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十首必听的经典交响乐(最好听的交响乐曲),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十首必听的经典交响乐(最好听的交响乐曲)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十首必听的经典交响乐(最好听的交响乐曲)

事先申明,纯属娱乐,仅供一笑!

第十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

入选原因:太长,太过复杂

贝九是一首史无前例的交响乐,在此之前,没有在交响乐中加入人声(这也是“合唱”的来由),也没人写五乐章的交响乐,更没人把交响乐写到长达70分钟的。虽然不同指挥演绎的长短略有差异,不过都在70分钟左右。足足一张CD之多!

这对于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来说,不是一般的难以接受。一个多小时,在剁手节的话都够选好几样打折商品了,刷微博或微信的话也不知道刷多少条了。笔者上班30余公里,要来个来回才能听上一遍。况且贝九最知名的那一段(很多人就是冲这点听贝九的)不足15分钟,其它部分不要说对没有听过古典只习惯一首歌几分钟的人,就算常常听古典音乐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接受。因为贝九写法是比较复杂而且内涵极为丰富的乐曲,必须全神贯注聆听。这首乐曲也因此列入史上最“难听”的古典音乐之一。

第九 舒伯特第八交响曲 未完成

入选原因:消极,负面情绪,偷懒之作

舒伯特这部交响曲很短,而且相当的通俗易懂。第一乐章:怀才未遇;第二乐章:只好逃避。解说完毕,嘿嘿!也很好听,整个交响曲一曲呵成,流畅之极。然而,它的情绪很负面,相当违反当今主流的健康、积极向上的文艺作品要求。而且连四个乐章都不写全,很明显有偷懒之嫌(后面的几首没写全的都是作曲家去逝的原因)!如果在今天写出来的话,估计是得不到承认的,就和当年一样。作出如此美和简洁的交响曲的作者,却贫困潦倒,郁郁不得志,最终年纪轻轻就死于梅毒。在当年这可是不治之症,而且是生活不检点所致。对于娱乐圈内的人士来说,这是不可原谅的。只可惜,一个如此伟大的音乐天才,死后很多年后才得到承认!

世俗的观点和规矩,真是害人不浅!

第八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 悲怆

入选原因:负面情绪

如果说舒伯特第八是负面情绪的话,那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就是负面情绪的N次方!那已是不是简简单单的想逃避的问题了,直接是想去死的问题鸟。更关键的是,这部交响曲感染能力不是一般的好,那是让每一个听它的人都感同身受的!所以问题也就比舒伯特第八要严重很多。幸好不是国内的作曲家写的,不然估计被禁是没得商量的。

主流观点都说听古典音乐是陶冶情操,那听柴六能不能陶冶情操呢?这就如同一句俗语“如果不把你脸儿打得面如桃花,你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哈哈!对生活总有不如意的人来说(比如我),听这首乐曲是种解脱,少说也有上百遍了,以至于能不用听靠想也能“听”一遍了。

第七 *** 第八交响曲 千人

入选原因:过于庞大复杂,演出人数太多

*** 这部交响曲时长70余分钟,更夸张的是得动用千余人的乐团(含合唱、独唱和乐队,标准要1029人),可以想向那个夸张。整个交响乐听下来,其实并不是想向中的声撕力歇的那种喧闹, *** 还是很收敛的。但不管如何这部交响都创造了交响音乐的纪录,而且估计不会有人突破了。这个交响,组织一次演出那真是个事,别的不说,光舞台得整多大?另一方面,门票得多贵。那么多人要分钱养家糊口呢?!不过,能逮到一次现场的机会还是得赶紧,估计一辈子碰不到两次,难得到听也可以简称“难听”。

第六 布鲁克纳 第四交响曲 浪漫

入选原因:版本众多,过长和复杂

其实布鲁克纳大部分交响曲都有这个问题,第四只是抓了个典型。谁叫它取了名的呢,枪打取名鸟,嘿嘿! 这都要怪布鲁克纳,这位乡下佬心里自卑耳根软,谁的意见都听,包括给自己交响取个不伦不类的名字,而且每个版本都得到他认可的,你让后面的指挥们咋整呢?布四的版本其实也不算多,五个而已吧。笔者有次准备做布四的唱片版本比较,然后听着听着就傻眼了,发现自己似乎有时在听完全不同的交响曲似的,根本没法做唱片版本,除非所有指挥都用一个总谱版本。而且曲长70来分钟,布鲁克纳的交响曲主题众多,复杂无比。听过布四至少二十遍,我每次听时还是跟听一首新的交响乐一样,听着听着犯迷糊:这是第四吗,怎么感觉跟没听过似的呢?

