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描写社日的古诗词,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描写社日的古诗词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本文目录

古诗《社日》急?

王驾《社日》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古代劳动人民不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这样的节日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在社日到来时,民众 *** 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非常热闹。宋代诗人杨万里《观社》有生动描写:“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最可怜!虎头豹面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晌癫!”王驾这首《社日》写法却完全不同,它没有一字正面写作社的情景,却也写出了这个节日的欢乐,而且远比杨万里的那首诗脍炙人口。

  诗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鹅湖山,在今江西铅山县境内,这地名本身十分诱人。湖的得名使人想到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春社时属仲春,“稻粱肥”,是指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外风光是这样迷人,那么村内呢?到处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联系第一句描写,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所以一、二句虽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两句也没有写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告诉读者,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扉”这个细节描写是很有表现力的。同时,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后两句写“社日”正题。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向晚。同时,村里植有“桑柘”,可见养蚕也搞得不错。遣词用语体现出诗人的艺术匠心。春社散后,人声渐稀,到处都可以看到一种情景,即一些为庆祝社日而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这种情形之普遍。不正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 *** 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与绝句短小体裁极为适应,使人读后不觉其短,回味深长。当然,在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一般不可能象此诗所写的那样好,诗人显然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但也应看到,在自然灾害减少、农业丰收的情况下,农民过节时显得快活,也是很自然的。

社日谢逸古诗意思?

《社日》是北宋诗人谢逸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写社日春景,描写了微雨中柳叶与溪水;颔联写春社上的活动,煮茶品饮,烹芹为羹;颈联用典,表示决不听人劝而改变隐居初衷;尾联写田园之景,亦显示了诗人悠然自得,乐在其中。全诗写景细致,形象鲜明,趣味盎然。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社日

作者

谢逸

出处

《全宋诗》

作品原文

社日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

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

饮不遭田父,归无遗细君。

东皋农事作,举趾待耕耘。

乡村和谐的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王驾《社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乡村四月》

社日王驾古诗注音?

《社日》拼音版注音

王驾

é hú shān xià dào liáng féi ,

鹅湖山下稻粱肥,

tún zhà jī qī bàn yǎn fēi 。

豚栅鸡栖半掩扉。

sāng zhè yǐng xié chūn shè sàn ,

桑柘影斜春社散,

jiā jiā fú dé zuì rén guī 。

家家扶得醉人归。

形容社会人的诗句?

古代的《社会人》,是在社会上到处闯荡,也可以说是游走江湖的人。这种人,三教九流,成份相当复杂。举例如下。

有些身份的名人,被称为《居士》。

游历名山大川的,象徐霞客,是《旅行家》。

社会上的混混儿,占山为王的士匪草寇。

能为人治病的郋中。能为人相面,街上摆个桌子的算命先生。

到处表演武艺的壮士。临时就地表演的戏班子。

表演魔术杂耍的。敲锣耍猴的。挑挑剃头,磨刀的。……

宋代画家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各种社会上的人,什么都有,而且栩栩如生。

有哪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

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辛弃疾词《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 *** ,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清明 阳历四月五日是清明节。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七夕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人主张将“中国的情人节”定为“七夕”。 杜甫《牵牛织女》诗:“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风俗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关鸡叫的诗词?

1、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明.唐寅《画鸡》译文:它的头上鲜红如红花怒放的帽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它是一只白鸡所以满身雪白走过来。

2、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唐.王驾《社日》译文:鹅湖山下,庄稼长势喜人,家家户户猪满圈,鸡成群。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宋.陆游《游山西村》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4、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原文】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译文】雄鸡啼鸣京城曙色光寒,莺啼婉转皇宫春色正阑。宫殿报晓钟声催开万户,玉石台阶仪仗拥簇千官。花迎朝臣佩剑繁星初落,柳拂旌旗仙人盛零未干。只有凤凰池上舍人诸客,阳春高雅一曲和歌皆难。【赏析一】《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和诗。首联从宏大处开篇,充分展示皇宫的富丽之象,同时暗示天下大治的兴旺和繁华。颔联写春已降临,一派升平之景象,反映了诗人渴望唐朝中兴的心境。以景寓情,蕴藉深沉。颈联着力渲染上朝的情景,展现了一幅繁华的上朝盛况,盛唐气象,跃然纸上。尾联点出酬和之题,表示谦卑,恭维对方而又不失礼仪和雅致,有浓厚的宫廷诗痕迹。这首诗押韵奇险,对仗精工,辞藻富丽堂皇,是一首很好的早朝诗。

5、顾况《过山农家》【原文】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译文】当我走过横跨山溪上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我;来到农家门前,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鸡在咯咯鸣叫,像是在欢迎来客;山农陪伴我参观焙茶,深表歉意地说,不要嗔怪被烟薰了;到打谷场上,山农为天晴可以打谷而欣喜不禁。扩展资料:《画鸡》是明代诗人唐寅为自己的画作题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公鸡的威武,写出了它的高洁。把鸡这种家禽的神态气质和报晓天性展现的淋漓尽致。它平时不多说话,但一说话大家都响应,由此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抱负,从此诗还可看出诗人“不避口语”的写诗特点,富有儿歌风味。《画鸡》是明代中后期时诗人为自己所画的一只大公鸡所提的诗,诗人画完这只高昂的公鸡后写好这首诗。

更多描写社日的古诗词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