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书法让我们学到什么(书法学了有什么用),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书法让我们学到什么(书法学了有什么用)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书法让我们学到什么(书法学了有什么用)

过去的半年,是我与书法打交道最少的半年。

因为总有一个巨大的怀疑围绕着我——我为什么要研究书法?

如果你像我一样,在几年的忙碌中已经逐渐丢失了睡眠,甚至头发都白了三分之一,经常在醒来的时候怀疑人生为什么要这么辛劳,那么或许你也问过自己,你为什么要坚持书法这件事。是为了打发时间,还是为了所谓的静心,或者只是为了在朋友圈里显得与众不同?

也许这些都是你们练习书法的理由,但这些理由,对我而言则远远不够。

因为对于我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多余的时间需要打发。我总是抱怨我忙,事实上我也确实忙。到了去年,这种忙碌到达了一种令我崩溃的状态,我发现身体逐渐成为我的拖累,如果我再不照顾他,别说工作,可能连我的生活都无法正常进行下去。

因为常年不好的工作习惯,再加上这两年练习书法篆刻的伏案,我的颈椎病日渐严重。有一次在四环路上开着车,突然脖子就动不了了,赶快让副驾驶的朋友给我找最近的 *** 店。经过那次之后,着实把自己吓坏了,所以我开始锻炼身体。

这一年来的锻炼成果是显著的,我瘦了三十多斤,更重要的是整个人的身体可能处于十年来的最好状态。我可以随随便便一个月跑上一百公里,也有着非常好的体能和前所未有的力量。这些都是拜我自己的努力,还有我那个比我还变态的健身教练的侮辱所赐。但是即使有了这么好的身体状态,我还是发现了一个特别残酷的真相:事情还是多到我做不完。

在选择健身之前,我本以为是这副皮囊困住了我,没想到真正困住我的,是我要做的事情本身,和生命的长度。

要想瘦几十斤,就对自己狠一点

我是一个喜欢把每一件喜欢的事情都做到极致的人。

我14岁的时候开始听音乐,18岁进入互联网音乐行业,到今天已经超过十五年,事业上有了一定成就,同时,也开始怀疑音乐本身的意义与价值。

在我对这门艺术怀疑最深的那几年,书法是我的出口,我每天都与笔墨厮磨,后来又在国元的鼓励下拿起了刻刀。一转眼四年过去了,我从一个书法爱好者成为了一个书法专业的研究生。从一个学习者的角色跨越到了艺术家、老师,这些身份的转换曾令我有感到措手不及。因此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我不停在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这些也许是作为同学的你们未曾想过的,因为对你们而言,书法是快乐生活的调剂,但对于我而言,关于书法业务的提高,从一开始来源自爱好的内驱,已经变成了教学相长的需要,我必须去考虑更多的事情以便于服务好大家。比如你们看到的这些年临池不辍发生的诸多变化——开设越来越多的书体课程,邀请华夏老师给大家上书法理论课,让国元给大家讲篆刻,都是我和相墉经过对大家学习情况和需求的不断探讨之后,做出的决定。

如你们所知,每年招生的时候我都会写文章谈谈临池不辍的过去和未来,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曾谈过希望在临池不辍,看到大家能把书法推向一个新的标准,让书法从展厅里走出来,走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在生活中让书法真正走向一个新的高度,一年过去了,大家做得怎么样呢?

我觉得大家做得非常好。

我很清楚,真正让书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非常难的,但是我看到大家的书写正在和生活发生密切的关联,我们同学的篆刻作品开始在小范围的市场内流通,有一些精品甚至走向了拍卖市场,这些都让我十分欣慰。在短短的四年里建立一个小型的书法生态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对于你们当中的许多人而言,书法真实地成为了让你们快乐的一个因子,而这种快乐就真实地蔓延在你们周围。

比如我知道有一群我们的同学,组建了一个叫做“不辍售楼中心”的微信群,这个群里没有我们任何一个老师,我也不知道他们都聊些什么,是不是说我们坏话,我只是看见每到一个节气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海报做出来,海报的设计和海报上的字,都是我们同学自己写的。

我也有过这样快乐的感觉,在书法上我比大部分人花了更多的精力和金钱,也有了看起来更好的结果,但是当我拥有了这些结果以后,仍然有巨大的怀疑围绕着我,如我开始所谈到的——我接下来该做什么呢,我又为什么该写字呢?

