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1998年的中秋节是几月几号(1998年元宵节是几月几号),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1998年的中秋节是几月几号(1998年元宵节是几月几号)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1998年的中秋节是几月几号(1998年元宵节是几月几号)

#这就是年味儿#1998年春节,河北省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固义村,村里的老百姓忽然发现有很多陌生人来到他们村里,穿着城里人的洋气衣服,带着照相机和摄像机,甚至还有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村民们都觉得很奇怪,不知道这些人来这里干啥。一问村干部,才知道,原来这些外地人是专门来他们村看戏的。

村民们都嬉笑说——城里人就是稀罕咱村里的东西,真不知道咱们村的戏,有啥好看的!

但是这帮外地人看了戏以后却惊呼——太震撼了!这还不赶紧去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帮外地人,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都是傩戏学专家。而这个小山村每年司空见惯的一场大戏,正是专家所说的——傩戏。随后的申遗,还真就成功了。

傩戏是我的家乡一个特殊的年俗,正是申遗的成功,才让家乡百姓了解到,原来祖辈传下来的这个,类似过年狂欢的风俗竟然这么牛!

这是什么样的戏,还可以申遗?

傩戏的“傩”字,看起来就怪怪的,而它代表的傩文化本身也是发源于原始图腾文化,是一种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祭祀仪式,主要是为了驱鬼逐疫、除灾呈祥,祈祷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国泰民安。

在河北固义村傩戏被发现之前,傩戏界一直又一个定论,那就是——黄河以北无傩戏。

但是,1995年的元宵节期间,30多名国内外专家应邀来到固义村,实地观看了固义村的傩戏表演,不仅颠覆了黄河以北无傩戏的观念,而且被它的宏大规模、壮观场面所震撼。这才有了1998年的200多名专家,再次来到固义村的事儿。

那天他们参加的是——《亚洲民间戏剧民俗艺术观摩学术研讨会》,那次会后,固义傩戏不仅扬名海内外,还改变了傩文化生态版图,并被称为东方戏剧的活化石。

固义村的傩戏是有名字的,老百姓都叫它“大抽肠”,对外则起了个比较文艺的名字——“捉黄鬼”。这是一部沿街演出的哑剧,由村民穿着各色的服装,戴着面具,扮演黄鬼、阎王、判官、大鬼、二鬼、跳鬼等角色。

固义村一共有700多户,2700多口人,傩戏开演时候,戴面具的30多人,画脸的400多人,直接参加演出的600多人,连同辅助演出的,总数不下1000多人,几乎是家家有角色,户户都参与。再加上,四邻八村来看戏的,能有二三万人。

固义傩戏保留了戏剧发展的原始形态,所以被称为戏剧史上的“活化石”。比如专家们在这里发现的一个戏剧角色“掌竹”,就很令大家惊喜。

雏形的戏剧中,说唱与表演是有不同的角色扮演的,说唱者被称为“掌竹”,这个角色,头戴大宋朝服饰中的五角幞头,身穿头红色官袍,左手拿着一根圆筒竹竿,一头而被劈成细条,并捆上红布,既是角色的标志,也有辟邪的含义。

掌竹站在舞台的前角,负责介绍人物和剧情,每介绍一段,表演者就表演一段,直到剧终。掌竹的角色,随着戏剧的发展,早已消失,而固义的傩戏却完整保留。这对戏剧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资料和物证。

中国傩戏研究会会长曲六乙先生看完固义的傩戏后,十分激动,说——几十年来,我在全国各地看到不少傩艺、傩技、和傩戏的表演,但这一次却是我看到的,最为丰富、最令我激动的一次。它与 *** 、吴越、西南、巴蜀的傩文化相比,具有独到之处!

这也就是固义傩戏为什么能够申遗成功的原因所在。

捉黄鬼是个什么故事?

