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过年,就是过“年节”。
所谓年节,中国人都知道,是指正月初一(农历一年之初)及其前后的几天。
它是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传统节日。
中国人有诸多传统节日,而“过年”是心目中最大节日,也是中国人最热闹的节日。宋代的王安石的过年诗是这样描绘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代距离今天已经有千余年,说明中国人过年的历史悠久。
【爆竹声中】
那么,问题来了——
历史上的中国人过年到底有多悠久,中国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年的?
简单的回答:3000多年前!
3000多年前是什么朝代?
最简洁的答案:周朝!
当然不是武则天的周朝,而是夏商周的周朝。
那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创建的周王朝。
【周朝位置图】
它的建立之日,距离今年(2019)3065年。
翻开每部正规历史书籍写得都很清楚:周王朝始建于公元前1046年。
时光倒流,回到3065年前——
这一年,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了一场决战,被后世称之为“牧野之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诗经·大雅·大明》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武王牧野,实抚天下。”
这一年正是公元前1046年。
之前,公元前1050年文王姬昌崩逝,姬发继位,号为武王,沿用“受命”年号。武王继位后,继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周国日益强盛。受命十一年(约前1046年),武王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进攻商纣行在朝歌,讨伐暴君纣王统治下的商朝,是为牧野之战。殷商大败,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灭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周武王姬发灭掉商朝建立大周王朝,追尊其父姬昌为周文王。周武王的四弟姬旦,历史上的著名记录名曰“周公”(他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商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周公到达洛阳,用“土圭测景”的方法,测得涧水东、瀍水西、瀍水东皆“惟洛食”。意思是说:这个地方是兴建宗庙社稷的好地方。因为这个地方为“天下之中”,意思是说这是天下的“中心”(这就是中国来历的一种记载)。
【洛邑位置图】
此事记载于中国最古老的书籍《尚书·洛诰》之中。
依周公测得的数据,周人详细规划并建成了灭商之后的第一座都城,《逸周书·作雒》记载说:“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邙山,以为天下之大凑。”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礼作乐,详细制订了国家礼仪制度。
这个“土圭测景”法的基本做法,就是竖起高为8尺的标杆,在夏至日的那一天中午观测,然后等到冬至日的那一天再观测。当然是观测日影。夏至日观测到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的日影是13.5尺(周尺)。一个是最短,一个是最长。最长是“夏至”,最短是“冬至”。
【土圭测景】
唐朝诗圣杜甫有解说“冬至”的诗句,其曰:“愁日愁随一线长”(诗名《至日遣兴……》)。此句意思是说,从“冬至”这一天起,白天的时光变长了,做针线活的人每天就会感到长了一根线的功夫。至日,指的就是“冬至”这一天。
测这个日影干什么?简单的说,周公选取了“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短的这一天,不是为了好玩,也不是迷信,也没有要以庄严的形式来糊弄人的意思,而是有它的特殊意义。
这个意义在于:周朝是以“冬至”作为岁首,使之成为新的一年的起点。
用通俗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其实就是一句话:冬至这一天是周朝的“过年”!
在中国,有二十四节气,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图】
从周朝到春秋战国,再到秦朝,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没有改变。到了刘邦建立的汉朝,经文景帝,依然如此。因而《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那时的人,继承了周朝的传统,每年都是在冬至这一天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那时的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年份的开始,属于大吉之日,作为后世的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最早就是出现在冬至这个时令节的。
所以说,从公元前1046年起,到汉代初期的汉高祖刘邦以降的好几代都是如此。
原来,在此期间近千年间,中国人的年是在“冬至”。每年冬至,是新一年开始的日子!如果按照周王朝的习惯,2019年的年,应该是在阳历2018年12月22日这一天开始。
结论:中国人过年,有一千余年,是在“冬至”这一天!
(其实,这一天作为一年的岁首,才是真正的春季的开端)
于是,第二个问题又来了——
过年的日子,在什么朝代,让谁给改变了的呢?
