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三国时期的风俗有什么(三国时期的礼节),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三国时期的风俗有什么(三国时期的礼节)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三国时期的风俗有什么(三国时期的礼节)

导语:三国历史大杂烩系列, 是本人原创作品,目前共有六个板块:三国战役大盘点、三国人物那些事、三国人物高手猜谜、青梅煮酒品三国、三国兵法大串烧、三国外交与战争。本文为青梅煮酒品三国第2期。

上期我们讲了三国时期的春节,平民百姓和达官贵人年夜饭都吃了啥,那么讲了那么多关于吃的方面,这一期我们就来讲讲除了吃,过年还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事呢?好,现在就跟随我一起穿越到三国吧,哈哈哈......

首先,过年嘛,总是要说春节祝福语的,现在的人们过春节总会说“新年好,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等等的祝福语,那三国时期的人们会怎么说呢?举个比较有意思的例子,在中国古代用来祝福的词语中,有一个成语一直沿用至今,那就是“五福临门”,按我们现代人的理解,五福就是福、禄、寿、喜、财,但是古人可不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在《尚书·洪范》中就详细地描写了这五福到底是哪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诸葛亮一家过春节时的情景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五福的第一福就是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第二福是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第三福是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第四福是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第五福是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五福合起来才能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一分开可就不美妙了。比方说,有的人虽然长寿而没有福气,有的人长命百岁而贫穷度日,有的人富贵而短命,有的人为贫穷而烦恼,有的人虽然富贵但十分操心,有的人富贵长命而最后却天降横祸不得善终……人生境遇多得不胜枚举,这些只是单就五福的变化来说,只有五福全部临门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说古人才会在春节时说这种祝福语。

曹操一家过春节时的情景

其次,过春节最让小朋友们感到开心和喜悦的东西是什么呀?当然就是红包啦!因为过年时小朋友们除了可以吃好吃的玩好玩的,最期待的事情当然还是希望拿个压岁钱。那三国时期有压岁钱吗?其实早在汉代就有了压岁钱这个说法,不过那时候不叫压岁钱,而叫做厌(发音跟压是一样的)胜钱 。因为厌胜钱相当于是一种纪念币,上面一般都会刻些吉祥话什么的,它不是有印上五株的那种汉朝官方流通货币,你要拿这个去交学费,校长估计都得白你两眼。

而在汉代最常见的流通货币主要还是五铢钱,我们今天的100块钱放到汉朝,那玩意儿就叫做直百五铢,就是说这一个直百五铢,就等于是100个五铢钱,所以在西汉和东汉中间夹着的新朝,也就是王莽时代,才有一刀平五千的说法,也就是说这一口刀就等于是五千块钱。东吴的孙权更狠,他那边直接就玩什么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两千,甚至连大泉五千的都有,我的天,人家好歹还是一口刀才算你5000块钱,你这一个铜板就算你5000块钱,这不明摆着坑人吗。

孙权:打合肥打不了,捞点钱还不行吗?

最后我们再讲一下古代春节必备的环节——祭祀,三国时期也一样。这祭祀可是每年古人过春节的时候必备的环节,重视祭祀祖先,是中国礼仪的显著特点。这是因为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品德,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维护宗法社会的稳定,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因此,祭祀先祖也是三国时期人们过春节最重要的事。

不过,如果太执着于仪式,也有可能会闯祸:公元249年的春节,曹魏大将军曹爽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听丁谧、桓范的谋士的劝谏,执意带着全家和小皇帝曹芳到洛阳城郊外祭祖,沉浸在郊外的春节祭祀盛典与打猎的喜悦之中。结果一直装病韬光养晦的司马懿,趁着这次祭祀,夺走了曹魏的政权。

三国时期官员带着百姓祭祖的场景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虽然三国时期已经距离我们现在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我们依旧能从史书的记载和诗歌中体会到三国时期的春节是怎样的热闹,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都是一样的。

请小伙伴们继续关注“三国历史大杂烩”系列文章,有好的建议,或想更多了解三国知识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我看到一定会第一时间回复,也请小伙伴们长按点赞三连(点赞、推荐+关注)哦~

愿所有看我文章的小伙伴们眼角带着笑,容颜永年少~

更多三国时期的风俗有什么(三国时期的礼节)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