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孙美燕
舍不下夫妻恩和爱,割不断儿和女骨肉情怀……
2011年初,嵊州市越剧团的黄美菊产后重返舞台出演成名之作《蔡文姬》——这部戏曾为她摘得中国戏剧梅花表演奖。慕名而至的戏迷感叹道:味道更对了。
就在此前四个月,黄美菊在浙大妇院经历了九死一生的生产——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大面积深植入,重度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高龄……一系列的问题险些危及生命。
所以,当唱到蔡文姬为修汉书不得不与亲人痛别的经典唱段,初为人母的她第一次觉得自己真正理解了角色内心的不舍和挣扎。
戏里,蔡文姬与儿女诀别,毅然走上回归之路;戏外,黄美菊和女儿朝夕为伴,珍惜来之不易的母女情缘。
黄美菊和女儿
37岁高龄怀孕查出严重并发症,这个孩子来之不易
今年8月1日是女儿费一灵12周岁的生日,黄美菊在朋友圈发了三张庆生照并写道:因为你的降临,这一天成了美丽的日子!宝贝祝你生日快乐。
刚从小学生变成了初中生小姑娘,一头利落的短发,一件宽大的T恤,眼神里既留有些许童年时代的天真稚气,也开始散发出少女明媚动人的气质。
费一灵近照
一米六五啦,马上就要超过我了。黄美菊感叹光阴似箭,那个襁褓中皱巴着小脸的早产儿,转眼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女孩,眉眼间和自己颇有几分相似。
这个孩子来之不易。黄美菊31岁结婚,37岁才终于怀孕,而整个孕期并不安生。
孕20周左右,她出现早产症状,结合病情和既往病史,当地医院建议转院到浙大妇院。在产二科,当时的产科主任贺晶为她精心制定了治疗方案,用宫缩抑制剂、黄体酮等药物为她保胎,半个月后情况逐渐稳定。
我住院保胎的时候,医生护士都对我很好,我心里就想:这里环境好,医术高,最好也能在这里生,安心一点。
没想到,离预产期还有一个多月,黄美菊就提前来到浙大妇院报到。她产检时查出妊娠高血压,当地医生评估生产风险太大,再次建议转院。
但那时,她除了有点头晕,身体没有别的不适,产检显示胎儿一切正常,因此她对即将来临的生产信心满满,全然不知前方正潜伏着巨大的危险……
产后大出血重度子痫前期告危,丈夫签下病危通知书
病房里来了个有名的越剧演员!黄美菊住院后,这个消息立马在科室里传开了。
黄美菊的越剧扮相
听说她是嵊州市越剧团的名角、花旦,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凤的得意门生,护士们脑海里隐约勾勒出一个身材婀娜、扮相俊俏的妙龄女子模样。然而真人差异颇大——黄美菊当时胖到160斤,全身上下浮肿,丝毫不见舞台上的风姿。
当然,医护们真正关心的是病情。住院一周积极治疗,为她争取到了促胎肺成熟的时间,但随着孕周增加,她的血压不稳定,居高不下,孕周已达34周,重度子痫前期症状加重,还伴随妊娠期糖尿病,中央性前置胎盘有出血迹象。主管医生韩秀君当机立断,决定终止妊娠,进行剖宫产手术。
术中,黄美菊处于半麻状态,头脑昏昏沉沉,一会儿听到护士在耳边叮嘱,尽量不要睡着哦,小朋友很健康,不要担心……一会儿又听到医生焦急地说,马上输血!……浮肿太厉害了,静脉找不到……扎进去了扎进去了!
手术中顺利娩出一个女宝宝,体重2650克,评分一切良好。但因为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大面积深植入,加上重度子痫前期子宫高度水肿,宫缩极差,数因并发,出现了快速的产后大出血,子宫血窦开放,出血不止,鲜血如泉水般源源不断地涌出。
韩秀君一边在手术台上果断处理,一边紧急呼叫抢救小组成员陈丹青、鲁惠顺等专家到现场指导抢救,输入事先准备好的红细胞和血浆,同时予碘仿纱条宫腔填塞止血,出血逐渐减少……术中,共出血3000毫升,输入血浆1200毫升,红细胞8U(1U红细胞指由200毫升全血制备的红细胞)。
当年还没有推行自体输血,韩秀君术前制定好完备的方案,提前提取挽救生命的血液输入黄美菊的体内,所以整个术中,她的生命体征始终保持稳定,所有抢救工作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黄美菊只觉得大家忙忙碌碌,如今已经回忆不起来发生了什么。但对丈夫费先生来说,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入院病情重的时候,术中大出血的时候,术后送入ICU重症监护室,术后取出宫腔纱条的风险,医生多次谈明病情的严重性,甚至下达过病危通知书,每次他颤颤巍巍地拿起笔,却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怎么写,颤抖的笔尖在冰冷的纸面渗出一个黑色的圆点。
当母亲在鬼门关徘徊时,宝宝正在普通病房睡得香甜。因为34周早产,大家已经做好了把孩子送到NICU保温箱的准备,但没想到小家伙如此健康,丝毫不让大人操心,也得益于促胎肺成熟的完成。
费先生后来开玩笑说,我们这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妈妈的身体条件不佳,孩子在大家的帮助下很争气,更加顽强地好好活着。
重获新生的她给角色注入了灵魂,珍惜和女儿在一起的每一天
产后四个月,黄美菊即回归舞台。
当演到蔡文姬时,她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触动。这个才华横溢、心怀家国的大才女,诀别儿女时的痛苦如此撕心裂肺,犹如她生宝宝时大出血的场景那般浓烈,而身为人母也让她更深切地体会到骨肉分离之难舍。
初演蔡文姬,黄美菊32岁,尚未生育,为嵊州捧回了第一朵梅花;产后复出,她37岁,高龄产女、重获新生,第一次和角色产生了灵魂共鸣。
2011年,恰逢浙大妇院60周年院庆,她特意邀请了搭档,带上完整的行头,表演了越剧《盘夫》的经典选段。熟知的医护们赞不绝口、争相合影,这才是越剧演员的样子嘛!
黄美菊表演越剧庆祝浙大妇院60周年院庆,和产四科病区原护士长、现工会常务副主席郑开颜(左一),产二科病区原护士长、现护理部副主任李雅岑(右二)等人合影。
黄美菊和丈夫工作繁忙,但每晚回家都坚持亲自给女儿喂奶,换尿布、讲故事、哄睡觉也都亲力亲为,不让老人帮忙。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女儿的身体素质一向很好,小学运动会拿过跑步比赛的冠军,性格活泼开朗、落落大方。
我每天都很珍惜、很享受和她在一起的时光,尽量不缺席她成长的每个阶段,我觉得陪伴就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女儿继承了妈妈的艺术细胞,乐感很好、肢体灵活,小时候还曾两次登上央视,一板一眼地表演越剧。但小姑娘对越剧兴趣并不大,甚至没有看过妈妈完整的演出,更喜欢打篮球、跳街舞。
黄美菊和女儿
黄美菊任其自由发展兴趣爱好,我从小不给她什么压力,也没有过高的期待,只要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行。这也是浙大妇院的白衣医护们共同努力筑起的安全长城。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