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二战德国国歌进行曲(德军进行曲那首音乐),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二战德国国歌进行曲(德军进行曲那首音乐)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二战德国国歌进行曲(德军进行曲那首音乐)

大家好,我是记录历史的袁载誉,今天给大家聊一首,曾经在二战期间,红遍整个欧洲战场的“神曲”。他歌词一点也不慷慨激昂,却俘获了万千战场男儿的心。

歌曲名叫《莉莉·玛莲》,虽然流行于二战,却不是二战时期的作品,他创作于1915年4月,且最早也不是歌曲的歌词,而是一首长篇抒情诗。部分原文如下:

我们两人的身影,看来像是合而为一,那是情侣一般的身影,被人看见也无所谓,所有的人看到也是一样,只要我们在那灯下相会,正如从前,莉莉玛莲,正如从前,莉莉玛莲……

创作者的名字叫汉斯·莱普,写这首诗之时,他是一名德国军官。灵感来自1915年4月的夜里,他在站岗之时,见到了两个漂亮的姑娘莉莉和玛莲。

年轻且靓丽的姑娘,让年轻的军官心动不已,但是他无法像和平时代一样,不顾一切地去追求。此时此刻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他需要走上战场,去哪里与死神作战。

但是年轻军官心中的爱情懵懂,并未就这样消失了,他没能耐住心中的寂寞,在冰凉的军营里,他十分不“合群”的写下一首抒情情诗——提灯下的女孩。

表达对爱情的向往,以及对人生中所遇到的那个漂亮姑娘的思念,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厌战情绪,在他心中,和平年代可以让他为爱不顾一切,但战争剥夺了这一切。

大约20年后,德国作曲家舒尔策发现了这首诗,并被其中真挚的爱情感动,于是为它作词,希望这份纯洁的爱,可以传递到千家万户。

但是当歌曲于1939年发行之时,听众并不为这个“爱”买账,成绩惨不忍睹,截止二战爆发,都只有700张唱片销量,从市场发行角度来看,是个标准的失败品。

不过酒香不怕巷子深,二战爆发后,德军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的广播电台,为消灭士兵的恐惧,播放了莉莉玛莲。这一放,这首歌因为里面朦胧的爱情,刚好触动战场上,情窦初开的年轻小伙子们,一炮而红。

红遍了德国前线,就连对面的盟军士兵,也为此感动。一时间二战最前线,出现了一个奇怪,前一秒还杀得不可开交的德国士兵与盟军士兵,当夜幕降临,枪炮声停止,都纷纷竖起了耳朵,翘首以盼“莉莉·玛莲”的歌声如约而至。整个欧洲战场在炮火声中,掀起了“莉莉玛莲”热。

人怕出名猪怕壮,“莉莉玛莲”因为歌词的朦胧爱情,让士兵萌芽了反战之心,不利于军方的士气。于是德国宣传部,将其列为了“违禁品”,纳粹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亲自下令销毁所有唱片,甚至演唱歌手安德森也被锒铛入狱,理由是“扰乱军心”。

但是士兵爱的,不是人为可以堵住的,歌声如同滔滔江水,依旧川流不息,在士兵私下,歌曲依旧传唱着,歌唱着,一纸禁令如同虚设。

听多了,就习惯了,“莉莉玛莲”在没日没夜的反复中,逐渐成为前线士兵的深刻记忆。每每士兵写信回家都会谈到,歌声也由此逐渐从士兵作战前线,传遍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

很多后方的人,认为跟前线士兵听一样的歌,就如同常伴其左右,跟我们中国常说的“千里共婵娟”同理。于是“莉莉玛莲”除了代表爱情,还是亲情的寄托,成为了结束战争,迎接和平的象征。

没有哪国普通老百姓愿意打仗,他们只想一家人,平平安安过日子。而上了战场,枪弹不长眼,随时都在上演夫妻、父子、母子阴阳相隔的悲剧。

更多二战德国国歌进行曲(德军进行曲那首音乐)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