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你好楼主,《孤军英雄》这部剧先从题目上说吧,主角车道宽可以说是孤身一人接收一个危机四伏的三十一团,孤身一人在静水以一个营抵挡日军四个联队,孤身一人从 *** 战区奔回新四军根据地送情报,孤身一人纠察卧底而且独自承受种种不公正待遇,最后率领孤军与日军展开了一场可歌可泣的肉搏战,都在围绕一个孤字,但实际上,这部剧的各路线索,各路人物又不是孤立的。
全剧目看下来,日军师团长小林直孝好像在不停地找新四军的麻烦,和国军方面的战事似乎寥寥无几,一方面这跟电视剧的详略侧重有关系,另一方面在当时1942年太平洋战争已经全面爆发的背景下,日本人逼得从中国战场抽出精兵来填太平洋战争的无底洞,所以在华部队的战力减少了很多,不少还是补充过来的新兵,和该战区的 *** 军形成了战力上的均势,在这种情形之下对于新四军的围剿显得更为迫切。和国军相比日军的后方因为新四军的存在一直不稳定,但国军方面没有日军的后顾之忧,而且还可以和新四军协同作战,为了能够和 *** 在对峙中保持战略均势甚至于积蓄战力取得日后军事上的优势,小林师团长直截了当的说,本师团的目标是将方昭武的主力部队消灭,并摧毁新四军的根据地使其在半年时间内无法恢复。显然,这是有战略考量的。
车道宽便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去接收独立团的,这部剧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台前台后,台前,是车道宽,于晨露,左玉琨,曾逞他们活跃在第一线,台后还有方昭武,郝俊杰,小林直孝这三个棋手统筹全局,说它是纯粹的军旅剧中间又有谍战剧中的悬疑和斗智斗勇,说它是一部谍战片也有很多真刀真枪上战场直接干的场景,这是很大胆的创新,也使得这部剧的看点增加了好多。
在接收三十一团的时候,车道宽的人物形象表现的非常突出:作为大学生,知识分子,他有谋略冷静想法很多;作为在方昭武将军作战参谋部实地和鬼子打了两年仗的基层指挥员,他敢打敢冲,打起仗来毫不含糊,一到三十一团就把人家团部的军官全给绑了,还能在静水以一个营的兵力打残日军两个大队,让左玉琨,曾逞非常佩服,但是车道宽也不能说没有一点缺点,作为知识分子的他既不喜欢,也不见长于官场政治。曾逞,左玉琨的评价很中肯:“车长官打仗没的说,但是对付三十一团,对付郑明仁,太嫩了。”,“车道宽是员猛将,这方面似乎差点。”接收三十一团前邢政委强调这是军事仗也是政治仗,车道宽说:“为啥不把敌人放进来打呢,我保证一定给他们打趴下了。”简单粗暴,就这么简单。在接收三十一团的时候,虽然车道宽和他率领的新四军没吃郑明仁,刘达很大的亏,但是总体上和郑明仁交手车长官显然很被动,经常只能见招拆招,主动出击的机会不多,很多时候没办法不得不做些妥协,比如说打静水前穿上汪伪的军服,被郑明仁“委以”逃兵事件的处理大权的时候见招拆招,在静水大捷打垮刘一江第七师主力之后,郑明仁又是扩编部队,又是枪毙俘虏震慑人心,车长官当时都已经萌生了带两个连打刘一江直接打回主力那边的想法了(当然最后因为七师得到日本人及时的援助才作罢去打炮楼),这个时候带走整个三十一团的想法呢?现实所迫差一点放弃了,如果这样那曾逞他们的金阳计划也就告吹了。另外一次非常危险的情景发生在郑明仁宣布加入国军序列,车长官带兵闯团部这时候,带兵闯团部郑明仁可以名正言顺地肃清新四军,郭世文都提醒了车道宽可能会有危险,车长官只说:“我希望郑明仁这个时候千万别犯糊涂。”很明显他也没想好应对之策,如果不是曾逞先发制人枪毙了郑明仁,还有左玉琨及时让一营摁住了刘达的人,车长官很可能在这集要挂,而且在城内的新四军很可能要团灭,车道宽让郭世文带人守北门,自己闯团部有事不要来插手就能没事了?在处决车道宽以后宣布新四军 *** 城里的新四军一个也跑不了啊,况且当晚还会有主力前来,一旦主力没能洞悉城内的情况贸然前来或是为了替车道宽他们报仇和三十一团交上火,日本人趁此机会往后一兜,不要说打梅山镇了,很可能新四军的一支主力就没了,结局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邢政委牺牲后张成良接任政委,方昭武将军已经感觉到张成良对车道宽有很深的成见,车道宽身上灵活机变,敢打敢闹的个性色彩,和非常强调原则立场,说一不能是二的张政委不兼容。这也能解释为啥后来曾逞这样稳重,老成风格的人能得到张政委的赏识和器重。这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个问题,新领导到了一个新环境,不了解当地的状况当地的人,以自己固有的思维,纯粹的用原则来管理的弊端。只是车道宽在方昭武将军语重心长的和他说这些的时候,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当然,车道宽在之后成长了不少,在后面的集数里,车道宽从 *** 战区能够平安逃回新四军根据地,能够在根据地清查出卧底的那些章节,都反映了他的成熟。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为了根据地的安危,为了让独立团得到信任甘愿牺牲自己把帽子往自己头上扣(尽管有曾逞在里边撺掇)这一集我看哭了。
一部经典,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