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小提质粒和大提质粒哪个好(小提质粒和大提质粒有啥区别),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小提质粒和大提质粒哪个好(小提质粒和大提质粒有啥区别)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小提质粒和大提质粒哪个好(小提质粒和大提质粒有啥区别)

提质粒是分子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实验操作。现在都用试剂盒,一般采用的是强碱裂解法,所以常见试剂盒质粒提取步骤大同小异,试剂配方也大同小异,但不见得用试剂盒能提取到特别好的质粒,很多时候,试剂盒的说明,只是让你提取质粒不失败而已,想要提取质量更好的超螺旋态质粒,一个关键字:快。以下这个是快速版本。

一、质粒的提取步骤

1. 取通过单克隆过夜培养的新鲜菌1.5-5ml到新EP管,6000-8000rpm离心1-2min,尽量去上清(看菌长的情况怎么样,一般会养多的,所以低速离心,多丢掉点上清乃至混有上清的菌体也没关系,浪费就浪费了);

2. 取冰盒,放入加了适当浓度的RNase酶的P1 buffer,在收集的菌体沉淀中加入250μl的P1 buffer,并用移液枪打匀(低速其实就是为了方便三下就迅速打匀,高速离心有轻微伤害,且打匀稍微费点劲而已);

3. 再加入250μl的P2 buffer,温和地上下颠倒5-10次混匀,会有黏液状出现(像果冻一样,注意不要剧烈震荡混匀,有损伤,且可能导致基因组DNA断裂污染质粒,完全可以不静置,裂解时间长了有损伤);

4. 迅速加入350μl的P3 buffer,再轻柔地上下颠倒5-10次混匀(迅速加P3和速度不要太快的混匀不冲突,剧烈震荡有损伤);

5. 有白色絮状或块状出现,12000rpm离心5-10min(这里可以高速一下,免得吸取上清把蛋白等吸进去了,所以,吸取干净的上清就行,和之前一样,浪费了一些就浪费了,不要执着全吸走,我们要质量高的质粒,而不是要多的质粒);

6. 转移全部上清液到吸附柱,4000-6000rpm离心30s-1min,弃废液(这里最好低速离心,充分让吸附柱吸附,所以看吸附柱情况调整转速和时间);

7. 加入500μl pH=7.5的washing buffer至吸附柱中,4000-6000rpm离心30s-1min,弃废液(同上,低速慢慢洗);

8. 重复7步骤再洗两次,如果要去除盐类,可以停留1-2min再离心(加洗液);

9. 空柱12000rpm离心3-5min(这里一定要高速离心,去掉吸附柱里的残留液体,主要是酒精);

10. 转移吸附柱到1.5ml新EP管,常温或加热开盖放置15-30min,挥发干净剩余酒精(也别太高温或者时间太长,没酒精味道就行);

11. 轻轻加入65℃,40-50μl左右预热的EB buffer或者ddH2O至吸附柱覆膜中央,静置2min,再12000rpm离心30s-1分钟,留清液(一般,我们用去离子水就好了。免得后续质谱什么还收到残留胍盐影响);

用Nano drop 2000 测量DNA含量,符合要求则进行下一步的比如电泳验证,酶切等实验。

二、提取质粒的说明:

1、P1中葡萄糖增大粘度,减少机械剪切力,防止DNA 断裂并保证菌体悬浮;EDTA是螯合剂,与金属离子结合,尤其是钙镁离子,降低DNase对DNA的降解。

2、P2中NaOH与SDS可裂解细胞,并使DNA、蛋白变性并形成交联网状结构而沉淀去除,碱性太强,所以不能时间太长,没必要静置,也不要剧烈震荡,断裂的基因组DNA碎片很可能会和质粒混在一起;

3、P3中醋酸钾缓冲液主要是中和NaOH,且醋酸钾与SDS作用,反应生成十二烷基硫酸钾并带动蛋白质沉淀,然后闭环质粒可以复性,但DNA不能复性;

4、wash buffer主要是清洗掉多余的盐离子,所以可以用移液枪环绕吸附柱冲洗,而洗液里的乙醇会影响后续的酶切或测序反应,所以要空柱离心;

