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学琴的六大误区
随着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甚至将素质教育内容纳入中考升学的范畴,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开始让孩子学起了一门乐器、上起了音乐课。但由于经验不足,家长在孩子学音乐的道路上,也难免会走入误区,走上了弯路。你的孩子学音乐到底学对了吗?看看这常见的七大误区你有没有中招吧!孩子不适合学琴许多家长都觉得,我的孩子唱歌有点跑调,节奏也不准,平时对音乐的兴趣不大,所以不适合学音乐。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有音乐天赋,只是还没有被挖掘。
只有4%的人是先天性的五音不全,而更多的则是缺乏系统的训练,还没有培养出对音高的识别与控制能力。所以孩子唱歌跑调不要觉得灰心,多加训练,多听音乐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考到十级就是终点很多家长在为孩子定音乐学习计划时,都会将十级证书作为一个学习终点,会告诉孩子,“考完十级就不用练琴了”。但音乐学习是没有终点的,音乐学习本身也不应该成为负担,只为了证书而服务。
而将考级作为衡量音乐学习水平的标准,并不具有参考意义。许多获得音乐大奖的音乐家完全没有参与过考级,比如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上海音乐学院赵晓生教授,都认为考级并不完全是孩子学习成果的证明。学琴,但不学乐理许多孩子学音乐仅仅只是学乐器,学习一门技能,而忽视了音乐中重要的技术内涵——乐理。比如拿到了十级证书却不明白大调与小调的关联,不懂得主 *** 、属 *** 的涵义,不清楚音阶的结构。而这都是组成音乐学习中,对音乐感受、理解以及创作的最重要的逻辑思维基础。
学琴但不听音乐许多家长在孩子学音乐的过程中,会严格的要求孩子练琴、回课,但很少要求孩子多听音乐、多看音乐会。要知道,听,是音乐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只有通过聆听,才能建立起孩子的音乐耳朵,只有拥有了音乐的耳朵,才能更快速在学习中消化不同的音乐知识,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而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审美能力,则必须依靠“多听”这一方式来建立与培养,千万不要忽视了多听音乐的重要性。无法坚持=孩子没兴趣在学音乐的过程中,有多少家长因为孩子,不愿意练琴、不想上课而无法坚持学习音乐,并将无法坚持的原因归咎为孩子没有学习音乐的兴趣。实际上,乐器学习的过程很枯燥,尤其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无法坚持是十分合理的事情。但这并不代表孩子对音乐没有兴趣,而更多的可能是孩子对枯燥、乏味、重复的学习过程没有兴趣。学音乐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对音乐感兴趣,并享受学习音乐的时光。学琴但不开口唱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必定需要经过的一个学习环节就是——“唱谱”。众所周知,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而我们在演奏乐器时总是看着乐谱演奏。乐谱是符号、图形,是视觉不是声音,如何把看到的乐谱变成声音甚至音乐,唯一的途径是唱谱。
通过唱谱,才能真正把符号变成声音,而演奏乐器是把已唱会的“内心音乐”提取出来,变成特定的乐器声音,再通过耳朵的辨别、纠正,形成好听的音乐。成熟的音乐家之所以不唱谱只是因为音乐早已植根内心,已经形成了乐谱到内心再到乐器的快速反应,但其实内心还是唱谱的。所以,唱谱是学习音乐不可或缺的环节,无论是歌唱、演奏乐器或者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