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台州市的名人(台州市历史名人),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台州市的名人(台州市历史名人)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台州市的名人(台州市历史名人)

章安的金鳌山,自从南宋初年来高宗赵构逃难途中做过驻跸十七天的行在后,就成了名胜之地,历代每逢变革和危急存亡之秋,常有志土仁人到此凭吊,以激励斗志,感慨抒怀,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拜退御座。

台州大史记名人篇之民族英雄文天祥金鳌山拜御座

南宋德佑二年(1276),元兵大举南下,连破潭州及湖南诸郡,宋朝廷派益王赵是判福州,广王赵员判泉州,意欲调整南方力量,以利前后方联合抗元。但是形势急变,元军前锋很快直逼临安,元丞相伯颜至皋亭山。宋遣右丞相文天祥入元营谈判,伯颜提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文天祥慷慨陈词,与伯颜力争,触犯伯颜,被扣留于元营。

文天祥(1236—1282),字腰善,一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状元,历任刑部郎官、瑞州、赣州等州知州。德祐元年(1275),文天祥闻元兵南下,在赣州组织义军,并率众保卫临安,次年被任命为右远相。与伯颧谈判被扣留后,文天祥在镇江乘敌军防备松懈时脱险,历经真州、扬州,皆为守将所拒,于是昼夜步行至高邮,历尽艰难,辗转到通州(今南通),改乘张世杰派来的一条海船,与台州姜船三艘同行,出黄海转航西南,意欲先入台州,再由陆路南行,寻找广、益二王。文天祥的随员杜浒,字贵卿,号梅壑,台州黄岩人。临安危急,杜浒纠合台州子弟四千人前往救授,得文天祥赏识,后又随文天祥入元营。文天祥被扣留以后,其他随员大多走散,而杜浒一直追随身边,并与文天祥一起脱逃,一路历险,都得杜浒之力,文天祥誉之为“真异姓兄弟也”文天祥所乘海船进入浙东沿海后,得知明州(今宁波)陷落,因不知台州消息,前途未卜,在船上写下《入浙东》诗云:“金鳌山在台州界,高宗皇帝曾舣舟于此,寺藏御书。四明既陷,不知天台存亡,忧心如捣,见于此诗。厄运一百日,危机九十遭。孤踪落虎口,薄命付鸿毛。漠漠长淮路,茫茫巨海涛。惊魂犹未定,消息问金整。”海上行舟,风波不定,浙东洋面岛礁星罗棋布,旅途之艰险可想而知,故文天样又作《夜潮》诗:雨恶风狞夜色浓,潮头如屋打孤篷。漂零行路丹心苦,梦里一声何处鸿。

不久,船过猫头洋,进入台州境内。一进吞口,发现有十多艘敌船在后面追来,文天祥急忙命船工乘着夜色避入仙岩港(今三门县健跳港)。次日早晨,文天祥遥望仙岩,恍如雁荡双峰,又作诗一首:鲸波万里送归舟,候忽惊心欲白头。何处储衣操剑戟,同时黄帽理兜签。人间风雨真成梦,夜半江山总是愁。雁荡双峰片云隔,明朝蹑原作清游。文天祥舍舟登岸,驻足花桥城门张和孙绿漪堂。张和孙号哲斋,为宋初名将张永德后裔,是当时台州有影响的实力人物。文天祥化名刘诛,与张和孙、杜浒、吕武、胡文可等在绿游堂计议抗元复宋大业。议定张和孙聚集海上豪杰,由海道收复明州;杜浒则去黄岩、天台一带组建义军;而文天祥则号召温、台各州义军,收复两浙失地。文天祥还为张和孙写了《绿漪堂》诗:义方堂上看,窗户翠玲豌。砚里云坛月,席间洪水风。清声随地到,直节与天通。庭玉森如笋,千宵雨露功。

文天样欲取道章安赴温州,张和孙召集壮勇,聚船护送,于四月初从仙岩港出发至理浦,绕渔西过桃渚人海门,至章安停泊。文天祥在章安登金鳌山,于善济院留宿,拜谒了院内的高宗御座。文天样回顾数月来出生入死,历尽艰辛,至今始得脱离险境,面对高宗御座,更坚定了他誓死报国的决心。离开章安后,至黄岩弃舟陆行,并作《过黄岩》诗,寄与张和孙:魏唯变张禄,越蠢改陶朱。谁料文山氏,姓刘名是诛。诗中告诉张和孙自己就是文天样,“刘诛”只是化名。四月初八,文天祥到达温州。

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进军赣南,恢复州县多处,后在兴国遭元军突击,退守广东。次年底,文天祥在五坡岭被俘,过零丁洋,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明志。在大都囚禁三年,誓死不屈,写《指南录》,作《正气歌》,大义凛然,名垂青史,于大都柴市口从容就义,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台州各地在文天祥义檄的感召下,纷纷组织义兵,与元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留存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更多台州市的名人(台州市历史名人)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