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中国航天与NASA(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中国航天与NASA(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国航天与NASA(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

超多高清大图预警!

注:

* 所有图片均遵守 CC 协议 3.0 版本或为公有,调整为 480 px 宽,点击来源链接可以查看高清原图(NASA 官网似乎被墙了…- -#)

* 文字链接为英文维基参考

鉴于这个回答已经太长了,无人任务就不写在这里了,可以另开一个题…这里就只写载人航天好了~

NASA 的载人航天之路

> 1959 - 1963 水星计划 (Project Mercury)<

水星计划的目的是验证载人航天的可行性,并抢在俄国人之前把宇航员送上太空(近地轨道)。一共六次任务,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首次近地轨道绕行和首次超过一天的任务。

水星计划中使用的单人飞船 / Source: Wikimedia Commons

水星计划六次载人发射的场景拼图,可见所使用火箭的不同 / Source:

Wikimedia Commons

1961.5.5 Mercury-Redstone 3 / Freedom 7 - 第一位美国宇航员:发射升空的水星计划 Freedom 7 飞船,载着航天员

Alan Shepard

完成了美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飞船完成了时长 15 分钟的亚轨道飞行,达到了 188 km 的远地点高度("technically in space")。

升空前飞船中的 Alan Shepard / Source:

NASA

发射时的场景 / Source:

NASA MSFC-6100884

1961.7.21 Mercury-Redstone 4 / Liberty Bell 7 - 第二位升空的美国宇航员:设计与前一次任务相同的 Liberty 7 飞船,载着

Gus Grissom

(之后丧命于 Apollo 1 任务,后文有提到)完成了第二次亚轨道飞行。返回落海时舱门意外打开,海水瞬间涌入,Gus 险些丧命不过被直升机救起。

升空前的 Gus Grissom 和他的飞船 / Source:

NASA 61-MR4-76

1962.2.20 Mercury-Atlas 6 / Friendship 7 - 首位完成近地轨道绕地飞行的美国宇航员:后来当上了俄亥俄州参议员的宇航员

John Glenn

乘 Friendship 7 飞船完成了美国人的首次近地轨道绕地飞行(俄罗斯人的首次是

Yuri Gagarin

在 1961.4.12

完成的

,绕地一圈),一共 3 圈。

升空前的 John Glenn 和他的飞船 / Source:

NASA GPN-2000-001029

1962.9.12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肯尼迪在莱斯大学演讲,提出要在 1970 年到来之前完成登月。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because that goal will serve to organize and measure the best of our energies and skills, because that challenge is one that we are willing to accept, one we are unwilling to postpone, and one which we intend to win, and the others, too."

- John F. Kennedy

> 1963 - 1966 双子座计划(Project Gemini)<

双子座计划的目的是在确定了登月的目标后,验证其可行性。一共十次任务,完成了轨道交会、太空对接、出舱行走等多种登月所必备的技术的可行性验证和试验。

双子座计划使用飞船的结构示意图 / Source:

NASA S65-14257

双子座计划十二次发射的场景拼图,前两次为无人试验 / Source:

Wikimedia Commons

1965.6.3 - 1965.6.7

Gemini 4

- 美国宇航员的首次太空行走:宇航员

James McDivitt

Ed White

乘双子座 4 号飞船登上太空,并由 Ed White 完成美国宇航员的首次太空行走,时长 22 分钟。

由另一位宇航员 James MvDicitt 记录下的 Ed White 出舱行走的情景(从双子座计划,NASA 开始在太空任务中使用哈苏相机,成像质量更好) / Source:

NASA GPN-2000-001180

1965.12.4 - 1965.12.18 Gemini 7 & Gemini 6A - 首次轨道会合:Gemini 6A 任务原计划由宇航员

Wally Schirra

Thomas Stafford

操作双子座 6 号飞船和无人目标飞船进行对接,但是目标飞船发射失败,迫使任务改为和载有宇航员

Frank Borman

Jim Lovell

的双子座 7 号飞船进行轨道会合试验,同时确定宇航员在太空生存 2 周的可能性。

会和后从双子座 6 号飞船拍到的双子座 7 号飞船 / Source:

