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重庆市返渝人员需要什么手续(重庆市返渝来渝人员隔离新要求),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重庆市返渝人员需要什么手续(重庆市返渝来渝人员隔离新要求)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重庆市返渝人员需要什么手续(重庆市返渝来渝人员隔离新要求)

发布会现场。

1月27日,市 *** 新闻办举行第98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疫情防控组负责人、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畔通报称,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要求,我市对国内重点地区来渝返渝人员健康管理措施进行动态调整。

据了解,当前,我市疫情总体平稳,已连续80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连续75天无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国内发生的多起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向好的态势。但奥密克戎毒株在全球广泛传播,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再次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多国疫情屡创新高。随着春节临近,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疫情传播风险始终存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市委、市 *** 高度重视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多次召开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督促各区县、各行业系统提前做好工作部署,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抓实抓细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全力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李畔说,为最大限度减少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分级分类做好健康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健康安全的春节,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要求,我市对国内重点地区来渝返渝人员健康管理措施进行动态调整。主要有以下七类:

一、对中、高风险地区来渝返渝人员,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做5次核酸检测。

二、对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旗)其它低风险区来渝返渝人员,实行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没有居家隔离条件的实行集中隔离,期间做5次核酸检测。

三、对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旗)来渝返渝人员,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实行7天自我健康监测,抵渝后24小时内做1次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未出前原则上居家观察)。不能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须在抵渝后进行3天2次核酸检测(2次采样间隔至少24小时,2次检测结果出来前原则上居家观察)。

四、出现本土病例,但未划定中、高风险地区的地市来渝返渝人员,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实行7天自我健康监测,抵渝后24小时内做1次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未出前原则上居家观察)。不能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须在抵渝后进行3天2次核酸检测(2次核酸检测间隔至少24小时,2次检测结果出来前原则上居家观察)。

五、高风险岗位来渝返渝人员,能提供脱离工作岗位14天以上证明,且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实行抵渝后24小时内做一次核酸检测;无相关证明的,实行“7天居家隔离+7天自我健康监测”,第1、4、7、10、14天各做1次核酸检测。

六、陆地边境口岸城市来渝返渝人员,持有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实行7天自我健康监测,抵渝后24小时内做1次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未出前原则上居家观察);无相关证明的,实行7天自我健康监测(在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2次采样间隔至少24小时,2次检测结果出来前原则上居家观察)。

七、其他地区来渝返渝人员主动在24小时内完成1次核酸检测。

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自我健康监测期间要做到“三不”,即不聚餐聚会、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可以乘坐出租车或网约车)、不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二是以县(市、区、旗)为单位,一旦相关县(市、区、旗)全域调整为低风险,其仍在我市执行隔离政策的人员,核酸双采双检阴性后解除隔离。

对于直辖市发生本地疫情的情况,来渝返渝人员可以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中、高风险地区来渝返渝人员,仍然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要做5次核酸检测;

第二类是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区其它低风险区来渝返渝人员,实行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如果没有居家隔离条件的实行集中隔离,期间做5次核酸检测;

第三类是其他低风险的区来渝返渝人员,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渝后24小时内做1次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未出前原则上居家观察)。不能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须在抵渝后进行3天2次核酸检测(2次采样间隔至少24小时,2次检测结果出来前原则上居家观察);

第四类是直辖市出现本土病例,但未划定中、高风险地区,病例轨迹涉及区来渝返渝人员,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到重庆以后24小时内做1次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未出前原则上居家观察)。不能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须在抵渝后进行3天2次核酸检测(2次采样间隔至少24小时,2次检测结果出来前原则上居家观察)。

第五类是直辖市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按照前述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政策执行。

市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景根元通报称,《国内重点地区来渝返渝人员健康管理措施(2022年第一版)》发布后,渝康码系统作如下调整:

一是新的赋码规则对应新发布的《国内重点地区来渝返渝人员健康管理措施(2022年第一版)》,调整赋码范围,按照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赋红码、自我健康监测赋黄码的原则进行赋码。

二是对来渝返渝进行集中隔离、居家隔离、自我健康监测的人员,渝康码系统按照今天发布的管理措施进行调整,重点按照核酸检测的频次进行转码。

三是继续做好申诉工作。我市渝康码热线电话将按照调整后的管理措施,进行规范咨询解答,热情为来渝返渝人员做好解释工作。

严格执行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

春节旅游要注意什么?会上,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秦定波进行了通报。

秦定波说,对团队旅游,严格执行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对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省(区、市),立即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该省(区、市)来我市以及我市前往该省(区、市)的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中高风险地区的界定以国务院客户端发布的为准;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与香港、澳门有口岸相连的除外)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暂停经营旅游专列业务。

