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大家好,这里是大熊,好久不见,马上就要到情人节了,我相信很多女孩子都会冒出一个想法:“又到了吃狗粮的时候了!”但是,我想不通的是,明明很多女孩子非常的优秀,为什么还是单身呢?
说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了最近刚刚开始播出的综艺《女儿们的恋爱4》中的孟子义,节目中张绍刚就质疑地询问她:“你这么漂亮优秀,怎么会没有男友呢?”面对他的质疑,孟子义也只能无赖地笑一笑。
记得之前,一位北师大心理学女博士在视频中一本正经地指出“强势的女人祸害多”,就吸引了10万+的点赞热度以及近万条激烈的争论。
视频中的这位女博士认为,女性无论在外面如何强势,在婚姻家庭中必须贯彻“低调、谦虚、温柔”的弱势的姿态。
换而言之,男性强势的“一家之主”地位不容动摇,这样一来生活就能幸福和睦了。
看完这番“高谈阔论”,脑子里顿时响起了《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的背景音乐。
这句话不仅要求女人在家必须弱势,还侧面表达了男人在家必须强势,难道女强男弱的婚姻,就不能幸福吗?
也就是这样的问题,导致了我们很多优秀的女孩子出现了“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又被称为“逃避型人格”,这个人群最大的特点是行为退缩以及心理自卑。尤其在重大问题和挑战面前,会采取回避的态度,甚至可能因为感到无能应对而直接放弃。
这样给你公然描述,你肯定是不清楚的,我来给你们打个比方。
比如,在面对恋爱时,自己总说“我并不需要恋爱”、“这世上多得是比爱情更重要的东西,谈恋爱会耽误我赚钱潇洒”。
比如,在工作人际交往里,自己会对人很有礼貌,但很少会求助同事做任何事,不管是递个东西还是查个资料,生怕麻烦到同事。
或者自己在恋爱中,常常被这样困扰着:“我从来不想跟男友腻在一起,但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哪怕你是在婚姻里,你也有可能有着这样的思想:“虽然睡在一起,隔着不过巴掌大的距离,但总觉心里和这个人隔着一个银河系。”
感觉自己的情感表达有限,常常怀疑是否存在天长地久的爱情,认为自己的快乐不需要爱人的参与,像一个孤独的骑士,永远特立独行。
如果你是这样的话,很有可能是回避型人格!
01
回避型人格的具体特征又有哪些呢?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显示,回避型人格通常有以下特征:
1、沉迷于网络游戏或其他游戏,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情没有多大的兴趣。
2、对于人生中遇到的很多挫折,倾向于直接接受现状,不易东山再起,缺乏继续挑战的勇气。
3、对自己的欲望水平比较低,在生活中过度付出,但却舍不得放纵一下自己的欲望,似乎有自虐倾向。
4、情感非常脆弱,对于别人的态度过度敏感,别人批评性的话语很容易瓦解他们脆弱的自尊系统。内心非常缺乏安全感,容易感觉到羞愧。
5、总是默默无闻,不喜欢表现自己,也不愿意引起别人的注意,仿佛他们的一举一动不会有人真心关注一样。社交账号上很少有自己的照片,微信朋友圈里也很少更新和自己有关的状态。
6、在婚姻生活中,当感到被配偶支配时,比较容易通过冷战来发泄自己的痛苦情绪。
7、在婚姻中感觉到配偶忽视自己时,充满了一种原始愤怒。对于性这样一种表达亲密关系的方式充满 *** ,欲望和冲动完全消失。
8、和母亲的关系通常不好,和父亲的关系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而有的只是文化上的关系。虽然他们可能对父母很孝顺,但是在孝顺的背后,是小时候从来没有得到过认可的一种试图补偿的努力。
9、手机上一般只有几个至亲的电话号码,很少有朋友和外人的联系方式。
如果你满足以上的其中四项,那么就极有可能是回避型人格。
据心理学者研究发现,回避型人格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你不愿意站在聚光灯下,都不喜欢出风头,并且会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而表现出羞愧。
改变常规性事件对你们而言也极容易引起自己的焦虑、不安、恐惧。
一般情况下,回避型的你,要么一开始就回避人际关系,要么就是无条件接受他人意见。就算在生活中也会进行必要的社交,但是绝大部分时候都会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我的一位学员琳琳,就是典型的回避型人格。
琳琳其实非常地喜欢男朋友,但当男友表示想听她说出“我爱你”时,她心里就难受,琳琳给我说:“真的说不出这样的话,一想到这个话就浑身发麻,感到恶心”她居然是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让我有些诧异。
不只是这样,在别的情侣关系中,双方都会相互夸赞彼此,但是琳琳会习惯性地“贬低”自己的对象:你是傻子吧、你真的很胖呀,其实琳琳内心想说的是你傻得可爱,你胖嘟嘟的其实也很可爱。
可是为什么琳琳说出来的话却变了意思呢?