NASA KSC-65PC-171HR

会和后从双子座 7号飞船拍到的双子座 6 号飞船 / Source:

NASA GPN-2006-000035

1966.3.16 - 1966.3.17

Gemini 8

- 首次太空对接:宇航员

Neil Armstrong

David Scott

乘双子座 8 号飞船完成与目标飞船的轨道会合后,完成首次太空对接。

在双子座 8 号飞船中看到的对接目标飞船 / Source:

NASA GPN-2000-001344

> 1961 - 1972 *** 计划 (Apollo program)<

*** 计划在 1969 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壮举,实现了肯尼迪设下的目标。总共 11 次载人任务,登月 6 次,共有 12 位宇航员踏上月球表面。原定 10 次登月,有一次失败( *** 13 号),最后三次( *** 18、19 和 20 号)被取消。

*** 计划中使用的

Apollo 飞船

和 土星 5(

Saturn V

)火箭可以说是当时美国举全国之力( *** 计划总耗资 239 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约 1000 亿美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设计、制造、试验完成的。

*** 飞船在火箭前段整流罩内的示意图 / Source: NASA MSFC-67-MS-G-1351-G

最前端的是逃逸塔,在发射阶段一旦出现问题,逃逸塔火箭启动将下面的指挥舱(Command Module)带离土星火箭。指挥舱,也是返回舱,是三位宇航员大部分时间所待的地方。与指挥舱连接在一起的是服务舱(Service Module),搭载引擎和燃料、氧气等。下面是登月艇(Lunar Module),土星火箭完成最后一次点火,将飞船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后,连为一体的指挥舱与服务舱(Command/Service Module)将会和载有登月艇的火箭分离,旋转 180 度,再和它对接,将登月艇从火箭里 “抽” 出来,完成这个高难度动作后,就可以飞向月球了。登月时,指挥(Commander)和登月舱驾驶员(Lunar Module Pilot)乘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指挥舱驾驶员(Command Module Pilot)在指挥舱中,留在绕月轨道上,等待登月完成后和升空的登月舱会合对接后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之前,月岩样品等被转移至指挥舱,抛弃登月舱和服务舱。随后指挥舱带着三位宇航员重返大气层。

完成重新对接后的 *** 飞船示意图,这也是它飞向月球过程中的样子 / Source:

NASA S64-22331

逃逸塔点火试验的画面 / Source: NASA S65-19822

*** 15 号的指挥/服务舱,由登月舱宇航员拍摄 / Source:

NASA AS15-88-11963HR

登月艇的结构示意图 / Source: NASA MSFC-75-SA-4105-2C

登月艇由两部分组成:下半部分是返回时留在月球表面的下降级(Descent Stage),包括着陆下降时用的反推引擎及燃料,和要留在月球表面的科学实验仪器等,在后期的任务中所用的月球车也是放在这个舱里;上半部分是返回时的上升级(Ascent Stage),也有一个引擎,当它点火时,将下面的下降级作为发射台(这也是高难度动作…)。

*** 16 号的登月舱 / Source:

NASA AS16-116-18580HR

*** 17 号登月舱上升级引擎点火起飞的瞬间,由留在月球表面的直播摄像机拍摄 / Source: NASA Video Footage

准备发射的 *** 11 号飞船,可见土星火箭体积之巨大 / Source: NASA

土星火箭高达 110 米,重 3000 吨,其中燃料就有 2500 吨,第一级的五台 F-1 引擎可以产生 3400 吨的推力,可以将 45 吨重的 *** 飞船送往月球(很多现代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都远低于这个数字)。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所制造的最大、最重、推力最强劲、运载能力最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研发中的长征-9 火箭的设计运载能力超过了土星火箭)的火箭。

“The Last Moonshot” 最后一次登月任务,等待发射的 *** 17 号飞船,也是 *** 计划里的唯一一次夜间发射 / Source:

NASA AP17-KSC-72PC-589

从发射架拍到的 *** 11 号飞船起飞的场景 / Source:

