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乐器到底有没必要学(学乐器到底有没有用),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乐器到底有没必要学(学乐器到底有没有用)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乐器到底有没必要学(学乐器到底有没有用)

学乐器要从娃娃抓起,尤其是对那些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乐器演奏家或专业音乐人士的娃娃来说。加上最近又是高考艺术特长生加分新政策,又是音乐考试纳入中考,让家长们急着早早送自己的娃娃去增加艺术特长。

虽然早早把孩子送去学习乐器了,但过来人都明白,想要学好一门乐器,除了一定的天赋外,最重要的就是刻苦努力的练习了。

跟文化课一样,刻苦努力貌似没有尽头,对于苦练到什么程度才能学好一门乐器,不少网友晒出了自己练琴后的手指。

钢琴手

小提琴手

大提琴手

古筝手

吉他手

琵琶手

就连李云迪,前段时间为了练琴,也把手练起了水泡

看完这些图,大家都开始默默心疼了,想想这种事发生在自己娃娃身上,估计只会更心疼。然而就是苦练到如此“痛苦”的程度,还是有些娃娃进步缓慢、不得要领。是刻苦练习依然不够?其实并不是,低头苦练是必须的,但并不是盲目的苦练。

以下易苦练而不达效果的几大误区,大家都中了哪条呢?

1.不注重乐理学习,为练而练

乐理是所有音乐艺术和乐器学习的基础,理论偏多,小孩子因为理解能力不如成年人,常常会忽略乐理学习的重要性。最常见的比如,孩子学五线谱慢,就在练习的五线谱下面标注数字简谱。其实这是非常有害的,孩子理解慢,也应该让他慢慢适应,才能一步一个脚印,乐理不是摆设,日常练习也不是为练而练,乐理与练习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需要相互促进。

2.在家长的催促下盲目赶进度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赶上大部队的进度,常常会规定乐器考级的间隔,比如一年一级,而忽略了孩子真正掌握乐器的程度,所以会有很多同样拿了乐器十级证书,水平却差很多的现象。

因为只要练习好考级曲目就能拿到证书,但这样的速成,其实每一阶段的基础都没有打牢固,也就导致了越是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就越是疲软。乐器学习不只是证书,演奏能力也不只是考试曲目,综合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

3.练多听少,音感变差

很多孩子练习的时间不比别人少,认真程度也不差,可练了半天还是错的,这很有可能就是练多听少造成的音感变差。学习者与大师之间水平相差较多,一只听的只有自己练习时演奏出的乐曲,没有多听多比较多体会的过程,是无法发现自身的问题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能闭门造车。毕竟乐器的学习和掌握是身体各器官的协调运行,多听多看,更有益处。

4.家长和老师双重标准,易产生学习迷茫

孩子学习乐器,老师负责,家长更上心,不少家长也懂一些乐器,孩子跟老师学习后,自主练习的过程中家长也常常插言指导。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分辨和吸收的能力尚未完全,很容易听不同的人说话就有不同的影响,比如一些老师课堂上纠正过的手型,让家长再纠正一次,反而越来越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了。所以乐器学习还要相信老师,不要建立双重标准给孩子造成进退两难的迷茫。

5.家长老师当保姆,独立练习吸收差

很多孩子学习乐器,家长也会旁听,怕孩子记不住,还要各种记笔记。老师课上不停提醒孩子哪里需要注意,家长则课下不停提醒孩子,有时候很容易给孩子造成懒惰思想,认为反正有人监督,自己练习的时候就不去注意,这样很容易进步缓慢、事倍功半。独立学习是一个孩子逐渐成长并掌握乐器的前提,如果前期太小不够独立,也必须在后期逐渐有意识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6.手中有琴,心中无琴,缺乏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很多孩子练习归练习,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敷衍完成任务的心里,乐器练习不够走心。乐器学习也和其他技能的掌握一样,有很多的敲门和秘诀,虽不能助孩子成为神童,但比之现在的自己会有很多进步。练习中要鼓励孩子更多的去钻研和琢磨技巧,尝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些实用的小方法

第一 一些很不容易练好的部分,可以分手、分段、分声部练习,刚开始放慢弹奏速度,等到适应了手指的变化,速度自然可以跟上,一些超级快的小结,都是这么练习的。

第二 快弹发现问题,慢练解决问题。在正常甚至是快速演奏中,换不过来的手指,够不到的位置,容易出错的音符,都是很容易暴露的,暴露之后一定要用慢弹纠正过来,可以避免多次快弹练习都解决不了的很多问题。

看了上面这六方面的乐器学习误区,家长朋友们有没有对孩子的乐器学习之路增加一些信心呢。困难不可怕,找对方法便是。如果你不小心中了其中几条,那就从看完文章开始,和孩子一起纠正错误吧。

找对方法,合理练习,乐器学习也并不是难事哦~

更多乐器到底有没必要学(学乐器到底有没有用)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