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恃”是道家一个根本的信念,就是提倡充分发挥自我调理的功能,使身心取得良好的平衡状态,在道家琴曲中着重体现了这一信条。
道家琴曲 治身之道
例如,琴曲《崆峒问道》就是很有代表性的道家琴曲,从命题看琴曲的文化内涵与《庄子•在宥》篇中黄帝往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一节有关。黄帝问至道之精,广成子答: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保持宁寂清静,就是治身之道。这几句话正是道家清静养生,与大自然取得和谐状态的主张。
在琴曲中也是环绕这个主题展开的,多处出现的漫不经心的散板,音节回旋沉着,犹如深山中时而发出的古刹钟声。在描写独扣玄关,专心研习道之玄妙时,琴曲用密密层层、一线贯穿、丝丝入微、耐人寻思的音韵,描述反复磨炼、九曲回转、锲而不舍的心志。接着琴音跌宕起伏、明快圆润、葆合太和,表达了问道、悟道后,善恶明辨,宁静观照,用心如镜,而后能超尘脱俗,取风寥廓、翱翔紫清。
道家琴曲 物我两忘
琴曲《广寒游》可以通过其八段的标题印证道教仙踪:行者步入云霄,与仙人共宴,翩翩而舞,悠然自得,神与物化,物我两忘,最后回到尘世。这八段分别为:步云梯、登清虚、宴广亭、折丹桂、舞霓裳、舞青鸾、问长生、回云车。
道家之学注重立足于自我的修谏,达到胸中无纤尘之累,身心清澈澄净,而后产生逍遥物外,飘飘欲仙的自我感觉。《逍遥游》和《列子御风》是反映这方面文化内涵的典型道家琴曲。前者假托鲲鹏之变,寓意人体真气具备了舒伸运化天地间的修为,心志获得自由,有逍遥尘外之想。琴曲气度豪放豁达,变化圆通,时有雀跃、飞翔之声,表达了悟道修真之士的修炼已达到逍遥自在,飘然来去的境界。
《神奇秘谱》中则记载《列子御风》其十段的标题为:凭虚驭风、俯视寰壤、渺焉 *** 、不知风乘我、不知我乘风、志在冲漠、游神太清、长啸空碧、振衣罡飚、兴尽而返。
道家琴曲 恬淡隐居
另一个熟知的例子是《凌虚吟》,这首琴曲有三段,赞颂的是恬淡的隐居生活:蹑云鹤驾、乘风天表、步虚太罗。
从山下拾阶而上,丹梯千级,曲径通幽,溪水潺潺,层层叠叠,苍翠青幽的山中,随处可见青苔,便想到此山中的道人,每天都过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理想日子,当真是人间仙境。
古琴演奏家汪铎先生在打谱道家琴曲的时候,曾言道:“古人之修道求真之士相遇在崇山幽谷中,携手在修身理性、返其天真的途中行进,共同回归到原始自然中去。在此期间,还使我省悟到虞山琴学“清微淡远”的流派特征恰似“妙象尽意”般演绎了道家之学信奉的清虚自守、泰然无我、飘然出世、返朴归真的神妙境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文人雅士意识到俗世追求的无益,品味遁世的欢愉,思忖自然天道的永恒。
道教讲求自然、逍遥和超脱世俗的羁绊,追求的音乐“大音希声”,具有道的境界,所以道教对音乐的精神层面非常看重,讲求弦外之音的审美理想。
文章来源 | 《汪铎:发掘道家琴曲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