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在知乎几乎看了所有关于孙燕姿的回答,常常会有答主“推销”最爱的“姿曲”,每次看到,我都会重新去听一遍,这也算是和粉丝之间的一点隐形交流吧。
伴随第一张专辑,从12岁开始听孙燕姿,13岁时才真正被她的歌曲环绕,当时她出道第二年,已经有第三张专辑了(omg!)。而我不管走到哪里都可以听到 “超 *** ”和“绿光”,有一天通过台湾的mtv频道看到“绿光” MTV,马上让我情定孙燕姿。
而说到共鸣,就是听了会触动心弦(尤其是伤心这根弦),估计是2014年的 Stephanie 专辑的 「同类」,一开口 「雨后的城市,寂寞又狼狈,路边的座位,它空着在等谁」就鼻子酸 ,再唱 「我拉住时间,它却不理会,有没有别人,跟我一样很想被安慰」马上泣不成声 (不夸张)
作为姿迷,一直以来我一遍又一遍听姿歌是为了听技巧,她演绎的方式真的很惊喜,有演绎一段戏剧的感觉,转音的地方,吸气的方法,总是想听她对音乐的诠释,很爽,也很想学。
像同类的歌词,真是能让年少时的我一秒变忧郁的神曲。
后来还出现了 「雨天」,共鸣也很强。副歌 「谁能体谅我有雨天」第一次副歌在 「体谅」转音,代入了一种很沧桑、呐喊的味道,虽然淡淡地唱,但渲染力一百分。歌词也是 i 了 i 了,「过去那些大雨落下的瞬间,我突然发现,谁能体谅我有雨天!」,还有「分手和牵手来自同一双手」,太会写了,歌声太会演绎了。最佳演绎女歌手我心里颁给你了。
我14岁的时候听 Start 自选集,那年她唱 Sometimes Love Just Aint Enough 我根本听不懂意境,一直等到20多岁时,经历过恋爱的悲伤,才像从来没有听过这首歌一样的听明白了,
「
But theres a danger in loving somebody too much 不过爱一个人太深会很危险
And its sad when you know its your heart you cant trust 你知道自己的心不可信有多可悲
Theres a reason why people dont stay where they are 人决定离开是有原因的
Baby sometimes love just aint enough 有时候只有 ‘爱 ’这个理由,并不足够。。。」
这不正是大多数人成长时遇到的困境啊,不是不爱了,是有太多其他的理由分手了 :性格不合,三观不合,家庭不和,缘分不足,距离太远,误会太多。。。
后来我去翻找了原唱的版本,发现这首歌孙燕姿唱的比较有 “演绎感”,这是她一个很少人说的特色。我猜,她在唱歌之前的策划,和导演策划要怎样演这个角色是一样的,她要怎样演这个 「曲终人」,使有过故事的听众有这种代入感以及共鸣。。。
而我最没有共鸣的歌曲是 「遇见」,因为唱法太低沉。。。 有点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