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春节即将如期而至,但一些传统的过年习俗正在慢慢消失。在生活节奏匆忙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那些散发着独特魅力的老讲究了。有年俗,才有年味儿。大力嬷嬷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回味记忆里的那些有趣、生动的过年习俗。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 *** ,所以从“小年”这天开始
全国人民就要“忙活”起来喽~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二十三,糖瓜粘”。按照习俗,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一定要吃糖瓜、关东糖。这是因为传说在腊月二十三,每家的灶王爷都要回天庭向玉帝禀报这一年家里的情况,而又甜又黏的糖瓜能“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于是,人们会把糖瓜或关东糖摆放在灶台上祭灶王爷。由于祭灶的形式隆重又有趣,所以这一天也称为“小年”。
其实,我国传统上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但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都是在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就提前一天过“小年”了。而在南方大部分地区,至今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传统。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因为腊月二十三是家里神明的“归天日”,而在第二天搬移物件或砂尘乱飞就不怕冲犯家中神明了。所以二十四这天被定为年前大扫除的时间,房前屋后要彻底打扫,衣被用具也要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在过去,人们到了腊月二十五便开始磨豆腐,供春节期间食用。豆腐谐音为“兜福”、“多福”,也寄予了吉祥如意的好兆头。虽然,现在已经不用亲自推磨做豆腐了,但到了腊月二十五这天,还应“按规矩”买块豆腐做菜。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二十六,去买肉“。根据习俗,这一天是上街买猪肉的日子。因为在过去,人们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才能好好吃顿肉。
除了置备猪肉,腊月二十六这天,人们还要沐浴,清洗衣物、床上用品,甚至连家里的猫窝、狗窝、鸡鸭棚也要打扫干净,这叫“去晦气”。虽然腊月二十四已经打扫过房前屋后了,但腊月二十六的这次打扫有“总结”的意义,这天扫洗完毕,就准备干干净净过大年了。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
腊月二十七是大家出门采买年货的日子。这是因为距离除夕咫尺之遥,需要把所有需要的物品置办齐全。
此外,腊月二十七还要宰杀自家的公鸡,以备作为年夜饭的食材。因为“鸡”同“吉”,有吉利、吉祥的意思。而且杀鸡也是有讲究的——杀好的鸡,不在当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点,保证节日期间天天都能在餐桌上见到鸡,这样才算圆满。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按照老讲究,过年间忌蒸、炒、炸等炊事,因为“蒸”同“争”,“炒”同“吵”,“炸”同“炸(四声)”,均属不吉,所以人们要在腊月二十八这天趁早蒸够全家过年所食的主食。北方的主食以馒头为主,南方则是年糕。
此外,腊月二十八还要贴年画、贴窗花、贴春联等,红红火火的颜色让福气不请自来。所以贴春联也是有讲究的。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腊月二十九是上坟请祖的日子,有了祖先的艰苦奋斗才有后辈的衣食无忧,因此在除夕的前一天,人们会以隆重的仪式告祭祖先并“邀请”祖先“回家过年”,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而且,自腊月二十九开始,家中每顿饭前都要用最好的食物和菜肴先供奉各位神灵和先祖灵位,然后全家人才能食用。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
“大年三十熬一宿”。依照过年习俗,大年三十晚上人们要“守岁”,放炮竹,因为传说中名为“年”的怪兽,每到除夕之夜就会来祸害人间,所以大家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打消困意,等待着黎明的到来。同时燃放鞭炮,吓跑“年”。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有讲究。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芥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人们还会在饺子里放一枚硬币,吃到的人未来就会财源滚滚(在过去,饺子要在夜里十二点整的时候吃,这样才能在“交子”时刻感受辞旧迎新的喜悦)。剩下几道菜也有特殊寓意和讲究,鱼不能吃完,因为要“年年有余(鱼)”;年糕取“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芥菜)则是寓意长寿。华南除了有鸡、烧肉,还有发菜、蚝豉等,寓意“发财(菜)好(蚝)市(豉)”。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汤锅。
大年初一,拜大年
大年初一是拜年日。这一天清早,要给家中的长辈扣头拜年,长辈还要给晚辈“压岁钱”。晚辈给长辈拜完年后,再到亲朋家拜年。
正月初一还要吃大年三十夜里包好的素饺子,取“平安素净”的意思,而吃前一天包的饺子则表示“家里年年有余粮”。要注意的是,从初一这天开始,家里就不能扫地倒垃圾了,否则会扫走“福气”和“财气”。
