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刘禅与诸葛亮之间是什么感情,估计是一种说不清理不顺情感,这份爱有恨铁不成钢,也有觉得你烦,但是拼命想得到认可,一种男人之间的父子之情。通常我们上学,老师讲《出师表》的时候。我们总会感觉自己变成了阿斗,然后台上的老师会学诸葛亮一样,苦口婆心告诉你,你要多努力,我一定会帮你如何如何。最后老师总结完,会把诸葛亮说的用心良苦的辅佐一个公认的扶不起ceo,显得他是多么高尚。于是我想要不从不同的角度重读《出师表》。
在读高中就被逼当CEO
阿斗是个帝二代。家庭有多好,继承了土地是大汉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手下有10万员工。在高中的一年暑假,阿斗爸爸出去谈合并,告诉你这单生意,谈成了以后你拥有半个大汉,你当然高兴。可是不久,阿斗就知道老爸谈生意亏损了,不久就去世,连家都没回。你被大臣推上了宝座,继承了家族股份,成为了新的CEO。可是,你接手的是一个比较烂的摊子,公司经历了一波巨亏,还去世了一波干部,人心浮动,一些员工考虑到自己的未来,准备带人离职,你迷茫和感觉非常头大,这太麻烦了。
当一个又一个问题出现时,身为富二代你会如何选择:
A,不管他,先拿遗产去嗨,去把妹。
B,卖掉公司股份,合并拉到。
C,把CEO的位置给自己的弟弟。
D,努力向上,让公司重新振作。
当你选择的时候,一个声音告诉你,阿斗不用选了,我都帮你选好了。
阿斗才发现:自己选个毛,我继续乖乖读书,大汉公司的事情,诸葛叔叔说一就不会是二。这是老爸临死前安排的,大家听话就好。阿斗就是在这个情况下登基。刘备以报复关羽为名,率军攻打吴国。在夷陵惨败,蜀国实力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南方的地方大家族和土司趁机反叛,暂时无法作战。
阿斗作为17岁的青年,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迷茫阿。他只好认了诸葛亮为父,蜀中一切政治和军事事务都由诸葛亮处理。
登基第三年,他20岁,诸葛亮七擒孟获安抚南方。第五年,他22岁,诸葛亮准备北伐。直到诸葛亮去世,他基本上不是参加北伐,而是在准备北伐的路上。
17岁至29岁的阿斗并不是掌权人。作为一个CEO,阿斗天天在一个深宫里。他有自由,有权力,也尝试过做花心公子,但是他没有野心。
后世把刘禅看成一个庸人。因为是当时诸葛亮不让他执政吗,在29岁之前,他确实没有机会表演。可是他在诸葛亮死后的表现还是一样,为何?
诸葛亮死后刘禅的表现
诸葛亮死后,刘禅首先废除宰相制度,把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二,把文武分开,防止分权制衡;
其次,任命蒋琬、费祎、董允等有能力的官员,使其军政交替,独霸一人,避免像诸葛亮那样劳累过度。刘禅是三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执政初期,他放弃了积极的北伐,与人民休养生息,放松了边防。这一时期,兴国战争曹军战败,曹魏被司马家族间接篡夺。
近十年左右,由于无法整合国内派系,太监黄皓被太监黄皓蛊惑,姜维被允许与外界进行军事战争,最终导致曹魏灭亡。
至于“乐不思蜀”的典故,难免。蜀汉灭亡后,刘禅被迁到洛阳。后来,司马昭问他:“想家了吗?你知道,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这就像一个女朋友对你说:“你想你的前女友了吗。”这不是表现你深沉正义感的时候,或者当你想表达你对生存的渴望时,你应该说,“是的,我忘了她是怎样的。”
所以,刘禅的回答是:“这里太开心了,我不去回去了。”但是这是一道送命题,后人回答错了,就死了比如南唐李后主。如果你认为刘禅智商低,情商令人担忧,至少在宫剧里,刘禅的寿命会比你长得多。
平心而论,刘禅不是什么英明而强大的君主,但是肯定不是低能。面对他的处境,你我可能做不到比他更好的了。
大三年纪的刘禅,会怎样看《出师表》呢?一定会非常不爽。
如果我们从一个帝王的角度来读《出师表》,就会感到非常严重的违和感,什么叫「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意思是说他们都不是效忠于我,只是为了报答我爸,才勉强来帮我做事吗?
