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我小时候一直都在乡村生活,关于过年的记忆,自然真切生动历历在目,那些年的味道就别提有多温馨了。
大凡进入了腊月间,田地里面的活都忙完了,乡亲们便短暂地休息了起来。这段时间俗称冬闲,虽是冬闲,但乡亲们并不闲,都张罗着过年的各项事情:腌制咸菜、杀猪宰羊、酿米酒做饵块、扫尘除污、购买年货、撕松毛……事情一大箩,头绪满脑壳,难怪大人们常说:“小孩爱过年,大人怕过年。”
对于年,印象最深刻的是宰过年猪,在农村每家都会养几头猪,除了卖一两头商品猪外,还会留着最好的杀肉待客。杀猪时,总会把左邻右舍、家门亲戚请了来,一个个孔武有力,他们挽起袖子,赤膊上阵,冲入猪圈,不一会就把一头肥猪掀翻在地,肥猪的吼叫声震天动地,往往引来村民的围观,赞叹声、嬉笑声像煮沸的开水在村里沸腾开来,年味也越来越浓。肥猪洗净开剥好,主人大展厨艺。一桌桌肥猪全席摆好后,笑声、祝福声在觥筹交错的酒杯中回荡,吆五吆六地喝得酩酊大醉,于是就有了类似于“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的情景。杀了猪,可不能独享,亲朋好友一大堆,分肉可成了个大难题:孰多孰少,一定要把握好拿捏分寸。火腿腌着自己吃,肠血心肺熬熟送给邻里吃,那一挂挂鲜肉就要按亲疏远近送给亲朋好友了。分肉也透露着村民们的智慧和亲近观。
到了大年除夕之夜,最大的幸福就是一家人品尝着自己做的“盛宴”,可能烹饪技术没有饭馆里面的“年夜饭”专业,但绝对比它有意思。那天一大早,家家户户,大人小孩,忙里忙外,心中都在按着既定的盛宴方式努力着。杀鸡宰鱼、洗菜煮米、挂年画、贴春联、贴钱马、放鞭炮、打醋坛、点香祭先人、祈福保平安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幸福的时刻还是一家人团坐在在青翠的松毛上,举杯共祝彼此新年好,气氛温馨而庄重。吃完饭,小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围着火红的炉子,熬更守岁,同叙亲情、共话未来。大年初一,天还未亮,性急的孩子就燃起了鞭炮。田野里,麦田浅鬣寸许,蚕豆也有了“猫爪爪”。小孩姑娘们,穿上新衣服,花枝招展的,迎着春风跑啊、跳啊、叫啊,和着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田野间浑然一个快乐的海洋。羊肠小道、康庄大道,人来人往,自行车、摩托车、拖拉机、小轿车,不认识的认识的这个时候都面带微笑,互相招呼一声。村子里搭起了台子,唱起了大戏,耍龙舞狮、猪八戒背媳妇、踩高跷、钓蚌壳……一群群、一伙伙,你挤着我,我挨着你,比肩接踵,围成了一个又一个圈,看戏也好,凑热闹也好,大家都图个气氛,总之就是个热闹!初二开始,请春客,走亲访友,一声声祝福、一句句问候、一阵阵笑声,你来我往,互相拜年,孝敬、感恩、团聚在这个时候表现得淋漓尽致……喜庆在乡村的每个角落蔓延开来,快乐在一家一户传递,年味被渲染到极致。小年还未过,乡亲们就开始忙着购置农资、种子,泡稻种,侍弄菜园,为下一年蓄势谋篇开好头。浓浓的年味慢慢散开,到来年又聚拢起来,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