NASA GPN-2000-000629

*** 11 号发射时,土星火箭产生的巨大尾焰 /

NASA GPN-2000-000628

*** 计划历次发射的场景拼图,从 *** 7 号起为载人任务 / Source:

Wikimedia Commons

1967.1.27 Apollo 1 - 三位宇航员葬身火海:原定于 1967 年 2 月 21 日发射的 AS-204 任务,在之前的一次例行发射演练中,由于座舱失火,导致三名宇航员

Gus Grissom

Ed White

Roger Chaffee

丧生,其中前两人都是参加过水星计划和双子座计划的资深宇航员(前面均有提到)。导致起火的原因是座舱中充满了比大气压压力要大的纯氧,同时舱盖是向内开的,以保证不会意外打开。结果电火花造成起火后,火势迅速蔓延,同时三位宇航员无法打开舱盖,最后导致惨剧。

被烧毁的指挥舱 / Source:

NASA GPN-2000-001834

1968.12.21 - 1968.12.27

Apollo 8

- 人类首次绕月飞行: *** 8 号飞船搭载宇航员

Frank Borman

Jim Lovell

William Anders

在历史上首次离开近地轨道,飞向月球。飞船绕月 10 圈,共 20 小时。

*** 8 号宇航员拍摄到的历史上首张地球全景照片(近地轨道距离地球太近,无法拍到完整的地球) / Source:

NASA AS08-16-2593HR

"

Earthrise

",人类太空探索历史中最经典的照片之一,由宇航员 William Anders 在绕月轨道中拍摄 / Source:

NASA AS8-14-2383HR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自己的眼睛看到月球的背面 / Source:

NASA GPN-2000-001127

1969.7.16 - 1969.7.24 Apollo 11 - 人类首次登月:在 8 年之前 *** 计划启动的时候,NASA 甚至连可以把宇航员送上太空的火箭都没有,而是在弹道导弹上装个载人舱,改装成了美国最早的载人火箭。短短 8 年之后的 1969 年 7 月 20 日, *** 8 号飞船登月成功,

Neil Armstrong

Buzz Aldrin

踏上了月球表面,赶在 1970 年到来之前完成了肯尼迪设下的 “1970 年前登月” 的目标。指挥舱驾驶员是

Michael Collins

。Neil Armstrong 首先出舱,Buzz Aldrin 随后,两人在月球表面活动了 2 小时 30 分钟。

"Thats one *** 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安装在登月艇侧面的电视直播摄像机拍到的即将登上月球的 Neil Armstrong / Source: NASA Video Footage

Buzz Aldrin 拍摄的自己的脚印(虽然这张照片极为有名,但是本来拍摄的目的其实是用来计算月球土壤的硬度等参数的) / Source:

NASA GPN-2001-000014

Neil Armstrong 拍摄的 Buzz Aldrin,从面罩反光中可以看到 Armstrong / Source:

NASA AS11-40-5903HR

1970.4.11 - 1970.4.17 Apollo 13 - 一次成功的失败:成功登月 2 次之后,第三次 *** 任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飞向月球途中,一次例行的设备检查使得服务舱的氧气罐发生爆炸,三位宇航员

James Lovell

John Swigert

Fred Haise

不得不关闭所有仪器设备,转移到登月舱中,将登月舱作为 “救生艇”,在克服了一个接一个的困难,解决了无数的问题之后,三人平安返回。

(此次任务实在过于传奇…可以参考 *** 上的介绍。强烈推荐看同名电影

*** 13 号

,非常真实地还原了当时任务中的每一个细节。)

三位宇航员用飞行计划封皮、万能胶带和袜子自制的空气过滤系统(登月艇上的空气过滤系统只能供两人生存两天,而指挥舱的过滤系统滤芯是方形的,装不进登月艇里) / Source:

NASA AS13-62-9004

分离后拍到的服务舱,氧气罐爆炸将整个面板炸飞 / Source:

NASA AS13-59-8500HR

1971.7.26 - 1971.8.7 Apollo 15 - 首次使用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蹦蹦跳跳实在不爽,搞个月球车吧!于是 NASA 就搞了个月球车…全重仅 220 kg,还可以折叠塞到登月艇里,比 F1 赛车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史上最贵的车 / Source:

NASA AS15-86-11603HR

*** 计划里最有名的四句话:

"Thats one *** 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 Neil Armstrong