大年初二,回娘家
回娘家,又称“走娘家”。出嫁的女儿要在大年初二这天回娘家,而且要与丈夫同行,所以这一天又称为“迎婿日”或者“姑爷节”。旧时认为,出嫁的女儿在大年初一这天回门会把娘家吃穷,所以只有在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
大年初三,赤狗日
人们通常在大年初三足不出户,养精蓄锐,原因来自“赤狗日”的传说。赤狗是熛怒之神,容易惹人愤怒,以至于招来横祸,而大年初三是赤狗值班的日子,所以人们应该留在家中以避灾祸。
大年初四,恭迎灶神
按照习俗,大年初四,人们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燃放鞭炮。因为“小年”那天灶王爷上天庭做汇报去了,正月初四是恭迎灶王爷回来的日子。
大年初五,五路接财神
初五这天,商铺会重新开张迎客,各家也会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因为初五是财神爷出巡的日子,这天迎财神,未来一整年都顺风顺水,盆盈钵满。
此外,大年初五俗称“破五”,北方人也会在这天吃饺子。“破五”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除夕以前的状态。
大年初六,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六是清理房间的日子。把家里积存的垃圾清理出去,谓之“送穷鬼”;门上的挂笺摘下来同时扔出去,叫做“送穷神”。送走了“穷”,便迎来了“福”。一些商家也会选择在初六燃放鞭炮,热热闹闹地开市。放鞭炮象征着未来一年的生意会红红火火,平平安安。
大年初七,人胜节
人们会在这大年初七佩戴一种叫“人胜”的头饰(也就是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吃用7种蔬菜煮成的七宝羹和煎饼。这是因为传说,正月初七是创世女神女娲造人的日子,并在此后创造了男婚女嫁的嫁娶礼俗,保证了人类的生息和繁衍。所以这天被当成了人诞之日,俗称“人日”或“人胜节”。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
正月初八是“顺星节”。依照道教和星象家的说法,每人每年都有一位值年星宿,而每年正月初八为诸星君聚会之期,人们要在这天祭祀星君(即“顺星”),已保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当。
很多人会在这天购买的一些鱼、鸟放归野外,表达好生之德,同时也可以让星宿们看到自己的善行。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
大年初九,很多家庭会全家总动员沐浴和祈福。这是因为相传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俗称“天公”)的生日,因此要格外重视,还要为他举行隆重的仪式,以求天公赐福。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
顺应习俗,人们不能在正月初十动石器,不能搬石头。因为正月初十是“石头节”,也就是石头神的生日。在古时,这天人们会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当神等。
正月十一,子婿日
大年初二那天,已婚女人和丈夫、子女一块儿带上礼物回娘家省亲,而作为女儿回门时的答礼,岳父岳母会在正月十一这天邀请自己的女儿女婿来家中团聚。老丈人不仅派娘家的哥哥或弟弟提前出门来迎接,还会用祭祀过神灵的美食来招待闺女和姑爷,以表示娘家人对姑爷的敬意和重视。因此,这天称为“子婿日”。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捏老鼠嘴”
正月十二,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从这一天开始。此外,这天还要吃到老鼠造型的饺子。把饺子捏成老鼠的模样,并且捏紧,俗称“捏老鼠嘴”,意思是把老鼠嘴捏死,老鼠就不能咬东西了。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
在过去,正月十三这天,人们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
正月十四,拜临水娘娘
古时,正月十四是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的诞辰,这天妇女们都会拜临水娘娘以求自己生产时可以顺产。
正月十五 元宵节观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举国欢庆的一天。除了吃元宵、闹花灯、舞龙灯、猜灯谜,还有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等好戏轮番上演。过了正月十五,也意味着年到此结束。
其实流传久远的过年习俗也有搞错了的,顺便在这里科普一下:
比如,北方盛传的“正月里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并没有事实依据,是源于一个“误解”[1]。据考证,1644年清军入关,为了移风易俗,清军强行让 *** 剃发留辫,许多 *** 把遵从传统习惯和怀念前朝的情感结合起来, *** 剃发。于是有人私下号召,每到正月里大家都不剃头,并将这个折中的办法定名为“思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思旧”的情绪淡化了,谐音附会为“死舅”,就有了这种说法。
好了,“全国通用”的过年习俗就介绍到这儿了。说起年俗,其实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讲究,你都知道哪些有趣的年俗?或者觉得南北年俗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又或跟年俗相关的趣事?快在评论区留言告诉大家吧!
参考文献:
[1] 张涛,张洪河.360多年“误解”,正月“冷冻”理发业[N].新华每日电讯, 2007-03-07(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