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 *** 的自然景观介绍( *** 的自然景观特征),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 *** 的自然景观介绍( *** 的自然景观特征)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 的自然景观介绍( *** 的自然景观特征)

青藏高原上,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风俗,都和内地有着重大的差别。所以,在高原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独特的事物,足以让没有去过高原的人耳目一新。

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别,高原才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旅行者的到来。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去往别人活腻的地方,不正是旅游的精髓吗?

一、蓝天白云

我知道,我列出来的第一个景观缺了点创意。没关系,有人肯点赞就行。

没去过高原的人不理解:只是多云天气,哪里都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啊!不过去过高原的都懂:高海拔地区的蓝天白云,真的不一样!

因为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灰尘、水气都非常少,所以空气格外通透。大晴天里,站在山上向周围张望,只要没遮挡的地方,不管多远都能看见。

所以, *** 的天空格外纯净,蓝莹莹的。 *** 的云朵也看起来非常明朗,边界分明,不像低海拔的云那样模糊。

下面两张图,大家可以对比一下。

低海拔的山景

高海拔的山景

二、玛尼堆

玛尼石就是刻着符文的石片,是藏区非常常见的东西。

上面的文字都是藏语,内容一般是佛教三世如来的六字真言,但也有刻神像或各种吉祥花纹的,甚至可以是与宗教无关的生活内容。其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六字真言里的“嘛呢”二字。刻玛尼石的目的可能是祁福、转风水、积善、超度亡灵等。

玛尼石摞起来,就是玛尼堆了。把玛尼石堆起来的缘由,可能是镇邪、积功德、接受神灵庇护等。

当然,我们也能经常见到普通石头堆成的玛尼堆,石头上面什么也没刻。

藏族人在经过一个玛尼堆的时候,习惯在上面添一块石头,所以玛尼堆一般来说会越垒越高。当然,这也是无字玛尼堆的成因,毕竟谁会出门打个酱油还要带一套雕刻工具呢?

刻玛尼石是从象雄的苯教流传下来的习俗,但已成为藏传佛教的传统。

玛尼石在全部藏区都可以看到,但这种文化最兴盛的地方是川、甘、青交界的那一片区域,那里生活着为数众多的石刻艺人。在那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寻常的玛尼堆,甚至可以看到蔚为壮观的石经墙、石经城。

尤其是偏远的四川石渠县,简直是玛尼石文化的首都。

同时, *** 常见的摩崖石刻,与玛尼石刻渊源很深,可以说是同一批艺人雕刻的。

三、转经筒

佛教徒认为,念经就是修行的一种方式,可以为自己积累功德。

不过,经念多了难免口干舌燥的,又累又难受。所以,不知道是哪个藏族先民灵机一动,发明了转经筒。

转经筒又叫玛尼经筒,把经卷装在里面,随经筒转动。信众转动经筒一周,便当做诵经一遍,省时省力。所以,不管什么样的经筒,里面是一定要有经书的。

转经筒的类型繁多,五花八门。最常见的转经筒是手摇的那种,在转经道上走的人几乎人手一个。另外,在藏区我们还能看到转经道上固定的一排排的转经筒、小河边水力推动的转经筒,甚至于高耸入云、需要很多人合力才能堆动的巨型转经筒。

在最近的二十年里,藏区的很多地方掀起了建大型转经筒的比赛,世界第一转经筒的称号,十年间数易其主。目前最大的转经筒是甘肃的娘玛寺的转经筒。

四、摩崖佛像

自驾在藏区,我们经常会看见路边的山崖上刻着佛像,还涂饰着鲜艳的颜色。

可以看到,从形象到配色,藏区和地内的佛像都存在着重大的差别。

最著名的摩崖佛像,应该是 *** 药王山的佛像,其规模、佛像数量都是藏区首屈一指的。

五、磕长头

走在路上,我们时常会见到磕长头的人。

磕长头是藏传佛教里最虔诚的礼佛方式。磕长头时,朝圣者需要做到真正的“五体投地”,并且嘴里要不等地念咒,此外还要做到心诚、无杂念。磕长头者绝不“偷工减料”,如果要暂时中止,他们会在地上做记号;过河前,先估计河宽,磕够了再过河,如此这般。