Neil Armstrong 踏上月球表面后,首先描述了他感受到的月球表面:“非常细腻的颗粒,就像尘埃一样”,随后停顿了一会,说出了历史性的这一句话。

"The Eagle has landed." - Neil Armstrong

*** 11 号飞船的登月艇无线电呼号 “Eagle”,下降时艇上计算机突然过载报错,Neil Armstrong 果断切换为手动控制,最终着陆时,燃料仅剩下 15 秒余量。这句话是他在着陆之后通报控制中心时所说的。

"Houston, weve had a problem." - Jim Lovell

*** 13 号氧气罐发生爆炸后,宇航员首先听到一声巨响,然后各项仪器监控数据都出现问题,宇航员 Jim Lovell 立刻向休斯顿控制中心汇报了这个情况。

"Failure is not an option!" - Gene Kranz

*** 13 出现事故后,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开始焦急地研究各种解决方法,这句话是总指挥 Gene Kranz 对于他们的要求。

> 1973 - 1974 天空实验室计划(Skylab)<

天空实验室计划是 NASA 的空间站计划, *** 计划结束后还剩余三枚土星 V 火箭,NASA 决定把它利用起来,用来发射无人的空间站(实际只有第一次天空实验室任务 SL-1 使用了土星 V 火箭,后续任务都是使用的

土星 IB

运载火箭,剩余的两枚土星 V 火箭都躺在博物馆里了…- -),后续任务再将宇航员送到空间站里(和中国的天宫计划类似)。

建成的天空实验室空间站设想图 / Source:

NASA MSFC-72-SL-7200-110

天空实验室空间站包括乘员舱、对接装置、气压过渡舱、工作站和太阳观测望远镜。使用 *** 飞船的指挥/服务舱在它和地面之间运送宇航员。第一次任务 SL-1 为无人任务,将太空实验室空间站送上近地轨道。发射过程中一块微陨石防护板脱落,带走了一块主太阳能电池板,同时把另一块卡死,导致空间站失去对太阳辐射的保护和大部分电力。

SL-2

为第一次载人任务,两位宇航员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太空修理,修好了卡死的太阳能电池板并安装了隔热板。

SL-2 任务乘员返回前拍摄的天空实验室空间站 / Source:

NASA SL2-7-633A

SL-3 任务乘员拍摄的天空实验室空间站 / Source:

NASA GPN-2000-001711

天空实验室空间站的最终形态,由 SL-4 任务乘员在返回前拍摄 / Source:

NASA GPN-2000-001055

由于原计划 1979 年投入使用的航天飞机迟迟没有准备好,NASA 最终放弃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它最终于 1979 年 7 月坠入大气层,这是首次人为精确控制的重返大气层坠落。

> 1975 *** -联盟测试计划(Apollo–Soyuz Test Project)<

1975.7.15 - 1975.7.24 Apollo-Soyuz Test Project / Soyuz 19 - 美苏首次合作:美苏两国首次进行合作太空项目,标志着两国间太空竞赛的结束。美国发射一艘 *** 飞船,苏联发射一艘联盟飞船,两者在太空对接,并进行合作科学实验。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内的两飞船对接模型 / Source:

Wikimedia Commons

从联盟 19 号飞船拍摄到的美国 *** 飞船 / Source:

NASA AST-32-2686

历史性的握手(很像英吉利海峡修通时的那张照片…- -) / Source:

NASA S75-29432

> 1972 - 2011 航天飞机计划(Space Shuttle Program)<

航天飞机(

Space Shuttle

),NASA 官方称之为太空运输系统(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 STS),在 1972 年开始研发,1981 年首飞,135 次任务之后,于 2011 年退役。NASA 在 *** 计划结束后,进行天空实验室计划期间,设想了一种可以多次往返于轨道和地面之间的飞船,后来发展成为航天飞机的设计。它具有达 24 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可以将卫星直接部署在轨道上,同时可以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成本。但是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每次发射之后的维护成本等大大超出了预期,导致航天飞机的使用成本大幅增加,最终在 2011 年被淘汰。

航天飞机采用类似普通飞机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使它可以在重返大气层后滑翔到机场降落,极大简化了回收的过程。发射时,航天飞机自带发动机和两台外挂固体发动机(

