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医生你好,我的手被一个虫子咬伤了……”“医生医生,你看看我们家孩子脖子上是啥东西?”
夏天到了,喜爱户外运动的人士往往要到林木、草丛较多的林荫处躲避毒辣的太阳,但大家也要时刻警惕被虫咬伤。6月18日一整天时间里,有4名被毒虫咬伤的患者到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就医,其中2名是被蜱虫咬伤的。
小蜱虫传播大疾病
蜱(拼音:pí ,音同“皮”),又名蜱虫、壁虱、扁虱、草爬子,是一种体形极小的蛛形纲蜱螨亚纲蜱总科的节肢动物寄生物,仅约火柴棒头大小。不吸血时,这种虫约米粒大小,吸饱血液后,能有指甲盖大小。其宿主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虫类和两栖类动物,大多以吸食血液为生,叮咬的同时会造成刺伤处的发炎。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发现被蜱虫叮咬后,第一反应是立即摘除虫子。殊不知,蜱虫吸血的口器很复杂,上面长有倒刺,如果摘除不当,很可能使它的口器折断并留在皮肤里,从而引发感染,严重时会致命。所以,及时送医是最保险的做法。
被蜱虫叮咬为什么会致命呢?
蜱虫体内有一种病毒,能传播疾病。携带病原体的蜱经叮咬,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并引起相应的疾病,包括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媒回归热、莱姆病、Q热、西伯利亚蜱传斑疹伤寒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当蜱和人类的皮肤接触后,蜱的假头以机械损伤方式插入皮肤,形似黑色的痣,往往在伤口部位会有明显红肿,也会有少量血液流出,用手触操伤口局部皮肤有坚硬感。不过,并不是每个蜱虫都带毒,只有被携带病毒的蜱虫咬伤才会发病。
在潜伏期,一旦发病就很凶险
这个病初期表现有点像流感,病人会高烧不退,很容易被误诊。除了发烧,还有个典型的表现,就是血常规检测会发现有白细胞和血小板进行式下降。
被蜱虫叮咬后,最短2-3天后发病,也会在1个月左右起病,通常1-2周时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一旦起病,最典型的病程可分为发热期、多器官功能衰竭期、恢复期三个主要的过程。多数人会表现为急性发热,体温一般在38℃以上,伴有畏寒、食欲不振、乏力、肌肉酸痛,早期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部分患者有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可出现意识障碍、肺出血、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重症患者多合并神经、精神症状,预后较差。
这种病毒感染是全身的,基本上,没有人对这种病毒感染有免疫力,一旦被感染非常危险,其病死率达12.7%-32.6%,而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仅有对症支持治疗。大多数患者经早期、及时、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但老年患者、合并基础性疾病者在治疗不及时时往往病情偏重,预后较差,少数患者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
应对蜱虫叮咬,首先就是预防。
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果需要进入此类地区,应做好个人防护,最好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虫爬上;针织衣物表面尽量光滑,这样蜱虫不易粘附;活动结束后,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虫叮入或爬上,发现蜱虫后立即清除。
关注宠物卫生。带宠物犬散步或者放养动物,回来时应检查动物的体表有无蜱虫,不要将蜱虫带回来;如果发现动物体表有蜱寄生,应及时进行杀虫,并且在短期内减少与动物的接触,避免被蜱虫叮咬;养宠物应定期对宠物驱杀体内外寄生虫,经常给宠物泡澡消毒防虫,而且还要注意少与宠物有亲密接触,防止交叉传染。
被蜱虫咬伤后该如何处理
发现蜱虫时,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如不慎皮肤接触蜱虫,尤其是蜱虫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及时就医,有任何不适,请拨打急救电话。
专家提醒:夏天潮湿闷热,各类昆虫出没,近日已有市民被蜱虫咬伤,蜱虫咬伤虽伤口较小,但也应谨慎对待,做好日常防护,遇到蜱虫不要慌张,使用正确的应急方法处理,才不会让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来源: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