这个大戏名字叫“捉黄鬼”,讲得是一个比较神怪的故事。

生活中人们总会碰上一些不愿意碰上的东西,比如灾难、疾病、邪恶等等,人们把这些不好的东西都看做是“黄鬼”带来的,大戏的反面人物就是这个“黄鬼”。

通常会找一个外乡人,比如拾破烂的、卖废品的、打零工的年轻人,过年也不回家,给他一定的报酬,请他来扮演黄鬼。

再找人扮演阎王爷、判官、牛头马面、鬼差等等人。

正月十四晚上,固义村的村民们就开始忙乎了,画脸谱、试服装、做道具等等,整个村子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真正是不眠之夜。

正月十五一点,捉黄鬼大戏正式拉开帷幕。

一帮人头戴面具或者画着鬼脸,穿着戏服,手里拿着柳棍,走街串巷去搜寻“黄鬼”。路过谁的家门,谁家的人就会加入搜寻的队伍,因此队伍迅速壮大,一群人手持刀枪棍棒斧钺钩叉等道具,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地走在街巷里,时不时的还要大声吟唱或者吆喝,场面很壮观。即便是大冬天,身穿单衣的鬼差来回奔跑竟然大汗淋漓。

一般到早晨七点左右,黄鬼被找到了。黄鬼也是穿着薄薄的无袖衫和短裤,露着胳膊和小腿,捆着四把明光闪闪的道具刀,刀口处鲜血淋漓,预示着黄鬼被抓、吉祥如意。

这时候,铺满山石的街道上,临街的房顶上以及高大的树杈上都挤满了前来观看的人群。披甲戴盔的探马,在人群中往来开道, *** 和马蹄声十分急促,人群分开又合上,合上又分开。

浩浩荡荡的队伍押着黄鬼去受审,路上,黄鬼还想逃跑,鬼差就动手用绳索绑住黄鬼,并且戴上枷锁。

队伍前头有鸣锣开道的衙役,手里举着各种旗子牌匾,还有金瓜斧钺等全套仪仗,后面跟着衣着鲜艳的各种民间花会队伍,边走边演,热闹非凡。这些表演队伍跟着走街串巷,走走停停,一般要闹腾三个多小时,整个小山村沉浸在喧闹的狂欢之中。

黄鬼先是被带到判官台初审,再押到阎王台终审。判官历数黄鬼一年犯下的罪恶,阎王爷大喝一声——把黄鬼押付斩鬼台,开膛扒肚!众人一声叫好,轰然震天。

于是,大戏 *** 来临。黄鬼被众人押着,涌向斩鬼台,那里已经有几万观众在等着了。

对黄鬼实施“开肠破肚”的极刑之前后,都要点社火和放烟火,斩鬼台周围,烟火缭绕,人声鼎沸,鬼差的斥喝声、黄鬼的嚎叫声、观众的欢呼声,惊心动魄。从黄鬼的搜寻、捉拿、游街、审判、开膛、挖肠、抽筋,整个大戏,虽然是村民们自导自演,但都虔诚认真,十分投入,作为旁观者也会被这种歌庄严玄秘的氛围所感染。

扒肚抽肠

随着黄鬼的被“处决”,人们相信,恶魔灾星已被清除,正义战胜了邪恶,下一年必定风调雨顺,平安康宁。

这样的年味,还会持续多久呢?

记忆中的春节,就是这样,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烟花社火,就是那么有乡土味儿,有声响儿,有色彩。

遗憾的是,随着社会发展,像这样极具文化特质的民俗,面临着接续困难的局面,年轻人可以看热闹,但是对全面继承传承它,显然不是很感兴趣。没有年轻人顶上来,会不会再过多少年,没有人再懂这傩戏怎么演,面具怎么做,脸谱怎么画,流程怎么走,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民俗,这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宝贝,会不会消失在我们这一代呢?

而且,这两年又增加了疫情的干扰,像这样大规模的聚会,已经成为一种奢望了。

这个遗产是会败给时光,还是会败给疫情,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真心希望,它能在艰难地夹缝中留存下来,让我们的春节,多一份色彩和味道,多一份欢乐和热闹。

更多1998年的中秋节是几月几号(1998年元宵节是几月几号)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