Solid Rocket Booster

, SRB)提供推力,主发动机由外挂燃料罐(就是照片里见到的那个橙色的大罐)提供所用燃料。外挂燃料罐为一次性,两台固体发动机在每次发射后可以回收。固体发动机使用铝-高氯酸铵燃料,每台的推力几乎相当于两台 *** 计划中土星 V 火箭第一级的 F-1 主引擎之多。发射时,所有引擎同时点火,达到一定高度后抛掉固体发动机,主引擎继续工作,入轨后燃料罐被抛掉重返大气层。

航天飞机的主要任务是在轨道和地面之间运输宇航员和物资,包括卫星、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建设国际空间站的部件等,同时负责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其他卫星等的维护工作。也有一些任务属于保密的美国国防部任务,例如间谍卫星的部署回收等。

航天飞机一共建造了 6 架,企业(翻译成进取号是不是更好一些…→_→)号(

Enterprise

)、哥伦比亚号(

Columbia

)、挑战者号(

Challenger

)、发现号(

Discovery

)、亚特兰蒂斯号(

Atlantis

)和奋进号(

Endeavour

)。企业号是第一架建成的航天飞机,完成了最早的大气层内飞行、着陆测试。哥伦比亚号在 1981 年完成了第一次轨道飞行,并安全返回。

1986 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时解体,7 名宇航员(包括一位教师)全部丧生;2003 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大气层时解体,7 名宇航员全部丧生。2011 年 7 月 8 日,亚特兰蒂斯号完成了最后一次航天飞机任务(STS-135)。

航天飞机示意图 / Source:

Wikimedia Commons

中间的主体部分是货舱,可以容纳下一般火箭运送不了的大体积卫星等

STS-113 任务中,运送国际空间站部件的奋进号航天飞机 / Source:

NASA ISS005E21546

STS-132 任务,从执行护航任务的 F-15 战斗机上拍到的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升空的画面 / Source:

USAF 100514-F-0000C-603

航天飞机运输机(

Shuttle Carrier Aircraft

)“驮” 着的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 / Source:

NASA GPN-2000-000677

1981.4.12 - 1981.4.14 STS-1 - 航天飞机的首次轨道飞行:载着两位(前四次任务都只有两名乘员,后来慢慢增加到 6 - 8 人左右)试飞宇航员

John Young

(此人参加过两次双子座计划任务,两次 *** 计划任务和两次航天飞机任务,还登过月,当过航天飞机的试飞员,绝对人生赢家)和

Robert Crippen

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从卡纳维纳尔角发射升空,两天后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平安降落。

STS-1 任务点火起飞的场景 / Source:

NASA GPN-2000-000650

航天飞机计划的最早两次任务中,为了防止燃料罐在等待起飞时因阳光暴晒而过热,涂有白色的紫外线保护涂料,后来发现不需要这层涂料,所以之后的任务中,燃料罐都是保温泡沫本身的橙色了。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舱内 / Source:

NASA S-80-40389

1986.1.28 STS-51-L - 挑战者:航天飞机的第 35 次轨道飞行任务,载有六名宇航员

Francis Scobee

Michael Smith

Ellison Onizuka

Judith Resnik

Ronald McNair

Gregory Jarvis

与一位女教师

Christa McAuliffe

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仅 73 秒后解体,乘员全部丧生。

事后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固体发动机外壳的 O 形密封圈由于温度过低失效,导致点火后高温气体喷出,造成固体发动机解体爆炸,随后航天飞机整体解体。

R.I.P. / Source:

NASA GPN-2004-00012

在发射架上刚刚点火就可看到固体发动机侧面喷出黑烟 / Source:

NASA STS51L-10144

点火 58 秒后,已经有明显的火焰从固体发动机外壳侧面喷出 / Source:

NASA GPN-2000-001425

发射前一天晚上发射架温度低于 0 度,有大量结冰,按照规程这种情况下是不能发射的,但是 NASA 还是决定在除冰后发射,但并没有发现 O 形圈失效的问题,最终结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此次事故导致 NASA 在随后两年时间里停止了航天飞机发射,重新检查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1990.4.24 - 1990.4.29 STS-31 - 部署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号航天飞机于 1990 年 4 月 24 日发射升空,在轨道部署了著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