简单的说:汉朝。
在他们——
汉高祖 刘邦
汉惠帝 刘盈
汉高后 吕雉
汉文帝 刘恒
汉景帝 刘启
之后——
当然就是:汉武帝 刘彻!
【汉武帝雕塑】
汉武帝坐上皇位之后不久,颁布诏书说:过年安排在正月初一。
汉武帝是雄才大略的皇帝,在历史上称“秦皇汉武”。
是不是他名气大,功劳高,想改就可以改?
虽然他有这样的权力,但也不是说他可以一拍脑袋就乱改。
那岂不成昏君了?
其实,汉武帝改过年(岁首起始日)是有依据的。
什么依据?
原来,在汉武帝的时候,中国有六部历法。
它们是: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
合称“古六历”。
【黄帝图绘】
其中的“夏历”,传说是夏代创立的历法。夏历与殷历、周历之间的不同,主要在于以哪个月为正(作为一年之始)月。汉武帝即位之后,废除了之前一直使用的周历。有人认为他采用的是夏历——用夏历来作为本朝的历法。〖本文原创作者:悬疑大师,首发于20190202〗
其实不完全是这么个意思(或者这么表述不太准确)。
准确的说,汉武帝只是使用了“夏历”中以寅月为正月的这一特色。
原来,在汉武帝之前的上古之人,他们是将一年固分为十二个月:子月、丑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在24节气的发展过程中)。周王朝使用的周历,是以“子月”为正月(从冬至作为一年开始。可以参照前面的“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图”);“古六历”中的夏历,是以“寅月”为正月。正月,指的一年的开始。用现代思维,就是说,你可以用“六一儿童节”这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你也可以以“愚人节”(4月1日)作为一年的开始。怎么方便怎么来,历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汉武帝以夏历的正月为汉历的正月。
这在历史上叫做“夏正”(见《夏小正》)。
注: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现存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历法著作。而这一伟大贡献是在洛阳(洛邑)完成的。
【图片:《夏小正》】
汉武帝吸取的是“夏正”,而不是整个夏历。他推行“夏正”(夏历的以寅月为正月的规则),颁布诏书将“过年”安排在正月初一。天下人当然会执行:好的,听您的,皇帝说了算,咱们就都正月初一过年吧。〖本文原创作者:悬疑大师,首发于20190202〗
这个做法被延续了下来,没有皇帝中途改回去,一直到今年!
【大年初一】
这儿要注意一个误区:并不是说汉武帝使用的历法一直使用到了现代。汉武帝颁布的历法在历史上被称做“西汉太初历”(简称“太初历”),让后人一看就知道是西汉的汉武帝颁布使用的历法。
太初历从公元前104年使用到了公元84年。由于王莽篡权,历法更换成“新朝三统历”,接下来到了三国时代,魏蜀吴各自使用不同历法,分别叫做“四分历”、“干象历”、“景初历”等。中国皇帝大多是一个朝代换一个新历法;所以,到了民国的时候,中国的历法从6部增加到了62部。
虽然历法换得多,但是,有一样几乎没怎么换,那就是过年的时间节点,一直固定在开春的那个时段(正月初一),而不再是周王朝的冬至。也就是说,汉代开始后,所有历法共同遵循一个原则,叫做“夏正”原则,以夏历所确定的正月为各自历法的正月。
中国这个“夏正”原则的传统,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于是可以说,中国人正月初一过年是从公元前104年开始的。
距今(2019)已经2123年了!
【蜿蜒的长城】
最后,将中国人过年的统计数据如下(本人首次公布/20190201)——
(1)中国人至少过年3065次。
(2)有942次不在正月初一过年,而是在冬至日过年。
(3)只有2123次在正月初一过年。
(4)汉武帝是历史分界线,一直到今年正月初一过年,还将延续到未来……
【2019过年啦!】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邀撰稿人:悬疑大师/文(原创/20190201过年前夕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