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大概你不知道,这句话还有后半句:
“恋爱进入倦怠期,要么是感情升华的时刻,要么是感情决裂的开始。”
因为所谓倦怠期,其实是两个人真正冷静下来审视对方、体验感受以及判断合适与否的阶段。
比起暧昧期的微醺朦胧,热恋期的上头盲目,磨合期的相爱相杀,倦怠期才是真正坦诚相待的时期。
像一瓶饮料,只有在不冷不热的时候,你才能尝出它的本味,才知道它究竟适不适合自己的品味。
也许它轰炸味蕾,让你连连点头;也许它表现平平,再也没有了当初在口渴时,从冰箱拿出来之后一饮而尽的畅快。
因为倦怠期,往往伴随双面属性。
它具备日久见人心的优势,比如:
1、新鲜感流逝,日常感剧增
生活终归是由平凡重复的日常琐事组成的,度过了年少热血的青春期,绝大多数成年人还是更希望感情能在土壤中开花,平淡中寻幸,也早就看懂了真正的爱情并不只是冲动上头的天崩地裂,还有日常中由点滴堆积起来的信任。
而倦怠期,正是日常感暴增、关系真正落地的时期。也许你很难从中感受到昔日的心动浪漫,但却多了踏实安全。
它让你相信,自己真正身处亲密关系中,真正是除了自己之外的另一个角色,具备另一个人的责任感。;
2、回忆的累积,依赖和习惯的养成
很多时候,你之所以离不开一个人,不是因为这个人有多好,而是因为自己付出得太多。付出太多,就不舍扔掉,宁可继续纠缠着受伤,也不甘心放手,总觉得自己应该收支平衡,得到的结果不止于此。
所以,倦怠期注定是此前所有阶段都无法触及的成本最高值。每一次美好,每一次争吵,每一次付出的眼泪和欢笑,无一不是你投入的成本。
这些成本塑造的结果,就是回忆、依赖和习惯,是深入骨髓的浸透,是不知不觉的捆绑。
3、高默契度,不可替代性增加
不知道你发没发觉,一段亲密关系,往往“心动”和“舒适”不能兼得。
你越投入,越喜欢,越觉得爱得死去活来,这段关系就越令你不自在,令你患得患失、自我怀疑、陷入抑郁。
反之,当感情发展到了稳定期,心动变少了,但默契变多了。你的情绪更加稳定,情感更加成熟,相处更加自然。
也正是因为这样,你以为是感情不如从前了——但其实,当你试图更换接触新人,还是会发现任何人都不如现在的关系更舒适、更默契。
循序渐进地关系递进,看似不痛不痒,实则无法替代。
而倦怠期的另一面,也存在麻木成性的劣势:
1、彼此了解度加深,阴暗面暴露
老话常说“多说多错”,亲密关系也同样。
了解得多,往往也代表着所看到的缺点增多。
而当初不够了解时候,相互之间远远观望,你只看到他帅气干净的外表,但看不到他烟酒成性的习惯,他也只闻得到你清幽客人的香味,但没领教过你任性多疑的个性。
你们都觉得彼此不错,因为那浅浅的一层面具,还不足以描述一个真正的个体。
随着逐渐了解加深,缺点逐一暴露,你会不断感到打击和失落,对方也是一样。如果再遇到些日常琐事引起的感情危机,两人的关系很容易就命悬一线。
2、判断客观是非的能力增加,更不容易被感情影响
如果说热恋期是持续上头,那倦怠期就是连续下头。
当初那些令你盲目冲动的荷尔蒙激素终归要平复,那些蠢蠢欲动的心情也在重复中麻木,被感性蒙蔽的那层理智,也会在现实中逐渐冷却,变得清晰。
感性的幻境破灭了,双方就会用客观标准——甚至是比客观标准更高的标准去要求和判断对方。于是对彼此挑剔不满、贪得无厌是常有的事。
3、平淡生活缺少 *** ,缺乏恋爱感
所谓七年之痒,就是对平淡和麻木的反抗。
甚至在许多感情不错的情侣之间,也不乏为了“追求 *** ”而决裂的人。
因为平淡久了,就麻木了,连吵架都觉得费神,失去了当初轰轰烈烈的恋爱感,就会被认为是自己“不爱了”。
之所以成为“倦怠”,也是这个原因。
倦了,厌了,腻了,再好也很难入眼了。
由此可见,“倦怠期”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
没有天生合适的两个人,但只要足够相爱,一起努力,倦怠期的确可以让感情从“喜欢”升华为“深爱”;
但稍微出现一点纰漏,倦怠期也相当容易一拍两散,不堪一击。
正因为它的脆弱,同样也奖励了安全度过这一脆弱期的所有人,更高尚、更坚固、更默契的关系。
我是深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书籍《非暴力沟通 · 两性篇》译者,大连市心理协会会员,34岁,已婚已育,愿意分享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