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小年等,是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
冬至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节,即太阳光对北半球的照射最少,因此,民间以“数九”,开始计算寒冬,冬至即为“一九”第一天。那么冬至为何要吃饺子呢?冬至又有什么风俗呢。
先说“冬至”的由来。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流传至今。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军队待命,闭塞边关、商旅停业,亲朋以美食相赠,互相拜访。
到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后来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在太和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而百姓则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关于冬至的风俗,在我国因地而异。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有祭扫、宴饮和扫墓的传统;而在北方地区,则为吃饺子的习惯。也有个别地区也有吃汤圆或者馄饨的风俗。
在冬至这一天,不论贫穷或者是富有,绝大多数北方家庭都会选择吃饺子。因为冬天的时候北方很多百姓的耳朵会被冻坏,医圣张仲景将羊肉以及一些驱寒的药物放在一起煮熟,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煮熟后送给被冻伤的百姓,即祛寒娇耳汤,来帮助人们驱寒,这里的娇耳即为饺子的原型,以致为了纪念张仲景去世的日子,也是为了御寒,都会在冬至(寒天即将到来)这天吃一碗饺子来表达自己对医圣张仲景的感恩。久而久之,也就有了吃饺子防止冻耳朵的说法。
也有少部分家庭还会选择吃馄饨,馄饨意为调节阴阳,认为冬至这天为极阴之时,所以要通过吃馄饨来调节天地间的阳气生长。其实馄饨的由来还有一个小故事:相传汉朝的时候北方匈奴分为两个部落,一个叫作浑氏,一个叫作屯氏,这两个部落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因此老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起名馄饨,并且吃掉。
各地风俗有所不同,在江苏要吃团圆饭,在宁夏银川地区要吃“头脑”,即羊肉粉汤饺子,而在上海则要吃汤圆。在浙江要吃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