所以我只是你前男友的替代品吗,你什么意思,给我说清楚哦。整篇一直先帝先帝,我爸已经死五年了,你清醒一点!谁才是老大啦
「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不宜异同」、「宜付有司」、「不宜偏思」、「亦宜自课」、「宜嫁娶忌行房」,你是在排农民历还是在骂小孩阿?朕已经21岁了,该干嘛不该干嘛我自有分寸,用你当众这样教训朕吗?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亦同」尤其显得僭越,按理皇宫地位当然高于宰相府,即便要「俱为一体」,也是你宰相府来配合我皇宫,怎么会是我皇宫去配合你宰相府呢?后世学者,也有因此怀疑诸葛亮擅权专政、甚至有不臣之心。
而文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所谓「志虑忠纯」的人,这个「忠」到底是忠于宰相还是忠于CEO?反正你喜欢的就叫贤臣,我喜欢的就叫小人呗,是这样吗?皇宫中的小秘书该用什么人、ceo该信任什么人,应该是ceo自己的权责,更不需要宰相越权费心。
我们如果把诸葛亮此时掌握的权力,与当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相比,会发现惊人的相似:武乡侯/武平侯、宰相/宰相、领益州牧/领冀州牧,同样是架空帝王,以宰相为名手握军、政、中央、地方所有国家大权。那么,诸葛亮是否如曹操一般,是只手遮天的野心家呢?
除了就结果论,诸葛亮及其后人终究没有废帝自立,在〈出师表〉里,我们可能也可以看出,诸葛亮与篡臣的距离。
首先文中频用「宜」、「不宜」虽然不敬,却显示出刘禅尚保有一定裁夺之权,否则诸葛亮只需将其软禁,让自己的人代其决定一应事务,何必苦口婆心劝其听从?
提到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有人认为这些人是诸葛亮在宫中爪牙,负责控制刘禅,但文中也总说「悉以咨之,然后施行」,正说明最终仍是由刘禅自己「施行」。
换个角度看,诸葛亮不是 *** ,他难道不知道自己上的表有多奇怪?但是他仍敢这样写,是他知道自己没有篡夺之意、更知道刘禅也知道他没有篡夺之意。就像你爸叨念你的时候,明知道你不喜欢听,却还是忍不住要念、还是觉得必须念。
正因为知道自己的表不合于一般君臣之礼,所以最后才会「临表涕泣,不知所云」,写到情深处,回头才发现写了多少不该写的东西。这样明目张胆的僭越,其实恰恰展现出君臣之间深厚的、情同父子的信任。
刘禅对诸葛亮的怨恨和尊敬呢?
以下二条可以证明刘禅的爱:
一是重用老人。事实上,诸葛亮的第一任接班人蒋琬正是宰相府秘书长。而且,他上任后,资历和人气都不好。刘禅愿意听从宰相的指示,表现出对诸葛亮的信任。
二,善待诸葛瞻。诸葛亮去世时,他的儿子诸葛瞻八岁。据诸葛亮自己说,他是个“聪明可爱”的小朋友。对刘禅来说,他20岁的弟弟是他叔叔的孤儿。他应该照顾他。17岁时,诸葛瞻娶了公主为妻,做了自己的女婿。显然,他一路晋升。34岁时,他是将军兼簿记员(差不多大概行政院副院长左右)。可以说,诸葛瞻是一个完全依靠父亲奖励而一路平步青云
事实上,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应视为政治史上的一个奇迹。几乎没有一个皇权可以被释放后和平收回。就像司马懿的曹睿;康熙杀敖拜,神宗抄袭张居正家。除了一些客观因素(比如诸葛亮小孩太小之类的),最重要的是刘备、诸葛亮和刘禅之间的情感有特殊的羁绊。
如果你问我刘禅和诸葛亮之间是什么样的感情,我会说那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