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日短至,日南至”,北京时间12月22日将迎来冬至节气,冬至当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线对北半球的倾斜角最大,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
老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往北复返,北半球的白昼时间将逐渐变长,农村妇女在做针线活时,每天都要比前一天多用完一段线天才会黑。
特别注意,冬至虽然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冬至日并不是全年温度最低的时间,冬至地表热量还没有完全消散,真正的寒冬在冬至后才开始。同样的,夏至虽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长,但是夏至并不是全年最热的时间段,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在小暑后的“三伏阶段”。
在古代,我们老祖宗发现气候的变化与天象有规律可循,人们发现不同的季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不同,“斗柄指东方,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一岁分为12个月,春夏秋冬各三个月,古人又根据“十二月建”发明了二十四节气,每月两个节气(每15天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的,春分点为0度的起点,而到了冬至日太阳达到黄经270度。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农民对冬至向来都非常重视,古代没有天气预报,因此人们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总结出很多实用的经验,如“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那么明年正月冷不冷?看农谚咋说?
老人说“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2023年正月冷吗?
老话说“冬至不离十一月”,说的就是冬至交节往往都在农历的十一月份,如果冬至交节在农历十一月初,那么就是“冬至在月初”;如果冬至交节在农历十一月中,那么就是“冬至在月中”;如果冬至交节在农历十一月尾,那么就是就是“冬至在月尾”。
今年冬至在月尾吗?今年冬至在12月22日,对应的农历时间在十一月廿九,很明显今年是冬至在月尾,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说法,明年的正月会很冷,也就是今年春节期间会比较冷。
那么老话“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到底有没有道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在什么时候,老话说“冬至数九”,即从冬至日开始算起,每九天为“一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到了“三九、四九天”,地表积蓄的热量最少,因此三九天和四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当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就意味着寒气已尽,天气暖和了。
从冬至数九算起,三九是冬至后的第18天,四九是冬至后的第27天,也就是说冬至后的第18天一直到冬至后的第36天(四九结束),这之间的18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这期间西伯利亚地区的冷空气团发展到最为强盛的阶段。
冬至在月尾(农历十一月的月尾),意味着冬至距离正月差不多就30天的时间,而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在冬至后的第18天到第36天,这就意味着正月处于寒冷的“四九”时间段,这样正月自然就会很冷,可以说“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非常有道理。
就比如,今年农历十一月廿九是冬至,明年的正月初一在1月22日,而“四九”时间在1月18日~1月26日,因此明年正月会感到很冷。
在我们这里有“冬至在月头,冷死牛;冬至在月中,冷也不凶;冬至在月尾,冷死鬼”的说法,其实这不难理解,“冬至在月头”意味着冷天来得早,寒冷的冬天会提前到来;“冬至在月尾”意味着冷天来得晚,也预示寒冷的冬天去得晚。一般来说,冷天来得早,去得也会比较早;冷天来得晚,去得也比较晚,像今年冬至在月尾,我们来年就需要提前做好“倒春寒”的防治工作。
农民靠天吃饭,我们老祖宗在上千年的农耕文明中总结出很多农谚,就比如“冬至不冷,夏至不热”,说的就是如果冬至这天很暖和,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来年的夏至也不会很热;农谚还说“冬至暖,烤火到小满”,说的就是如果冬至非常暖和,那么来年到了小满节气都会比较冷,预示着发生了严重的倒春寒天气。
总结,“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是非常有科学依据的农谚,“冬至在月尾”意味着寒冷的“四九”天正处于正月,这句农谚充分体现了我们老祖宗的智慧。
#丰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