发现号航天飞机从 39B 发射台发射升空的场景,左侧可以看到在 39A 发射台等候发射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这是首次有两架航天飞机同时出现在发射台上 / Source:

NASA GPN-2000-000684

部署哈勃太空望远镜,由货舱里安装的 IMAX 摄像机所拍摄 / Source:

NASA MSFC-9015550

1998.12.4 - 1998.12.16 STS-88 - 国际空间站建设开始:奋进号航天飞机将美国建造的团结号节点舱(

Unity Node

)送上太空,和俄罗斯建造的曙光号功能货舱(

Functional Cargo Block, Zarya

)对接,正式开始了国际空间站的组建。

载有团结号节点舱的奋进号航天飞机将曙光号功能货舱移动到对接位置 / Source:

NASA S99-03776

对接完成后的国际空间站 / Source:

NASA STS088-703-019

2003.1.16 - 2003.2.1 STS-107 哥伦比亚:完成任务返回途中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进入大气层时过热解体,7 位宇航员

Rick Hu *** and

William McCool

David Brown

Kalpana Chawla

Michael Anderson

Laurel Clark

Ilan Ramon

全部丧生。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在发射时,燃料罐隔热泡沫发生脱落,一块手提箱大小的泡沫击中左翼前段隔热瓦,导致重返大气层时隔热失效,机翼过热解体,随后航天飞机整体解体。

发射时的场景 / Source:

NASA GPN-2003-00080

事故调查小组将找到的所有残骸按照其在航天飞机上原有的位置摆放 / Source:

NASA GPN-2003-00081

重返大气层时,由地面监控拍摄到的画面,可见左翼后的尾迹(图像经过处理) / Source:

NASA JSC2003-E-08089

发射时拍到的泡沫击中机翼的瞬间 / Source: NASA KSC-03PD-0250

实际上,如最后一张图,发射时的高清监控摄像机就清楚地拍到了泡沫击中机翼的瞬间。但是经过分析和计算,NASA 认为泡沫不会造成影响。而且,由于乘员无法自行修复损坏的隔热瓦,NASA 决定不向乘员通告这一情况,按原计划返回。但最终隔热瓦失效,导致航天飞机失事。

在这次任务之后,NASA 为了保障乘员的安全,在发射时在发射台准备好另一架航天飞机待命,随时准备发射升空,一旦出现类似问题,可以将乘员营救回来,这一方式持续了 12 次任务。

说明一下这个 “营救” 方法: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以后,除了 STS-125 以外都是建设国际空间站的任务。在航天飞机到达国际空间站,对接之前会由国际空间站的乘员目视检查隔热瓦是否有损坏。如果出现问题不能正常返回,则发射待命的第二架航天飞机前往国际空间站营救。STS-125 任务是维护哈勃太空望远镜的任务,它的营救备案计划有所不同,但是也比较类似,同样是在航天飞机出现问题不能正常重返大气层的情况下,发射待命的第二架航天飞机营救。

STS-125 任务,亚特兰蒂斯号(前)准备发射,奋进号(后)待命 / Source:

NASA

2011.7.8 - 2011.7.21 STS-135 - 一个时代的结束:航天飞机计划的第 135 次飞行,此次任务在国际空间站上安装了多用途货舱。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 2011 年 7 月 21 日成功降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后,航天飞机计划结束。

发射前,氙气灯照耀下的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 / Source:

NASA KSC-2011-4112

从国际空间站拍到的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过程 / Source:

NASA ISS028-E-018218

从国际空间站拍到的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背景可以看到极光 / Source:

NASA ISS028-E-016368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返回前绕行国际空间站所拍摄的场景,背景可见月球 / Source:

NASA S135-E-011814

航天飞机的最后一次降落 / Source:

NASA

提到 *** 计划和载人航天,就不得不说一下这个:

- - - - -

Fallen Astronaut - 纪念逝去的人类太空探索先驱

*** 15 号任务中,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一个小小的铝合金航天员雕像,和一块刻有当时所有在太空探索中献身的宇航员的名字的铝合金铭牌。它们也是月球表面少有的几样飞船和科学仪器之外的人造物体之一。

陨落的宇航员雕塑 / Source:

NASA AS15-88-11894

更多中国航天与NASA(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