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我是写了很多各姓氏原创取名思路的晴子,
荷塘听雨,烟村画桥,似乎该是江南才有的景色。
意想不到的是,在海滨城市深圳,也隐藏着一个古香古色的小村落,让人恍若置身于世外桃源一般。
观澜版画村,远离闹市,偏安一隅。与福田、南山等市中心的繁华相比,这里安静、纯朴得不像在深圳。曾有网友把它称为深圳最美的乡村。
这处典型的客家古村落,前身叫牛湖村,在原住民逐渐搬离之后,成片的民居慢慢被荒废。
所幸的是,它优美的风光注定让它即使静如闺中处子,不争不抢不吵不闹,也不会被人遗忘。
版画艺术家们看中了它,纷纷在这里安营扎寨,不紧不慢的生活下来,一如它曾经养育的陈姓村民们一样。
从一个偏僻的小村落,到现在的国际版画基地,一切保持了原貌,没有被人为的赋予过多的现代色彩,少了现代生活的喧嚣,它宁静的气质正来源于此。
行走其中,感觉很舒服,身心可以舒展开来。每座房子都小巧玲珑,房子似乎很多,却又一点都不杂乱无章,而是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安安静静的坐落在那里,彼此相隔不远,又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恍惚看到当年的原住民在这里繁衍生息:阡陌交通,守望相助,和睦相处。荷花摇曳的叶子、桂树隐约的花香,似乎都还氤氲着往日的欢声笑语。
客家人,一般都是聚族而居,一大片村落,往往没有任何外姓人,所见都是本家,即同一个祖先传下来的血脉。
那些年,他们生活在这样的村子里,所得不过温饱;所获,却是它处无法代替的心安与幸福吧。
如今那一扇扇紧闭的大门,似乎人迹罕至推开它,里面很可能就是一位当今有名的版画家,正在工作。与打开大门接受众人的参观相比,他们似乎更乐意关起门来沉浸于自己的艺术世界。
牛湖村能幸运的成为版画基地,作为深圳的一张文化名片为世人所知,而不是像其它普通的客家古村落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风烟里,除了它优美的风光,可能还和它曾经孕育了一位名人有关,这位名人,就是中国木刻版画先行者之一——陈烟桥先生。
陈先生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宝安本地客家土著(深圳以前叫宝安县),原名陈炳奎,笔名李雾城、米启郎。陈家从祖父一代即到牙买加谋生,到父亲一代,仍然到海外谋生。相对良好的家境,让童年的陈烟桥获得很好的受教育机会,并且自幼学习美术,为他日后从事版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木刻版画,能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得以发展,说起来,和大文豪鲁迅先生有莫大的渊源。鲁迅先生聪敏异常,早年留学日本,虽然是学医,对艺术和设计却也十分热爱,有非凡的艺术鉴赏力,一般人所知的鲁迅,是个作家,实际上,他还是个设计师、收藏家,收藏有日本著名的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等人的作品。
烟桥先生和鲁迅先生的因缘际会:
出于革命战争的需要,鲁迅亲自倡导和发起我国的新兴版画运动,不遗余力的扶植后生。1930年,先生在上海举办:西洋木刻展览会,陈烟桥时年19岁,前去参加,因此结识鲁迅先生,在对方的鼓励下,开始从事木刻创作,并且将它作为终生的事业:与中华民族共同着生命,悲现实之悲,喜现实之喜。
据说,陈先生既是鲁迅最为得意的弟子,也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两人书信往来达20多次。可以说,没有鲁迅先生的扶持和点拨,就没有后来的陈烟桥。他的版画以黑白木刻为主,内容主要表现普通人的生活,写实、质朴,是他作品的特点,代表作有:《鲁迅与木刻》、《烟桥木刻集》。
从17岁离开深圳家乡观澜牛湖村,去广州求学,到后来去上海求学,再到任职于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陈烟桥再也没有回到故乡长久的居住过,他的父亲和其他亲人也早已定居海外。
是什么原因,让原名陈炳奎的画家先生,后来改名为陈烟桥呢?
张潮在《幽梦影》里说: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妻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云全福。
陈先生在幼年至少占了两条——生湖山郡、家道优裕:良好的家境得以从幼年开始习画,受到关于美的启蒙和熏陶,而他的出生地——观澜牛湖村,历经100多年的风雨,其风光至今如田园牧歌一般,随处一拍皆可入画。
可想而知,这样成长起来的陈先生,他的审美能力,对美的敏感度,是毋庸置疑的。就他自己的专业而言,建国后,他曾提出版画创作要雅俗共赏、反对粗制滥造。他希望,木刻版画不应仅有宣传的实用价值,还应具有艺术本身该有的美学价值。
陈先生的观念和当时的主流不同,因此受到了迫害和打击。但欣慰的是,人们对美的领悟和追求,不会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就停下脚步,在他的故乡——今天的观澜版画村,看到的木刻版画创作,都很美。
法国风景画家柯罗,曾经有一幅名画叫作——《孟特芳丹的回忆》,我不知道别人读这幅画是什么感受,于我自己而言,每次看到这幅画,我读到的是一种温暧又清新的记忆:关于故乡的,关于童年的,这种温柔,一旦领略过,永生都不会忘记。
而陈先生对家国故土亦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最艰难的年代,本来可以避居海外,却坚持留在祖国。他的故乡,亦如一幅平远山水画,有山有水,有烟村画桥,可荷塘听雨,都是非常有意境、可入画的事物,让人无限留连于它。这也是中国画的构图和意境里经常会出现的元素,远山近水,烟村迷蒙,云、树、房舍,愈淡愈真,可居可游可卧,是心灵栖息的所在。
也许正是对这片风景的美好回忆和眷恋——荷塘听雨、烟村画桥,曾经滋养了幼年、少年时的他,陶治了他的心灵,但故乡,已经是时时想念,却再也回不去的地方,如果不能归去,把它刻进姓名里,也是很好的。
作为一名具有深厚美学修养的艺术家,给自己取名陈烟桥,音律很温柔可亲,意境很有浓淡相宜的画面美感,他内心一定也是个很温柔的人。此名的确很符合艺术家的身份和气质,从事艺术,名字也如诗如画,相得益彰。
记得当年第一次走进版画村,就被烟桥先生的名字惊艳倾倒;了解了先生的事迹,更加动容。他们那代人是民族的脊梁,令人敬佩。
其它高赞回答:
以下是我原创取名的文章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