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客家新年风俗作文(客家新年风俗有哪些),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客家新年风俗作文(客家新年风俗有哪些)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客家新年风俗作文(客家新年风俗有哪些)

春节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客家人也不例外,说到客家人的春节,那我是最了解的,因为我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那我就跟大家说说客家人的春节是怎样的。

到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这天,客家人称这一天为“入年界”,这一天开始不能说脏话不能骂人,都说一些好听的、吉利的话。在家的人就开始忙碌起来,整理好床铺方便在外的家人回来睡觉,打扫屋子里的上上下下,清理小角落,扫屋顶蜘蛛网,屋顶太高我们就用长竹子绑住扫把,这样方便清理。还要到镇上采购一些年货和过年所用的食材,小孩子的衣服等。

经过几天的劳作,基本完成过年所需要的东西。二十八那天就开始做煎堆、做年糕,还有炒米糖。别小看这几样东西,做起来也差不多要一天时间。

不知不觉中到三十那天,这天可热闹家家户户基本做的都一样,上午杀鸡、杀鸭,磨豆腐,磨好豆腐就剁肉馅再酿豆腐,酿豆腐是客家人年夜饭必配的一道菜。这些都是为了晚上的年夜饭,中午就简单将就吃一点。吃过中午饭就陆陆续续听到鞭炮声,有些人开始贴对联。以前我们小时候,一听到那家在放鞭炮马上三五个小孩子跑过去在地上捡没有点燃的鞭炮,有时会讨论一下捡到有没有,记得有一家只要小孩子说‘没有’,他马上会丢上一串没有点燃的鞭炮让小孩子去捡,然后问一句‘有没有’,小孩子很自然就会说‘有,很多很多’,他就高兴得不得了,这也是客家人比较在意寓意。

贴完对联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是洗澡,客家人在大年三十那天洗澡也比较讲究的,洗澡水不是像平时那样烧热即可,而是要加桃树叶、柚树叶一起烧开,水凉了再洗澡。洗完澡穿上新衣服,小孩子三五个一起放鞭炮,大人们便开始忙碌做年夜饭,晚上一家人团团圆圆一起吃丰盛的年夜饭。

大年初一这一天也是比较重视的,大人们给小孩子发利是,希望小孩子利利是是,小孩子也说一些恭喜发财之类的话,这一天不去菜园摘菜也不去买东西,地也不用扫,这一天对小孩子来说是最开心的一天,既有收获还不用干活。

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一家老少一起回娘家也是很开心的事情。初三是“送穷鬼”日,在客家地区,年初一和年初二这两天,尽管居室、庭院的地面堆满厚厚的爆竹屑、烟头、糖果纸等垃圾,也不能扫地。客家人认为在这两天内扫地,会扫走家中的财气。只有年初三那天,才会拿起扫帚把垃圾彻底干净地清扫出去。这是过去传统的客家人希望摆脱贫穷的愿望。

“送穷鬼”实际上是送穷的意思,和贫穷告别的意思,是人的一种心愿,代表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至今日,客家人“初三送穷鬼”已经与贫困无关,但其打扫卫生的习俗被保留至今。年初三这天一大早,大家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希望来年一家人富贵吉祥。年初三扫地是一种(传统)风俗,叫“扫穷鬼”,希望来年一家人平平安安,吉祥如意。扫好的垃圾倒在外面宽广的地方,然后点燃也表示送走穷鬼,来年红红旺旺。

到了年初五,客家人定这一天“出年界”。表示年已过完了,该上班的去上班,种地的种地,开市的去开市。

再过一个星期左右,就是‘赏灯节’,这个节兴旺及家业发达的善良愿望。

由于客家先民初到客家地区时人口较少,客家人势单力薄,产生了多生男丁的愿望。客家话中,丁与灯同音,添了新丁,就被称为“赏灯”。因此,赏灯便有了双重意义,一是观赏花灯,猜灯迷;二是庆祝添丁。同村同姓赏灯活动一般是老祖屋先赏灯,然后依次分开。

如果上一年家族中有一个家庭生了男孩,那这个家族可就热闹了。赏灯当天生了男孩的这个家庭,就会请来自已亲朋好友前来祝贺。亲朋好友会送上烟花鞭竹,送上的烟花鞭竹越大越好,越多越好。这代表了这个家庭的财富象征,等到天黑以后,整个家族的人会全部移步回到老祖屋进行庆贺,大放烟花爆竹,人声鼎沸,喜气洋洋。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也是客家民间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客家人都非常重视这个节日,通过吃汤圆、放鞭炮、放烟花、舞狮子等活动来庆贺元宵。元宵民俗活动大多与“灯”“火”有关,像灯笼、蜡烛、烟花……均有着添丁添财、薪火相传之意。

正月十五吃元宵,也是特有的传统习俗。元宵也是“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过元宵吃汤圆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另外,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赏花灯、舞狮子、放烟花、敲锣打鼓等也是客家地区最传统的元宵民俗活动,人们以这些方式来“闹”元宵,图的就是喜庆和吉祥。这些民俗活动让客家文化更具特色、年味更加深厚。

更多客家新年风俗作文(客家新年风俗有哪些)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