5、配方不同,用的柱子也不同,大概要看一下使用的试剂盒,我上面写的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有的试剂盒就没有葡萄糖,有的就挪动了胍盐,有的有盐酸胍,有的Tris base和Tris HCl混合调整,或者调整了EDTA二钠都有可能。

三、操作注意事项:

0、质粒的试剂都可以自己配置,可以去分子生物学上查,大概是pH适当调整,P1大约调整为8,WB调整为7.5,EB调整为8.5。

1、质粒提取中,要用新鲜的菌液,可以多次提,处于对数期的菌质粒提取率最高,过度培养的菌可能存在菌死亡有杂质,细菌老化且DNA降解,菌液量也要适当,不然容易裂解不充分,严重影响得率和纯度,所以,不必要提取那么多的质粒,干吗用?可以用,够用,质量好就行了;

2、质粒提取中,P1 要悬浮好菌体,要低温保存,不然也影响质粒提取效率,P2里有SDS和氢氧化钠,是利用强碱来裂解DNA并释放质粒,所以时间不能太长,且要温和的颠倒混匀,且不能超过5min,否则可能把DNA也裂解成短片段分子,从而混杂在质粒中;

3、加入P3,操作多个样品时,最好每加一管就混匀一管,P3加入后能恢复pH,产生的絮状块状沉淀主要是蛋白质,被裂解的质粒仍然能还原,但DNA不能。离心后如果还有蛋白悬浮物,可以再次离心,或者延长离心时间,两者我都试过;

4、WB最好pH为7.5,洗脱时最好将移液枪斜着加入,可以去除管壁盐分,避免直接垂直加对覆膜有影响,以免降低抽提效率,也可延长洗脱时间,增加洗脱效果;

5、一定要空柱离心,残余酒精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质粒得率,也可以空柱离心后再开盖挥发酒精到无味道,增加得率;

6、最后加PH=7.5-8.5的EB或者水,用的体积也对回收有一定影响,预热的EB或偏碱性的去离子水能增加溶解效果,且要加在覆膜中央。室温静置2min,也能增加质粒抽提得率。

7、通常离心时间长一点不会有太大问题,而离心时间不够,容易造成抽提失败,我个人通常在蛋白沉淀时高速离心到8min,以便沉淀完全,空柱高速离心3-5min,其余离心去除溶液通过吸附膜,其实低速30s-1min都够了,自己可以调整,经过实验验证,影响都不大,在使用质量偏差的离心管时,也要注意过高的离心速度也可能导致吸附柱损坏;

8、用Nanodrop检测结果时:

8.1 一般来说,260为核酸,280为蛋白质酚类,230为碳水化合物、多肽等杂质,320或340为溶液样品的浊度和其他因素,应该接近0,如果不是说明有悬浮物。且A260/280比值在1.8-2.0之间,纯DNA的比值为1.8,纯RNA为2.0,A260/230比值大于2.0,如果比值小于2.0,说明被糖类、盐类或有机溶剂污染。

8.2 当 0.5%BSA蛋白质污染时,A260和A280的数值都下降,其结果是260/280的比值略微下降。但同时,蛋白残留会导致A230的数值明显上升,进而显著影响260/230的比值。也就是说,如果样品的260/280比值略低于标准值,但260 /230下降明显,那么就应该考虑污染原因是蛋白残留,而不是胍盐残留。

8.3 酚的最大吸收峰在270nm。酚的残留会增加A230、A260和A280的数值,同时酚的吸收峰与核酸的吸收峰合并后,最大吸收峰会出现在270nm附近。因此当样品最大吸收峰会出现在270nm附近,且260/280=1~1.5, 260/230=1~1.5,那么污染原因就应该考虑是酚残留。

8.4 胍盐会在小于230nm处产生大的吸收峰,进而显著影响260/230比值,但胍盐残留不会影响A260、A280的数值,以及260/280的比值。也就是说,如果核酸样品的260/280符合要求,但260/230<1,那么污染原因就应该考虑是胍盐残留。

最后,提质粒一定要快,快就是王道。

更多小提质粒和大提质粒哪个好(小提质粒和大提质粒有啥区别)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