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前天,听见街上响起唢呐声和八音会的伴奏,出门一看,是村里一位八十老人前几天过世,正好出殡。等到傍晚时分,又听见唢呐声,出来一看,是一支“祭风”的队伍,原来又死了一个。
半个月里,村里前后已经死了五个老人,街上别说人,狗都少了。
本地风俗,人死后,丧葬的第一道程序是“祭风”,即让孝子捧着祭品,跟着八音会的吹鼓手从家里出发,沿着预先安排好的出殡路线走一遍,每到一个丁字或十字路口,都要停下,跪地焚香祭拜“土地爷”并献上祭品,同时烧掉写有逝者生辰八字的黄纸。
迷信认为,丁字和十字路口的风大,如果不提前祭风,等到出殡的时候,大风会把棺椁里的逝者魂灵吹散,导致他跟不上送葬队伍,去不了坟地,无法入土为安,所以要提前祭风,打点鬼神,并把生辰八字报上去,好让土地爷能精准识别,庇护逝者在出殡那天能安安稳稳到达坟地,顺利入土。
所以本地人亡故后,第一道程序是“祭风”,最后一道是下葬那天的“出殡”,一头一尾两道程序都要有鼓乐班子随行伴奏,打小锣的、敲小鼓的、吹笙的、捏号的……其中最具辨识度的当然是丧葬之王唢呐,滴滴答,滴滴答,凄婉嘹亮。
这半个月我在家,听到街上的唢呐声,响了不下十遍,意味着有五个人过世。
以前村里没盖居民小区的时候,但凡中午听到出殡的唢呐,家家都会出门,默默“目送”逝者最后一程,送给他最后一点人间温暖。
现在冬天,尽管院子里统一通了暖气,不少人还是锁了院子,去小区楼房里猫冬。尤其老人,冬天在院子里出来进去,一热一寒容易感冒着凉,说不定一不小心人就没了,上楼住虽然上下不方便,但至少足够暖和,能勉强熬过冬天,等开了春,又能活蹦乱跳过一年。
本来自从小区建起来,冬天老人的亡故数量直线下降,整个冬天只有寥寥两三个病重的熬不过去,但今年实在他妈滴,家家阳全家阳,从老到小没一个幸免,亡故的老人一下多起来,上个月走了一个,这月的前半月走了两个,跟着后半月一下走了五个……
那天出来目送逝者,前院七十多岁的大大感叹,这可好,半个月死的人就把三年的指标超额完成了,这才刚数九,等三九四九更冷的时候,还得再走一波,哎……
我知道他心里不好受,毕竟死的都是跟他差不多年纪的老熟人,难免伤怀,说大冷天,你就别出门了,省的出来看着难受。
他摇摇头,听见了,你不出来看一眼送一送,肯定不死心啊,心里不得劲!谁都有这一天,哪天我也占个指标走,要连个送的人都没有,那多没意思。
我说那会儿你都死了,还操这闲心!
他呵呵一笑,就现在有气儿的时候,才操心,死了可省心省事,啥心都不用操。
那天中午我俩刚唠完,傍晚时分又听见祭风的唢呐声,又死一个。
今天上午十点,死的这个又出殡,出来目送,问大大,怎么这家上午就出殡?
老汉消息灵通,说这两天死的有点多,唢呐班子忙不过来,到处赶场,所以要提前出殡,这个十点送走,他们还得去下个村子,赶着十一点送另外一个,十二点还要再送一个…….死人都挤一块了。
靠。
老汉跟着说,我昨晚上就想啊,要不趁着这股热乎劲儿,我也走吧,上那边跟你嬷嬷汇合,找你爹打麻将去,反正活着也没个什么劲儿。
哦……算了吧老汉,按说我不该劝你,想走就走,这两天人多,黄泉路上有伴儿,你现在走还热闹点!但话说回来,你现在要一走,天寒地冻,我还得去你家给你帮忙,冻得哆哆嗦嗦,你倒躺棺材里暖暖和和,明年吧,好歹过了这个年,开了春你再走。
他嫌弃了我一眼,小子,你自己听听,说的是人话么?
人话,正经人话。
今年这个冬天啊,是真冷,难受又难熬,不管老的小的,对人人都是一道残酷的考验。
#在头条看见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