这个问题时常让我陷入巨大的焦虑中,一方面,我希望诚实地面对自己,清醒地思考我自己和每一个需要投入精力的事业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我也希望我能诚实地面对你们,在希望你们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永远快乐的前提下,当你们万一走到这一天的时候,我也希望能用经验能给你们一个答案——书法这条路,也许你能往哪儿走。

我们搞书法的特别喜欢在古人的故事中找答案,当突然有一天,我发觉再也不想拿起毛笔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书法史上有没有这样的先例。

思来想去,还真有这么一位,而且是我特别钟爱的一位,就是赵之谦。

赵之谦是一位伟大的书法家,同时他还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篆刻家,我们今天不谈太多他作品中的艺术原理,只谈篆刻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前几天国元老师送了我一个礼物,是一方赵之谦印的原蜕,印文是“餐经养年”,这方印的背后,有一个很凄惨的故事:

同治元年,赵之谦南下福建访友,途中得知妻女皆丧命于太平天国运动中,赵之谦悲痛欲绝,把自己的的斋号更名为“悲盦”。而这方“餐经养年”,是在赵之谦得知妻女双亡的三年之后所作,他小心地在印石的一面刻了一尊佛,然后用龙门石窟《始平公造像记》的风格为妻女刻了造像记,悼念亡女亡妻。这件作品,也是赵之谦的印中,感情颇为丰沛的一方。

赵之谦有大量的篆刻作品,抒发他生活中的痛苦。每每看赵之谦的印,除去艺术层面只看印文,诸如“我欲不伤悲不得已”、“为五斗米折腰”、“如今是云散雪消花残月阙”……都能对其痛苦略感一二,据说赵之谦晚年日子过得不算太好,卖字卖画但从来不卖印,可见篆刻于赵之谦来说,可能是其不愿意当做谋生手段的情绪出口。

如今是云散雪消花残月阙我遇不伤悲不得已为五斗米折腰

但就是这样一位篆刻家,在他44岁时封刀,不再治印,现在我们能在上海博物馆看到的那方“赐兰堂”印,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方印,边款上写着他彼时不刻印已经十年。我好奇他的经历,想去探寻他为什么放弃了篆刻这个出口,在读过他当时的一些书信、传记之后我得知,赵之谦的放弃,是源于对篆刻本身价值的怀疑。

赐兰堂印 边款

在赵之谦刚开始研究金石的时候,他周围有一个氛围浓厚的小圈子,而恰巧他朋友圈里的金石家们,没有一个不是壮年早逝。魏稼孙、胡澍、潘祖荫,这些能与他交流金石的好友一个个先他而去,他也早早地经历了丧妻丧女之痛。除此之外,他所经历的时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他一直想做官报效国家,却苦于鄙视八股,一直无法中举。后来靠一身才华捐官上任,却又一生清贫,好友的尽数离去,公务的缠身,让他“誓不操刀”想想真是令人叹息。

当我翻阅赵之谦的史料之时,几乎所有评论者都论述赵之谦的放弃是一种遗憾,他不应该在艺术生涯的盛年放弃自己的创作而投身于自己可能本就不擅长的官场当中。更何况在这过程中,因为命运无常,甚至赵之谦自己都变成了一个怀疑论者。从今人的角度来看,赵之谦的选择让我们从某种程度上失去了一个优秀的篆刻艺术家,特别重要的十年。

在读完这所有的东西之后,我十分感同身受。也许我学习书法篆刻的时间没那么长,也许我因天赋所限,就算继续努力下去也无法成为像赵之谦一样伟大的艺术家,但是我好像和他一样,可能在面对一个同样的关口,在这样的关口面前,我应该做些什么,应该留下什么呢?

赵之谦在江西做官的十年里,做了很多耗费精力的实事,编纂已经中断近百年的《江西通志》,比起赵之谦的艺术作品,这些对我们大部分人而言都是陌生的。人在江西,身不由己。如果把赵之谦在这十年宦海里的收获,和他失去的艺术生涯相比,不免令人叹惜,如果赵之谦预知到今天这一切的结果,他会作何选择呢?

历史不能重演,我更愿意相信赵之谦所做的选择,是他彼时能做的最好选择。当我阅读他到捐官后的十年经历时,我能感觉到他做出决定时的决绝,以及篆刻在他心目中那种力量。

人生的倒数第二年,赵之谦在为友人的印谱题跋时写道:“雕虫之技,幼时好弄,时复为之,今弃去二十年矣……”

一个人的艺术成就已经到了这个高度,最后在谈起自己的艺术时,仍然觉得这是所谓的“雕虫之技”,这是一种奇妙的状态。当我们把赵之谦的作品和他的人格联系起来时,我看到的是一位大师在艺术实践上所获得的,真正的属于他的收获,这种收获是远远大于艺术本身的。

昨天我在

@小豆子 的文章,他在回答关于艺术价值的问题时谈到:“艺术”这个概念在业余者或者艺术从业者眼中,往往意味着与“艺术意志”“创作自由”“个性表达”和“突破边界”等等的词汇相互牵连。但是,应该看到,这种艺术观点是很晚近的观念,也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康德那个时代慢慢确立起来的艺术观。这种艺术观是这样发生的,艺术翅膀硬了要单飞,要从宗教和政治等领域分化出来,出现了所谓的艺术自治——换句话就是自己给自己立个法,不需要其他人、事物或者框架来证明我的合理性。说这种观念很晚近,掐指一算,康德老爷子这批人仙逝到现在也不过两百年。

