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从性格说起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性格,不一样的爱好。比如说安静,稳当的人学习时候注意力非常集中。性格急躁,没耐心人学习时候很难专心致志。大多数人在两种极端之间浮动,没有人是绝对的。我们不能说,急躁或者很安静的性格就是种缺点,性格没有好坏,只有更适合做什么。比如说浮躁的人思维活跃.爱学习的人不一定是好的性格,不爱学习也不一定是种不好的性格.只有更适合做什么.那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不爱学习从主观来说,是缺乏对学习的兴趣。
根源
人的兴趣就是一个人需求衍生物,每个人都需要接受各种各样 *** 产生需求,然后通过一定的行动满足这种需求。一个正常人一辈子永远处于这种不断 *** 自己,然后满足自己需求状态循环中。一个动力比较强人更多就是因为他需要 *** 更多,而一个没什么动力,对人生看的淡人这种需求就不大。让一个正常人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安安静 *** 着,不受外界干扰呆着,这种情况会使一个正常人很难受,通过这点也能测试出一个人对需求渴望程度。我们现在把问题回到学习上,你能够明显感觉到,当你需求不一样时,你学习态度也不一样。比如以前你学门知识没兴趣,但你工作了,需要用了,你发现很有用时候,你学习这门知识兴趣会高很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做任何事情都追求意义,也就是解决某种需求。
那每个人天生就有学习需求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要解决很多问题,但学习课本知识的需求我们天生却没有具备,可以这样说,这是后天人为带来的一种需求。现在需要说明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小学生很爱学习,有的不爱。我们还是回到需求论里面,我们甚至可以做到一个调查,凡是爱学习学生,都有爱学习原因,比如理想,为父母,跟同学攀比心理等。而不爱学习需求就不一样,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那为什么有时候明明觉得学习有意义,但就是行动不了呢?人的本身需求有很多,但某种需求大于某种需求的时候,解决这种需求便成为你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学习时候你特别饿,那肯定先要吃饭吧。
我们活在反馈机制
从心理学来说,兴趣和快乐是建立在反馈机制的,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因果关系,因为你做了什么,然后达成了什么目的,而学习知识短时间很难有反馈。如果你知道,你早上背2个小时。你可能坚持做了一个月数学题,考试那是很差。这就是现实,很残酷。现实的复杂就在这里,你不知道你做的这些到底有没有意义,所以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所以有人说,现实是一盘很不好玩的游戏。
无形中的手
每个人都是在为目的,在为意义活着,每个人都有自己信仰,我们可以假设出两种极端的信仰,一种是极端的相信自己,一种是极端的将自己人生交给了某人,或某种组织.通过调查很多小学,初中就会辍学的人,我们能够得出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些比较有自己想法的人,一部分这类型的人都有自大,狂妄的性格在里面,你可以通过他以后人生来证明.而且有部分甚至于有反社会人格等等。而再通过对某些学习特别特别认真的人研究,我们也能够发现很多对自己目标不明确,或者出于一种极端将自己交给父母.这种人大多都是书呆子一样的人物.当然,你也不能说,都爱学习人是书呆子吧,我具体探讨过了,只有一部分,完全听从父母或者其他人安排,没有自己想法,不知道念书到底有什么意义的人会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很天真的感觉,这种人如果所相信的人,或者组织给他安排的路很适合他的发展,可能他一辈子很轻松,过得很快乐.但世界很复杂,别人安排的路不可能一直适合自己,当面临很大挫折时候,这种人容易迷失,在错路上走不出来。
尾声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你学习知识,同时也为了把人区分出来,区分成三九六等。聪明的人把教育当成手段,笨人把教育当成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