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辞旧迎新岁,春意满山河 感恩(迎新春山河锦绣辞旧岁),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辞旧迎新岁,春意满山河 感恩(迎新春山河锦绣辞旧岁)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辞旧迎新岁,春意满山河 感恩(迎新春山河锦绣辞旧岁)

寒梅雪中尽,春风柳上归。辞旧迎新又一岁,不知不觉中我们送走了鼠年,迎来了牛年。年已经越来越近,年味儿也越来越浓。团圆守岁、贴春联、发红包、看春晚……小时候最期待的一件事就是过年了。那么大家知道三国时期的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吗?今天卧仔就和大家一起乘坐时光机去看看!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汉代以前都是没有春节这一说法的,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正式确定农历的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开始,春节开始定型。而在这之前的新年第一天一般被称作元旦或者元日。演义中,刘备前往北固山甘露寺求亲就是的时间点就是元旦前后。

陶元潜《三国食货志》中写道:“三国时饮酒之风颇盛,南荆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饮。”

《初学记》中记载:“正月之朔,是谓正日。……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斛举寿,欣欣如也。”说明在三国时期过元旦的时候,子孙后辈要向长辈敬献花椒酒。如果出门拜贺,人们通常需提上一坛柏酒。柏酒也是当时一种供元旦饮用的酒,用柏树叶浸泡而成,又名柏叶酒,寓意着松柏常青,蕴含了美好祝愿。在家喝花椒酒,出门送柏酒是当时的习惯。

所以,如果要在三国过元旦,你就要按照上述所说的入乡随俗,在家喝花椒酒,出门送柏酒。

可能有小伙伴要问了,元旦佳节饮屠苏酒似乎也是我国春节传统习俗之一,而屠苏酒好像又是华佗发明的,那三国时期的人们在过年的时候没有这个习俗吗?在这里卧仔给大家小小科普一下~屠苏酒的配方确实是出自华佗没错,不过是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然后历代相传,饮屠苏酒才成为了过年的风俗。所以,三国时期过年的时候是不饮屠苏酒的。

既然说到过年,自然绕不开年夜饭,三国时候的人们也不例外。

每年岁首元旦,君主便举行大规模的宴会,首先是进行受贺仪式,公侯大臣分别向君主敬献贺礼,二千石以上升殿称岁,然后共同作乐宴飨,即兴赋诗。

曹植曾写下过一首《元会》:“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尊卑列叙,典而有章。衣裳鲜洁,黼黻玄黄。清酤盈爵,中坐腾光。珍膳杂遝,充溢圆方。笙磬既设,筝瑟俱张。悲歌厉响,咀嚼清商。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室荣贵,寿考无疆。”这首诗鲜明刻画出了当时元旦时候人们举办华美盛宴的场景,冷盘、热菜分层推上,君臣一堂,其乐融融。曹植是当时的贵族阶级,他的诗歌非常具有代表性。

在必要的吃喝之外,三国时人们格外看重的一个仪式活动就是祭祀。“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祀在戎之前,这说明祭祀对于安邦定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重视祭祀祖先,是中国礼仪的显著特点。这是因为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品德,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维护宗法社会的稳定,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因此,祭祀先祖也是三国时期人们过春节最重要的事。

但执着于仪式也有可能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公元249年元旦,曹爽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听丁谧、桓范等好言劝谏,执意带着全家出洛阳城祭祖,沉浸在郊外的春节祭祀盛典与打猎的喜悦之中。结果那厢司马懿一直韬光养晦,趁着这次祭祀,夺走了魏国的政权。

三国时期的祭祀习俗中往往会用到馒头。而如今在我国北方,人们喜欢在春节的时候蒸馒头。那么大家知道馒头是怎么来的吗?其实这还与诸葛亮有关系。

明人郎瑛《七修类稿》中写道:”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 宋朝的《事物纪原》、清朝的《谈征》中也称:“盖蛮地人头祭神,武侯以面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吃的馒头的演变过程了。

其实三国的春节习俗同现在相比也没有多特殊,只不过我们保留了其核心思想,删去了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不过三国的春节过法我们恐怕是体验不上了,但可以来以三国时代作为背景的策略游戏《卧龙吟》中一起过春节!

金牛贺岁迎新春,喜气洋洋过大年。在牛年伊始,《卧龙吟》也推出了一系列新春活动,等待大家来参与!牛年限定皮肤、牛年绝版头像、牛气冲天礼盒……多重好礼就在这个春节等您来领取。2021年,《卧龙吟》再书策略传奇,邀您共创天下大业,看硝烟再起,问鼎巅峰!

更多辞旧迎新岁,春意满山河 感恩(迎新春山河锦绣辞旧岁)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