对个人出游,个人离渝来渝有关要求以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关于人员健康管理有关要求执行。游客离渝前,要了解前往目的地及沿途各地最新疫情防控政策,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旅游,提前查询旅游景区开放、门票预约措施和酒店住宿预订情况,尤其要了解门票预约、分时段游览等措施,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时间,提前预约,错峰出游。进入景区景点和各类场馆要自觉佩戴口罩,主动配合做好体温监测、健康码查验等;坚持防控优先,避免侥幸心理,做好自我防护,不扎堆、少聚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入园(馆)游览时,有序排队,自觉保持社交距离;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保持安全间距;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并就近到医疗机构就诊。健康码被赋“黄码”后,要主动报告,并按要求配合落实管控措施。返渝后,按照有关要求落实属地分类健康管理措施。

据秦定波介绍,春节期间,我市旅游景区落实“ *** 、预约、错峰”要求,控制人员接待上限,落实门票预约制度,前往游览需提前预约。严格落实游客入园扫码登记、测体温、规范佩戴口罩等要求。14天内有市外旅居史的人员进入室内旅游景点(密闭空间的)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渝康码”被赋“黄码”人员不能进入文化旅游场所。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剧院、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对进入场所人员严格落实扫码、测体温等防控措施,严格控制人员接待上限。

大型文艺演出等线下文化旅游活动坚持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确需举办的严格按程序审批并控制人员规模,主办方、承办方、场地方等单位按规定分别履行疫情防控责任,加强分级分类管理和动态调控,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少聚集 农户举办5桌以上聚餐活动须报备

会上,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周松说,从当前看,我市农村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是好的,相关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但随着春节临近,农村人员流动性加大、聚集性活动增多,加大了疫情防控难度。

为此,倡导人员尽量减少聚集。鼓励、倡导外出经商、务工的农民群众就地过年,减少跨区域流动,减少返渝回乡人员,促进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引导减少农村集市规模和频次,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引导村民不办无事酒,婚丧嫁娶从简,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确需举办的尽可能缩小规模,自行举办5桌以上聚餐活动的农户,须向属地村(社区)报备,并落实属地疫情防控规定。

市民购买进口冷链食品时留意查看是否具有“三证一码”

会上,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总监罗德勇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进口冷链食品时,一定要留意查看所购买的产品是否具有“三证一码”,也就是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消毒证明、核酸证明、渝溯源二维码。

罗德勇提醒,全市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务必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要求,守法、诚信经营,履行好疫情防控主体责任。

他说,经过一段时期对进口冷链食品疫情传播风险的管控,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总体上风险是可控的。消费者在挑选购买进口冷链食品时,要使用专用手套和专用食品夹,避免用手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在烹调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在食用时,要确保进口冷链食品已煮沸煮熟,切勿生食未经加工处理的进口冷链食品。

春运客流高峰即将来临 请市民加强个人防护

会上,市交通局副局长陈永忠通报称,按照春运客流的规律,预计从明天开始,28日、29日、30日这三天将迎来春运客流高峰,特别是市内中短途公路客运将呈井喷增长。

陈永忠说,春运以来,交通部门在强化春运宣传引导,持续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引导群众减少出行、错峰出行,加强个人防护,降低旅途风险,营造文明出行的良好氛围;强化常态化防控措施,严格执行“人、物、环境”三同防要求,督促交通运输企业落实好乘客接触设施设备、接触区域、运输工具的通风消毒,检查健康码和行程卡、戴口罩、“1米线”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确保春运期间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严格落实“外防输入”防控措施,交通部门联合卫生健康部门在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现场设置核酸检测点,对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来渝返渝人员,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无证明的,严格落实第一时间、第一场所开展核酸检测。

下一步,交通干部职工将严格落实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值班值守,做到全体停休、到岗到位、尽职尽责,做好疫情防控和春运运输服务保障,让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健康、安全、祥和的春节。

今年1月1日以来累计有99.8万余人抵渝后主动报告

会上,市委政法委社区排查工作负责人曾飞称,我市积极引导市外来渝返渝人员抵渝后通过扫描“社区报告二维码”主动向社区报告,1月1日以来,累计有99.8万余人抵渝后主动报告。

据了解,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部署和市委市 *** 工作要求,市委政法委牵头会同卫健、交通、人社、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组建了春节来渝返渝人员排查专班,制定了《关于加强春节期间来渝返渝人员排查防控的通知》系列文件,常态派出6个暗查暗访组,每周通报各区县排查情况,切实抓紧抓实社区排查各项工作。

曾飞说,我市加强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渝返渝人员排查,1月1日以来,落地社区排查中高风险地区来渝返渝25.4万余人,分类落实集中隔离、居家隔离、自我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

积极引导市外来渝返渝人员抵渝后通过扫描“社区报告二维码”主动向社区报告,1月1日以来,累计有99.8万余人抵渝后主动报告,对中高风险地区来渝返渝人员全部落实“码上报、就地管”;其中:返乡人员80.4万余人、占80%。从社区报告情况来看,1月1日至10日日均报告2万人,10日开始逐渐呈上升趋势,1月14日达到4万人,1月21日达到6万人,1月24日达到8万人,预计在本周内将会达到单日10万人以上。

记者:李珩

来源:重庆日报

更多重庆市返渝人员需要什么手续(重庆市返渝来渝人员隔离新要求)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