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网络中国节·端午手抄报(网络中国节·端午绘画报简单),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网络中国节·端午手抄报(网络中国节·端午绘画报简单)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网络中国节·端午手抄报(网络中国节·端午绘画报简单)

逢年过节,

肇庆人素有吃裹蒸的习俗。

年前,一家人围炉包制裹蒸,

红红柴火,袅袅炊烟,浓浓粽香,

寓意着果实丰硕、日子蒸蒸日上,

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祝福。

作为肇庆的传统美食,

裹蒸不仅风味独特,

还拥有悠久的历史……

#肇庆裹蒸的历史#

早在汉代,西江两岸城乡居民就有春节包裹蒸的习俗,沿袭至今。按照旧时习俗,肇庆裹蒸“年晚”就开始进行,到了农历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日进入 *** 。

△制作裹蒸。李妮 摄

裹蒸与人们熟悉的“端午粽”

有着明显的区别,

正是因为它的这些特别之处,

让肇庆裹蒸,

从古至今始终深受肇庆群众的喜爱。

特点一

柊叶包裹 清香四溢

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裹包,

呈扭身四角形或长条形,

而肇庆裹蒸

则用本地特有的柊叶包裹,

它色绿、自带清香,具有防腐等特点。

△新鲜出炉的热腾腾裹蒸,散发出冬叶的清香。西江日报记者 杨乐祺 摄

如今肇庆制作裹蒸的方法

与旧时相差无几。

糯米和绿豆经过浸泡,绿豆去皮,

肥瘦相间的新鲜五花肉

用香料和曲酒提前进行腌制。

△图源 多彩肇庆

材料准备好后,

在一个三角形模具中铺上几片柊叶,

加入两勺糯米,再添一把绿豆、猪肉,

最后再加几勺糯米覆盖,

多次对折后一个形似金字塔的裹蒸就完成了。

经过七、八小时以上的蒸煮,

直到糯米粘绵、绿豆糜化即可出锅。

特点二

爽滑甘香 品种众多

资深吃货

在品尝裹蒸时喜欢用筷子搅拌起来吃。

细细品尝,

柊叶的清香、糯米与绿豆的绵软、

五花肉肥瘦融合肥而不腻,

所有食材在嘴里的缠绵交融,

入口松化爽滑甘香,

只能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满足!

△图源 多彩肇庆

还有人会把裹蒸压成饼,

慢火煎之后,两面金黄酥脆,

内里软糯香滑,

再配上喜欢的茶,解腻又养生。

△裹蒸。肇庆市端州区方志办 供图

如今肇庆裹蒸的品种也越来越多,

人们在制作裹蒸时可以根据爱好、习俗

选择合适的配料作馅。

如素食者的裹蒸以花生、白果、冬菇做馅料,

称为上素裹蒸;

一些家庭、饭店以冬菇、栗子仁、白果、

烧肉、腊肠、腊鸭、咸蛋黄做馅料,

称为“七星裹王”,

甘香可口,风味独特,满足不同人的喜好。

△上素裹蒸。鼎湖发布

特点三

传承创新 打响品牌

2009年10月,

肇庆裹蒸制作技艺被公布为

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7月,

肇庆裹蒸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图源 多彩肇庆

近年来,

肇庆将裹蒸产业化生产,

还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

对裹蒸制作技艺进行革新,

推出了多种创新产品。

△图源 多彩肇庆

2000年,肇庆端州人梁伟明

创办肇庆市肥仔伟食品有限公司,

2014年他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

代表性项目(肇庆裹蒸制作技艺)传承人。

梁伟明推陈出新,

研制出“精品蛋黄粽”“黑糯米养生粽”

“野米粽”等多种新产品,

多年来,他持续进行裹蒸制作技艺的传授和宣传,

每年都会参加全省各地非遗项目展示活动,

建成省级裹蒸制作技艺传承基地,

提升肇庆裹蒸的知名度。

△图源 肇庆市文化馆

如今,裹蒸已成为肇庆的名片,

不仅是一道美食、

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过年去探亲,

别忘了捎上几只裹蒸哦

更多网络中国节·端午手抄报(网络中国节·端午绘画报简单)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