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北京磁力国际传媒公司邀请罗天婵、朱明瑛、朱逢博等著名歌唱家,共同制作了《名片情歌》系列,对新中国建立后引进的那些经典的电影歌曲进行了梳理。
前些日子,民歌君为大家介绍过该系列的中国专辑,受到了大家的喜爱。今天,民歌君再把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怀旧电影金曲 名片情歌》(二)(外国专辑)介绍给大家。与上张专辑一样,部分歌曲不是原唱演绎,但由著名歌唱家来驾驭,水准还是很高,可以说独具一番韵味。
这张专辑一共收录13首电影歌曲,首首都是经典,如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苏联电影《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插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印度电影《流浪者》的插曲《丽达之歌》等,无一不深受人们的喜爱,至今广为传唱。
《无论你走到哪里》巴基斯坦
1
《无论你走到哪里》是巴基斯坦电影《人世间》插曲。1983年,电影由上海电影译制厂引入并译制。歌曲旋律轻柔悠扬,歌词热情质朴,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影片中,女主角在男主角离开时,内心中对他的不舍和希望他记住自己的热切。
《雪绒花》美国
2
《雪绒花》由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作词,理查德·罗杰斯作曲,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电影于1965年引入中国,在影片中,《雪绒花》的旋律多次响起。歌曲通过对这种美丽国花的歌颂,表达了奥地利人民发自内心的质朴的爱乡之情。
《红莓花儿开》苏联
3
《红莓花儿开》由伊萨科夫斯基作词,杜那耶夫斯基谱曲,是苏联电影《幸福的生活》的插曲。1952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将电影引入并译制。歌曲以婉转简洁的旋律,质朴直白的歌词,表达了少女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草帽歌》日本
4
《草帽歌》由西条八十填词、大野雄二谱曲,是日本电影《人证》里的插曲。电影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引入并译制中国,上映后,在中国引发强烈反响,插曲《草帽歌》也成了一代人的记忆。歌曲以草帽为引子,讲述了对妈妈的深切热爱。
《佐罗之歌》法国&意大利
5
《佐罗之歌》是法国和意大利合拍的电影《佐罗》主题曲。1978年,电影由上海电影译制厂于引入并译制。片中阿兰·德隆的飒爽英姿几乎成为了一整代中国人的记忆,而伴随他英姿的正是《佐罗之歌》欢乐轻快的旋律。
《友谊地久天长》苏格兰
6
《友谊地久天长》由罗伯特·彭斯整理苏格兰民歌歌词而成,后被谱成了乐曲,传唱颇广,同时它也是美国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曲。1976年,这部电影作为内参片被引进,由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这支曲子在影片中反复出现,为纪念以前美好时光的怀旧歌曲以及对未来时的美好祝愿。
《多瑙河之波》罗马尼亚
7
《多瑙河之波》是由19世纪末罗马尼亚的作曲家扬·伊万诺维奇所创作。上世纪40年代末期,罗马尼亚拍摄了著名影片《乔松的故事》,也就是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多瑙河之波》,将该曲作为主题曲,取名为《结婚纪念日之歌》。195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引入并译制该影片。
《春天年年到人间》朝鲜
8
《春天年年到人间》是朝鲜经典电影《卖花姑娘》插曲。1972年,电影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引入并译制。歌曲旋律悲伤哀切,歌词先扬后抑,通过强烈的对比将失去祖国后,人们的面对春光,却痛苦不堪的哀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我们还年轻》奥地利
9
《当我们还年轻》由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作曲,汉默斯顿填词,是美国好莱坞1939年第11届奥斯卡获奖影片《翠堤春晓》中的一首插曲。电影由八一电影制片厂译制并引入国内。影片里,施特劳斯爱上了一位女高音歌唱家,他们在一起生活时,那位歌唱家经常唱他写的这首歌。因此给观众的印象极为深刻。
《摇篮曲》奥地利/日本
10
这张专辑的《摇篮曲》曲目流失,但根据演唱者朱逢博可查得她曾演唱过两版《摇篮曲》,分别是《莫扎特摇篮曲》和《五木摇篮曲》,前者为著名的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莫扎特创作,后者是日本熊本地区传统民歌。
《小小少年》德国
11
《小小少年》是1970年德国影片《英俊少年》中的一首插曲,由海因切演唱。每一个经历过80年代的中国观众对这首歌都耳熟能详,属于一代人的集体回忆。1981年,电影由上海电影译制厂引入并译制,《小小少年》歌词由肖章译重新填写。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苏联
12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由米哈伊尔·马都索夫斯基作词,瓦西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作曲,原是为1956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而作。这首歌于1957年9月年经歌曲译配家薛范中文译配后介绍到中国,为中国大众知晓。
《丽达之歌》印度
13
《丽达之歌》是印度老电影《流浪者》里的插曲。1951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引入并译制该电影。歌曲配合影片剧情,表现了男女主人公重逢的喜悦之情。歌曲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电影传入了中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策划/撰稿/编辑:民歌君
来源:微信@民歌中国(minge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