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林子祥和胡夏的《那些年》获胜,并不是唱得好那么简单,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林子祥和胡夏的《那些年》获胜,并不是唱得好那么简单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林子祥和胡夏的《那些年》获胜,并不是唱得好那么简单

本周,《我们的歌第3季》来到第五期。

越来越发现,一首好作品的诞生,是如此的不容易,不只是唱好那么简单!

最新这一期,我认为至少诞生了两首非常惊艳的作品,这两首作品,全部因唱、演、氛围营造“三位一体”的沉浸式表达,成为抓耳又入心的好作品。

一首,是薛之谦和锤娜丽莎演唱的《我等到花儿也谢了》,细腻的情感,不知不觉直击内心,久久余音缭绕。

也凭借这首歌,薛之谦和锤娜丽莎打败张碧晨组和杨千嬅组,夺得首轮PK赛最高分,顺利进入第二轮。

可是,和林子祥和胡夏 “牛奶小胡子”正面交锋后,发现强中自有强中手。

林子祥和胡夏一首《那些年》,两代人的对唱,将时间拉长,从青春年少到饱经沧桑,唱得感人肺腑。直接把薛之谦唱得心服口服,当场自认“第二”,不想再看比拼分数。

这样戏剧化的场景,太难得一见了,我似乎只在武侠片中看到过。

薛之谦为什么连分数也不看,直接甘拜下风?因为这场比拼,输赢昭然若揭。

我们将镜头拉回现场,来看看这场薛之谦“自认不如、拜倒辕门”之战:

薛之谦、锤娜丽莎《melody》

之所以选这首《melody》,是因为锤娜丽莎在上学时的心情低谷期,每天单曲循环这首歌。想必当时给她带来莫大的心理慰藉。

只是,我没从锤娜丽莎的歌声中,听到她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抒发。亦认为,薛之谦主歌部分配和声,也是一种干扰,听来突兀。

到了薛之谦,倒是把这种错过之后才后悔的情绪表达了出来,但在细节的处理上,还是不够细腻感人。

两人为这首歌曲编排了剧情,只是因为唱得没有让人进入情境,形式就变得不那么自然。

为此,我特意听了陶喆的原唱,简直是不可复制的经典,听得人心痛。

这首歌是陶喆2002年的作品了,是为他的女朋友而写,每个字词都饱含深情,一首《melody》让我感受到错失的爱,那永不复得的遗憾之痛。

而薛之谦、锤娜丽莎翻唱的《melody》,显然没有像《我等到花儿也谢了》那样入心。也可能是时间所限吧。毕竟一周准备两首歌,压力山大。

林子祥、胡夏《那些年》

真的没有想到,林子祥的学习力这样强,能够把《那些年》歌唱得这样感人心肺。

像是年迈的他,重新回到了年轻时的课桌前,回忆起那些年的往事,开始轻轻诉说。

果然是老当益壮,被他超强的学习能力震惊,关键是74岁的高龄,还能把一首国语歌拿捏得如此真实感人。

看节目也发现,整个表演的策划部分,其实是林子祥在指导着的,他唱的部分,速度稍慢,也吻合他的角色。

而胡夏的角色,更像是年轻时的林子祥,歌曲的速度也快了许多。

从林子祥身上,让我看到老一辈歌手,对待歌唱事业,对待搭档伙伴,对待舞台的那一片赤诚之心。

一个是生机勃勃,一个是老当益壮。一个是清澈、明亮、通透,藏着未知的希望;一个沧桑、深厚、内蕴丰富,像旧时光里尘封的满满宝藏。

林子祥和胡夏这次表演的《那些年》,带给了我从视觉听觉到心灵上的震撼,这才是“老少配“《我们的歌》的经典模样。

有意思的是,《melody》和《那些年》都是讲“错过”的故事,都是感人的情歌,都有着巧思设计和现场演绎的部分。

但是,

投入的情感,和理解歌曲内涵的程度是不是达到沸点,带给人的观感也会截然不同。

姜还是老的辣。林子祥和胡夏来了个“隔空相望,隔时相守”的对唱,关键是两人都这样的投入,此情此景,任谁不被感动到?

所以,薛之谦看完表演,当场说明自认不如,做“第二”。

能够真心欣赏他人的作品,关键是“对手”的作品,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这是一般人达不到的境界,唯“心胸豁达”者,才能企及。

当让林子祥选择合作搭档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薛之谦的“健美组合”,当说理由时,他说因为“他们刚刚认输了”。哈哈,林子祥是不是被薛之谦“套路”了?但也是开心地被“套路”吧。

“牛奶小胡子”和“健美组合”强强联合成团,期待他们带来更多“惊喜”之作!

(如果喜欢竹心的原创文,欢迎点赞、评论、关注、转发)

更多林子祥和胡夏的《那些年》获胜,并不是唱得好那么简单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