所以,我们以当下的这个艺术的概念去解释古代,甚至更远的石器时代所发生的所有实践结果,是过于武断并且懒惰的。

就我而言,当我对书法这件事的目的和意义产生巨大的怀疑,并且通过了解赵之谦的故事感受到了类似的抉择之后,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全新的冲击。

记得大概在两年前,邱振中教授曾在课上说道:每隔一段时间,你应该问问自己,书法是什么。如果这个东西在你心中没有变化,那你就很危险了。

这些年当我真正置身于这个圈子后,看到其中的老前辈,年轻人,思考他们都在做些什么的时候,我陷入了一种巨大的虚无感中,如果我们真的希望每一个学习者的书艺都达到炉火纯青的目标,那意味着什么呢?在这之后呢?

的确,作为艺术的爱好者,甚至是行业的从业者,我们偏向于欣赏那些令我们赞叹的艺术,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从中汲取审美和技法之后,更需要面对的是我们每一个个体,除了艺术那一面之外的未来。

前一阵子好友小贤重读《艺术的故事》,把尾声里面的一段贴给我看,几年前我读到这段话时,并没觉得有多大触动,如今再看,感触颇深。贡布里希在谈到他著名的观点“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的时候,他提到:

(艺术家们)是些男男女女,具有惊人的天赋,善于平衡形状与色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更稀罕的是具有正直性格得人,他们不肯在半途止步,时刻准备放弃所有唾手可得的效果,放弃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踏踏实实地经历工作中的辛劳与痛苦。

上个月,我和小贤去上海和

@金承志 聊了两个小时的天,最近火遍朋友圈的彩虹合唱团版本的《燃烧我的卡路里》,就诞生于那个时候。我记得很清楚,那天上海阴沉沉的,老金跟我说,他改了这首歌,想写写那些橱窗里的女孩儿的故事。

在这首歌上线的时候,他写道:

卡路里在这里成了某种意涵,是青春也是能量,赶地铁的上班族、练习室里的小偶像、连续通宵的备考生、广场舞跳一天的阿姨、欠债的老板、唱歌的乞丐、喝酒的老头,你和我,身上都装着。

所有人都卡在一条叫自己的路里,回头又不是向前又迷茫,能到底的到底的到底怎么样?只能燃烧。无论是从安静中来,还是从泥土里来,都是人,都没得选,都得燃烧。

生活很难奖励我们对等的礼物,但燃烧这件事至少能提醒我,我还活着这件事。

希望大家都活得尽兴,爱所有人。

的确,每个人都卡在自己的路里。赵之谦,金承志,你,我,我们都一样。

我们在这条路上所拿起的,放下的每一个让我们游目骋怀,放浪形骸的工具都不一样,你我可能是毛笔与刻刀,金承志可能是挥舞在指挥台上的双手,火箭少女们可能是台风,动作和表情管理……但相同的是,在每一个人决定走进艺术的那一刻,最终需要面对的都是那个真实的自己。

对于临池不辍而言,四年来你们所有的坚持与放弃,包括再次出发,我都看在眼里,毕竟对于赵之谦而言,人生都没有活过十五个四年,从这一点上可见我们已有了颇深的缘分。在这个过程中,书法与篆刻,见证了你们的真实与有趣,也许有一天你们会像我一样,开始怀疑为什么要写字刻印。

但我从来没怀疑过的一点是,我是个厉害的人,还有很多非常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去做,你们也一样,你们能把字写好,其实是因为在连你们都不那么自信的社会身份下,隐藏着极为厉害的一面。

无论是书法还是篆刻,某种程度上都是雕虫小技。在今年的上海博物馆,我看到了弘一法师的篆书作品《知止》,想想他这一辈子,想到我第一次被他的《悲欣交集》打动的那一刻,也许书法和篆刻所能唤醒你我的,是忙碌生活中被 *** 神经,是确认你在这个已经很糟的世界上,还能够有趣活着的真实证据。

我为什么要学习书法?

我可以不写,五年不写,十年不写都可以。大概对我来说,消遣也不是必须的,我也没有太多在艺术上的名利心。

但是你若问我学习书法快不快乐,我会告诉你,书法太好了。有时候我会经常想,没有比写字让我更舒服的事情了。

我们每个专业学习书法的人,都希望能够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离书法的内核更近一些,我们唾弃那些浮躁的表象、符号性的“优雅的生活方式”,都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提醒自己,带领大家更纯粹地亲近书法。

所以我们和大家一起,在临池不辍苦练技术,锤炼临摹,讨论书法史,日日不休。

我以为,通过这些年的努力,若有幸在书法这条路上能离它的内核近了一些的话,我看到的不是别的,只是一个越来越优秀的自己。

希望你们也是。

半年的招生快进入尾声了。照常,把招生简章放在最后。有兴趣的花钱吧。

更多书法让我们学到什么(书法学了有什么用)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