第五 布鲁克纳 第九交响曲

入选原因:没有完成的巨作

布鲁克纳在写他的第九的时候,其实已经意识到了,他也不能逃脱作曲家写第九交响的命运。所以这部交响曲可以算是他交响的总结,气势十分恢弘。尤其是第一乐章,觉得作曲家在总结自己的一生。而其第二乐章则似乎作曲家回到了他的童年,乐曲十分轻松诙谐。带有悲伤情绪的第三乐章让人心生感慨,似乎作曲家在向人世间告别了。可惜的是,他未能写出第四乐章就撒手人寰。让人每次听完第三乐章就遗憾不已,如果上帝能给作曲家多一点时间,让他写完这个乐章,这部交响曲将会有多么的伟大!也就因为这个巨大无比的遗憾,布九被我列入了最“难听”的交响音乐之一!

第四 理查.施特劳斯 查拉如斯特拉如是说

入选原因:用音乐表现哲学诗

用音乐来表现尼采本来就晦涩难懂的哲学史诗,这个事光想就会吓退一弯子的人。不过,理查.施特劳斯(此施特劳斯不是写蓝色多瑙河那位,那位是约翰.施特劳斯)为之写了一段音乐史上最辉煌的开篇,表现日出的场景。这段音乐极度知名,在很多电影电视中都有用到。不过,估计99%的乐友是没有兴趣继续听后面比较难懂的篇章的了。因为,确实不是很好理解(废话,光那原诗就够让人难懂的了)。不过,我倒是听了不下三十遍,熟悉得不行,而且一点不觉得难听,甚至能哼出相当段落。不怕“难听”的话,就试试吧,哈哈!

第三 伯辽兹 幻想交响曲

入选原因:表现 *** 后的幻觉,各种 *** 场景

伯辽兹的幻想交响乐是一部极为奇特的交响音乐,因为作曲家在追求自己的女神绝望后,居然就假想了自己吸食 *** 后的情景。然后就是一系列的幻觉,先是碰到和追求女神,然后约人家跳舞被拒,最后一怒之下杀人,然后被推到刑场斩首,最后还来了段幽灵之舞啥的。偏偏这首音乐写得还形象无比,听完后跟自己亲历过一样。总之,这情节绝对是少儿不宜。不要说在当时,那怕换到今天,也是挨禁的命!

第二 瓦格纳 伊索尔德和特里斯坦

入选原因:拉人殉情,歌颂死亡

如果说伯辽兹的幻想还只是想向的少儿不宜情节的话,那伊索尔德和特里斯坦完全是歌剧版的 *** 。情节不多说了,国人估计是难以接受就是了。后面两位恋人一起殉了情,还为死亡高歌一曲。这让人如何受得了,这样的情节,换成今天拍成电影也没法上影院公影的(倒真的有这部电影,不过早已改得面目全非了)。

第一 瓦格纳 尼伯龙根的指环

入选原因:超级变态长,情节复杂而且乱七八糟

如果一部音乐作品超过70分钟叫长的话,那面对一部长达16个小时的歌剧,不知道让人做何感想。把《星球大战》6部曲都看完,还可以加上个《指环王》三部曲。如果改成奇葩抗战剧,估计手撕鬼子都能把抗战撕胜利了。除了长外,这部歌剧情节还极为复杂,光写个概要2千字也搞不定。这部歌剧每年德国拜罗伊特音乐节都上演,得花4天晚上慢慢看。千万别以为没人看,排队买票的人不计其数,据说每年的票都是二小时售完。比什么天王巨星的现场演唱会门票好销得多,还从不用打广告宣传啥的。现在去排名的话,一般要等6年以上。

记得没事做听过一幕,女武神。听完后全身疲惫,满头大汗!主要原因是:夏天晚上空调没开……

更多十首必听的经典交响乐(最好听的交响乐曲)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