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十天干分别是(十天干最详细的解释),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十天干分别是(十天干最详细的解释)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十天干分别是(十天干最详细的解释)

“十天干”的含义与详解

古岳丘壑

中医经典上说: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感应,相适应,相顺应。从地球上水的面积来看,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71%,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积29%。成年人身体中,水占的比例也是70%左右,大体上也是基本类似的。

经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研究表明,中国古人很早就提出,人类是大自然一部分的观点。大自然中有什么,人或动物体中基本就有什么。宇宙中的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也影响着人的身体和动植物体内的运动规律。

古人发现,月象以及太阳对地球上的天气,江河湖海的潮汐以及生物,都会造成影响。现代科学发现,月球不仅对天气和海洋以及生物,引发各种潮汐力,对地壳也会引发潮汐力。并造成地球生物的各种节律。

由于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引力作用,这种力量其实可以使地球内部的熔岩,外部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分别产生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这都属于潮汐现象,引发这种现象的力量也被称为潮汐力。这种力量引发的地球岩石圈的弹性-塑性形变,称固体潮汐,又称固体潮或地潮。引起地球大气层的起伏变化称为大气潮汐,简称气潮。气潮一般对天气和温度变化有一定影响,最大时,引发台风海啸。固体潮最大时,就往往容易发生火山喷发以及地震。

朔月(农历初一)和望月(农历十五)时,太阳、地球与月球正好处于一条直线上。太阳的引力和月球的潮汐力结合起来,产生了最高的涨潮和最低的落潮,这就是大潮。当月象出现上弦月(农历初七、八)和下弦月(农历二十二)时,太阳与月球之间形成直角。太阳的引力部分地抵消了月球的潮汐力,导致了小潮。大小潮加起来,形成了每月四个周期变化。每个周期之间相隔七天,形成七日节律。也就是一周七天的来历。

因为人体液体占体重70%~90%左右,所以潮汐力引起的七日节律对人体的影响也是很大。包括其它动物。比如,受精的鸡蛋孵出小鸡是21天3个7天;猫是63天9个7天;兔子是28天4个7天;老虎是105天15个7天。人类女子是280天40个7天。而四个七日节律变化又组成了月节律。

我国《黄帝内经》称妇女月经为月事,“三旬一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明确地论述妇女“其血上应太阴(月亮),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经者,常候也。”

现代医学也研究证明,正常的月经周期是二十八天左右。这与月亮盈亏周期十分接近。德国的妇科专家调查了上万名妇女的月经周期后发现,妇女在满月的夜晚月经来潮,出血量成倍增加,在月亏的情况下月经来潮,出血量就比较少。

可见,包括月球在内的天体星球的运动周期对地球上的天气,地壳,以及生物是影响很大的。

天干有十个,是因为春夏秋冬四季含有五行:春天是木;夏天是火;夏天与秋天之间的长夏是平衡土;秋天是金;冬天是水。所以,五行相生是以季节相生的,不是五材的那种相生。真正的五行相生是:春天木生夏天火,夏天火生长夏土,长夏土生秋天金,秋天金生冬天水,冬天水生春天木。循环往复。

春天,木星见于东方,由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加上以木星为主的其它天体引力作用下,自然界的气,向四周呈展放运动,动植物体内的气血或营养向四周以及末梢,也呈展放运动。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古人用“木”来代表气的展放运动,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人的身体所展现出的现象是肝系统活跃,脉搏跳动以弦为主。

每年夏天,火星见于南方,地面上一片炎热。由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加上以火星为主的其它天体引力作用下,自然界的气及动植物体内的气血或营养呈上升状态。古人用“火”来代表气的上升运动。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人的身体所展现出的现象是心脑系统活跃,脉象以洪为主。

每年长夏,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夏秋之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由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加上以土星为主的其它天体引力作用下,此时,阳气或热空气和阴气或冷空气均衡相当。在这个时候里,阴雨绵绵。暑热未退。秋风未至。所以气候闷热潮湿。这时植物在结果。果实在逐渐变大。动物在怀孕。胎儿在逐渐孕育。自然界处于一种平稳化育下一代过程。这时气上升和气下降运动相对均衡。这种阴阳两气均衡运动用"土"代表。

人的身体所展现出的现象是脾胃系统活跃。脉象,从容和缓,均净、从容不迫。

每年秋天,金星见于西方。由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加上以金星为主的其它天体引力作用下,自然界的气及动植物体内的气血或营养呈内敛和收藏运行状态。古人用“金”来代表气的内收运动。金行概念由此产生。

人的身体所展现出的现象是肺系统活跃繁忙。脉象是毛浮的。

每年冬天,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由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加上以水星为主的其它天体引力作用下,自然界的气及动植物体内的气血或营养呈下行状态。此时大气凝固成冰雪和水露下行。古人用“水”来代表气的下行运动。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人的身体所展现出的现象是肾系统活跃,脉象是沉实的。

由于涉及到太阳的阳光和地球自转形成的白天(阳和阳气或热空气)和黑夜(阴和阴气或冷空气)原因,五行里的木,火,土,金,水又各含有阴阳,这样就成为了十个: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性,乙丁己辛癸为阴性。蕴含着万物从萌芽到成长,到兴旺,到衰退,到消失的全过程。这十个字的原本含义是:

甲:春天初始,种籽在土里萌芽后,破壳而出,然后戴着种壳,破土而出。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甲字含有种壳之意,后来引申为铠甲。一年之初,后又引申为第一之意。

乙:指植物破土而出之后,枝叶向四周屈曲生长的样子。春季,自然界的气向四周,呈展放运动。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枝叶向四周展放生长。动植物体内的气血及营养,在体内,向四周及末梢呈展放运动。

丙:夏日来临,炎炎烈日,热空气或阳气,呈上升运动状态。自然界的植物向上生长。动植物体内的气血及营养也呈上升运动。

丁:是指夏时万物生长皆丁实壮实。后引申为壮丁,人丁。

戊:茂盛也。万物皆枝繁叶茂。

己:万物孕育。阴阳平衡之意。“己”太极阴阳平衡的反“S”图形。

“戊己”时期,是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四行皆以此为中点。此时,热空气和冷空气相当。当夏秋之交,气运动由阳性转为阴性时,会有一段平稳过渡期。自然界处于一种平稳化育下一代过程。这时热空气上升和冷空气下降运动相对均衡。

庚: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庚者,更也,万物皆肃然更改,秀实新成。言阴气更万物,敛更于庚。“庚”字甲骨文,表示用双手摘取草木上的果实之意。

辛:一说辛辣,辛苦也;一说万物成孰之味。我的理解是,秋天万物都成熟了,平民或奴隶开始辛苦的劳作。

“庚辛”时期,自然界的气及动植物体内的气血或营养呈内敛和收藏运行状态。庄稼作物丰收在即,牲畜开始产下幼崽。人们开始辛勤的劳作。

壬:阳气怀任或任养万物于地下。怀任或任养,是指保养,养育之意。

癸:揆也,言万物可揆度。是指万物像水一样,向四方流入地下。

“癸”字甲骨文很像英文字母“x”。很可能就是含有向四方运动的意思。

“壬癸”时期,正逢冬季,万物蛰伏。自然界冷空气强势于热空气。自然界的气及动植物体内的气血或营养呈下行状态;自然界大气凝固成冰雪和水露下行。冻土下的种子在微弱的热空气或阳气的孕育下,蛰伏过冬。等待春暖来临之时。

更多十天干分别是(十天干最详细的解释)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