事实上,磕长头的礼仪形式,是汉族的跪拜礼传到 *** 后,由藏传佛教加以改进而成的。

一般来说,磕长头是围着寺院顺时针转(也有绕着其它具有宗教意义的事物转圈的),三步一磕,类似于转经。

磕长头也可以是单次的礼佛方式。例如,佛教徒见到佛像,就倒身下拜,形式也是嗑长头。

最难能可贵的是长途磕长头。朝圣者不惜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行程数千公里,坚持三步一磕,风餐露宿,朝行夕止,不达目的地誓不罢休。

长途磕长头,一般是去往 *** ,也有去往其它圣地的。

磕长头者,一般是偏远地区的牧民和出家的喇嘛。而经济较发达的 *** 、林芝等城市的藏族同胞,因受现代文明影响,做这个的已经不多了。

另外,磕长头的,还有极少数汉地的佛教徒。前些天就有一个汉地和尚磕长头磕到 *** ,用时达8年之久。

6、独特动、植物

高寒地区环境较为独特,只有适应这种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所以,高原上有很多独特的物种。

最吸引游客目光的动物,是长着一对长长的尖角、披着一身黑色长毛的牦牛。这是 *** 最常见的牲畜。

一些平原也有的生物,在高原上也会产生一些和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从而形成独特的品种。例如,藏山羊、藏獒等。

至于野生动物,那就更多了。稀有动物不说了,反正大数人去 *** 也见不到。我们在藏区经常见到的动物还有鼠兔、旱獭、秃鹫等。

藏区独特的植物也很多,当你认真去观察一片草地,你会发现大多数植物都是内地见不到的。不过很惭愧,绝大多数我都叫不出名字。

七、红石

红石是藏区的一种独特事物。它外表呈亮丽的橙红色。这种颜色不是石头的颜色,而是附着在石头表面的一种藻类的颜色。这种藻类富含胡萝卜素,因此呈现橙红色。

产生红石的条件比较苛刻,需要较高的海拔、洁净、湿润的空气、较少的阳光照射等等。人们只能在2100米以上的海拔高度上才会找到它们。一般来说,它们多出现在青藏高原那些水流平缓的溪流旁边,那里往往生长着茂密的草丛或灌木丛。

所以,红石是有生命的东西。就算你觉得好看,也不要把红石带走,因为它就会很快死去,变成一块黑色石头。

八、藏传佛教的佛寺

在藏区,最豪华大气的建筑、建筑群,肯定是佛寺。人们去藏区旅游,往往也会去一些佛寺的,例如大昭寺、塔尔寺、哲蚌寺等。

藏族人几乎全民信佛,信得又极虔诚,所以给佛寺的供奉也极为慷慨。许多牧民,即使自己过着清贫的生活,也要把尽可能多的财物奉献给佛寺。而那些拥有数百头牦牛的富裕牧民,很可能会给佛寺献出数目惊人的财富。

藏区的佛寺,既有 *** 本土特色,又吸收了印度和唐朝建筑的特色。这些佛寺数量众多,且规模宏大,装饰精美,可谓是金碧辉煌,让人叹为观止。

九、雪山

如果你认为有雪覆盖的山就是雪山,那么只要有山、会下雪的地方,都有雪山。不过,当春季来临,大部分的山上的雪,都会化作 *** *** 细流,奔向大海。

*** 也不例外。冬天里, *** 几乎所有的山都覆盖着白雪。等到天气变暖,雪就会慢慢融化。不过,在 ***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别明显,一座山的山顶和山麓气温相差好多。温度变暖时,雪线就逐渐上移。

但在 *** ,有许多高山上的雪,是终年不化的。大家所说的雪山,一般都是指这种高山。新疆等地也有雪山,不过海拔最高的 *** ,仍然是最好的看雪山的目的地。

如果你不介意雪是不是终年不化、好看就行了,那么你最好春天进藏,这时候不怎么冷了,但是还有大量的高山积雪还没化,这是欣赏雪山的最佳季节。

十、经幡

在经过一些高山垭口或佛教圣地时,我们都可以看到随风飘扬的、五颜六色的经幡阵。此外,许多藏族民居的大门上也有少量的经幡。

人们挂经幡的目的,是祈福祛灾。

走近细看,我们会发现经幡上印着密密麻麻的经文,有些还带着各式各样的图案。经幡的颜色以及颜色的排列顺序,都是有讲究的(一般是蓝、白、红、绿、黄的次序)。

美丽的经幡阵,配上本就十分美丽的自然风光,往往形成让人动容的美丽画面,也会成为旅行者乐于拍照的对象。

藏区还有哪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独特景观呢?欢迎大神们补充。

更多 *** 的自然景观介绍( *** 的自然景观特征)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