就因为这样,两个人经常因为这个事情产生矛盾,产生矛盾后,琳琳又不正视男友提出的问题,根本没有解决问题的想法,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别闹了”“我们之间没有什么问题”,后来男友提出分手,琳琳痛苦不已,才找到了我进行修复。
其实,我们自己是可以发现,自己是不是存在回避型人格的,只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去办。
我们在面对这样的不安恐惧,作为回避型的自己又该如何去改善呢?
02
如何去改善
第一 摆脱原生家庭,打破心理防线
心理学家认为,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而自卑感起源于人类的幼年时期。
比如,被父母拒绝、责备,作为孩子的自己会认为“如果连父母都不喜欢我,那还有谁喜欢我呢?”开始自己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这就是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当你在亲密行为举动前,会有抵触、抗拒、逃避的情况,会对亲密关系存在着强烈的亲密恐惧感,因为都习惯于给自己设立心理防线。
我们可以列出一张让你感到安全的人的名单,向他们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情绪,不要着急去解决任何负面的情绪。
你要仔细品味它,这个情绪由哪里来?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要怎样做才能平复这个情绪?需要的是什么?
对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情绪不断体会,不断熟悉后,你对这些消极感受的耐受性就会变强,你也能更好地和自己的固化思维抗衡。
就像琳琳,在我的帮助下,慢慢地开始打破自己的心理防线。比如,以前男友会在出门的时候给琳琳拥抱,但是琳琳会神经就立马绷紧,赶快躲开男友。
我让琳琳去试着拥抱男友,试着在男友主动做什么亲密动作的时候,不立即避开,而是去接受一小段时间后避开,慢慢地适应就会发现好很多。
第二、学会记录自己
美国有过研究发现:通过理解早年的经历可以来逃脱被不安全的依恋模式定义和禁锢的境地。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试着去写自我小传,回忆自己过去的经历,并且重新审视这些经历的原因。
例如,“父母对我的冷漠并不是因为我不好,可能是他们没有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爱。” 通过重塑经历,来产生新的认知。
我们可以通过理解过去的自我,我们可以解放当下的自我,并赋予未来的自我与力量。
所以我就给琳琳布置了任务,每天都要记录自己做的很棒的事情,来激励自己。
第三、身边人的陪伴很重要
其实,回避型这并不是没有情感需求,而是害怕被抛弃,所以会不自主地抑制自己,甚至抑制自己的感情,极力让自己不去依赖他人,保持个体的独立性。
回避型人格也常被人说成是“爱无能”,但其实并不是他们爱得不好,而是他们从小就没有体验过“爱”的感受,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所以也没法给予他人自己没有的东西。
那么,这个时候身边人其实很重要,因为回避型的自己是需要理解、接纳,来代谢自己压抑的心理能量。
现在的心理学上,有很多回避型的人,都是在身边人的陪伴中,慢慢地帮助回避型看到自己的投射和情结,修通回避型与自己的关系,进而改善了两人关系的。
就像我给琳琳慢慢开导的时候,可能是琳琳的改变越来越明显,原本想提出分手的男友,也慢慢地放下分离的想法,开始接受琳琳的问题,陪她一起改善原生家庭的影响。
在男友爱意的陪伴下,琳琳也学会去拥抱自己,多多表达自己了。比如,以前男友做饭后,琳琳都会说:“勉强可以吃吧!”而现在,琳琳就会说:“做的很不错,就是有点咸了,下次要继续加油哦~”
看到琳琳的改变,我内心是很高兴的,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扰,可以后台私信联系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