同风,固由作息之常情,亦关人民之生计。本部征采风俗,衡度民时,以 为对于此类习惯,警察官吏未便加以干涉,即应明白规定,俾有率循。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本部为顺从民意起见,是否有当?理合呈请大总统鉴核施行。谨呈大总统 内务总长 一月二十一日
袁大总统批曰:“据呈已悉,应即照准,此批”。
内务部训令第 号(另令顺天府尹,步军统领,警察厅类同) 中华民国三年一月二十三日
令各省民政长 新邦肇造阳历纪元,所以利交通而便会计,允宜垂为令甲,其四时令节,关于社会风俗人民生计,本部衡度民时,对于此类习惯,未便干涉,呈明大总统:以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以顺民意,而从习惯等因,奉大总统批:据呈已悉,应即照准。此批,奉此,除电知外,合行抄录原呈,令行该民政查照,并转行各机关知悉,此令。
以上摘自 ***
恩,春节在上古时代就有规模了,实际上为春节冠名的是北洋 *** 袁世凯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