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歌词背景:
关于《漂洋过海来看你》这首歌的背景故事,基本已经是人尽皆知了。但是,我还是想找到本人的承认,因为毕竟害怕打脸,还好,娃娃参加《新歌声》说到了这件事,并亲自演唱这首歌,此外,我还搜到了澎湃新闻对娃娃的专访,也专门提到了这件事,那么,广为流传的背景故事,可以鉴定为真。
澎湃新闻:
《飘洋过海来看你》和它的故事在多年后已经变成某种情境的标志性歌曲。网路上广为流传的故事版本是真实的吗?想请现在的你再说说这首歌和它的故事。
娃娃:
当时,在香港认识一名来自北京的男子,这名舞蹈家是到香港工作的。两人坠入情网后,开始这段远距离恋爱。两年多,最后就分手了。
澎湃新闻:
你会在某一次现场选择不唱《漂洋过海来看你》吗?如果常常要唱,每一遍的感受一样吗?
娃娃:
现在唱《飘洋过海来看你》的心情大部分都是他人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自古到今,源源不绝。歌词分析:
我将这首歌词分为6段,这6段歌词之间,拥有各种关系,有的是因果,有的是转折,有的递进,有的是难以言说。
①
为你,我用了半年的积蓄
漂洋过海的来看你这两句是整首歌的“因”,也是整首歌的“伏笔”,而第一句又是第二句的因,第二句又是第一句的果。李宗盛善用“白话”的天赋,在第一段已经展现出来。一个异地恋的痴心女子花钱去看男友,很容易写得没意思,但李宗盛巧用“半年的积蓄”和“漂洋过海”,将这种痴情以不带“情”字的方式展现出来。
②
为了这次相聚
我连见面时的呼吸
都曾反复练习李宗盛之所以被奉为词中圣手,就在于他在很多歌中,都能有一句“天然去雕饰”的绝妙之句,因为相比于很多词作者的“精雕细琢”,李宗盛白描风格的歌词,最容易体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他的歌词的大多数句子,可以朴实自然,但是,必须有一句,要惊为天人。这首歌词的惊人之句,就是这一句。
呼吸要“反复练习”,极为写实,却能引人无限共情。
可能有人没有去见男女朋友而调整呼吸的时候,但是,每个人都有因为一件事而调整呼吸的是,它可以是去见老板,可以是去见长辈,可以是去上台表演,可以是面试,可以是拜访名人……
进门之前或上场之前,告诉自己不要紧张,要呼吸平稳——每个人都get到了。因为可以随意移情,所以,即便没有感情经历的人,也能体会到在“即将见到心爱的人时那种既紧张又兴奋”的感情。
而这一段又是上一段的“果”,因为上一段说要“漂洋过海来看你”,所以才会“见面时的呼吸都反复练习”。
③
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情意
表达千万分之一
为了你的承诺
我在最绝望的时候
都忍着不哭泣这一段自成因果,却又带着转折。
“你的承诺”是因,“我在最绝望的时候都忍着不哭泣”是果。同时,我“表达情意”才换来“你的承诺”,又组成了一组因果。
但是,我来见你是表达情意,我因你的承诺才不哭泣,又隐隐带着转折与悲伤的伏笔。
李宗盛在这里,使用最少的句子,表现最复杂的感情和故事,真是功力深厚。
④
陌生的城市啊
熟悉的角落里
也曾彼此安慰
也曾相拥叹息
不管将会面对
什么样的结局“陌生的城市”与“熟悉的角落”形成对立与反差。这种写法在李宗盛的很多歌词里经常出现,比较容易表现情感的纠结于矛盾,比较容易表现故事和人性的复杂,也比较容易体现普通故事背后所蕴含的“哲理”。
连续两个“也曾”,表明都在追忆往事,而“叹息”与“安慰”加上“不管将会面对什么样的结局”,暗示了结局应该不会美好。这又是一种转折和伏笔。
李宗盛的歌词,往往不用画面感和明确的剧情来表现故事,这是他的高明之处。
⑤
在漫天风沙里
望着你远去
我竟悲伤得不能自已在上面的“背景故事”中,我们知道故事的女主人公是去北京看男主,而北京在以前确实一到春天就经常扬沙。所以,“漫天风沙”并不违和。
而这里又暗含一个绝妙的转折和伏笔。
明明是“我”(女主)从台北“漂洋过海地来看你”,怎么还“望着你远去”?这里又给最后一段种下了“因”,埋下了“伏笔”。
同时,“悲伤的不能自已”与上一段“不管面对什么样的结局”相呼应。特别声明,无论怎么说李宗盛自己也唱成“不能自己”,我都绝对坚持这里的歌词它应该是“不能自已”,它也只能是“不能自已”。我讨厌将错就错。哪怕是作者自己将错就错也不行。
⑥
多盼能送君千里
直到山穷水尽
一生和你相依最后,种种“前因”汇聚成一个“后果”——分手。
“多盼”的背后是现实的“不能”,因为现实做不到,所以只能“盼”。
因为不能“一生相依”所以,只能“盼”。
因为不能“一生相依”,所以,前面的种种“都忍着不哭泣”“不管将会面对什么样的结局”“悲伤得不能自已”才有“情感依据”。
不明写分手却处处指向分手,层层铺垫痴情却导向最终的伤情,看似“多盼能送君千里直到山穷水尽一生和你相依”是美好的祝愿,其实是无情的判决。
我只能说,一个字,绝!
将一个普通的异地恋故事,通过短短的一首187字的歌词,写得跌宕起伏,伏线千里,悬念重重,却又情感饱满,不事雕饰而浑然天成。李宗盛,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