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头条创作挑战赛#
了解历史的人,经常会吐槽一些古装剧里古代习俗的漏洞。
比如说在先秦时代的剧里,出现女主给男主夹菜的情节。但是先秦时代,人们吃饭一般不用筷子,而是用手送饭入口的,有点儿类似于印度的手抓饭。先秦人只有在夹汤羹中的菜的时候,才能用得到筷子。
要是想在追历史剧的时候,发一条特别有学问的弹幕,就不得不读这本《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它可以带我们去了解既熟悉又陌生的古人的日常生活。
这本《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由语言学大师、著名教育家、北大教授王力主编,这本书汇聚了20世纪60年代一批资深学者,文化名家的心血,内容包罗万象。囊括了天文,历法,礼俗,饮食,衣饰等14个方面的文化常识,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必读书。
这本书虽然体量不大,但内容繁杂,为了方便理解,我们请出一个古人,他叫益七,让他带我们去看一看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第一部分 天文
在上古时代,益七及他的族人,把自然看得很神秘,认为整个宇宙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主宰,就是帝或上帝。这样说来,上帝并不是耶稣的专有名词,在上古时代,是我们祖先自己创造的神。
益七和他的族人,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而且把这些主持者人格化,还取了好听、神秘且很有意义的名字。比如给太阳驾车的叫做羲和,给月亮驾车的叫做望舒。这些好听的名字,被后来的文人学者用到诗词歌赋中,吟唱至今。
而且,与我们想像不同的是,古人的天文知识相当普及,有“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的说法。
古人夜观天象,发现了有一种星星位置恒久不变,谓之恒星,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星宿作为“坐标”。这就是二十八星宿的由来。星宿不是一颗一颗的星星,而是邻近的若干星星的集群。二十八星宿是指:
东方苍龙七宿 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 *** 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 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 井鬼柳星张翼轸
这其中的东方苍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就是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的四种动物的形象,叫做四象。
用二十八星宿可以观测五星的位置,五星就是我们熟悉的金木水火土,也成五维。加上日月,就是七政或叫七曜。
有了这些天文知识,益七和他的族人,就创造出了很多动人的神话故事,像脍炙人口的牛郎织女。作为学富五车的益七,也经常在文章辞赋中引用二十八宿的典故。比如他感念亲朋故友久别不能重逢的时候,吟咏到“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里的参与商就是参星与商星,这两颗星一在西,一在东,出没两不相见。
讲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还有一组很重要的星宿一直在脑中呼之欲出,对,就是北斗。
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颗星组成。这七星连起来好像古代舀酒的斗形。带“天”字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为斗身,古代叫作“魁”;玉衡、开阳、摇光组成斗柄,古代叫作“杓”。
益七及其族人非常重视北斗,因为可以利用它来辨别方向。把天璇、天枢连成直线并延长约五倍的距离,就可以找到北极星,而北极星是北方的标志。所以我国自主研发的导航系统才叫作“北斗”。
益七和族人还发现,北斗可以用来定季节。
斗柄指东,天下皆春;
斗柄指南,天下皆夏;
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虽然我们的男主益七及其族人天文知识丰富,但是对于某些异乎寻常的天象并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在崇敬天帝的思想基础上,把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联系在一起,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例如日食,被认为是非常不吉利的天象,这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彗星,是兵灾的凶象。还比如旱灾影响了粮食生长,老百姓就会纷纷跑去祭祀风师飞廉和雨师荓翳,希望可以赶快下雨,挽救干旱的庄稼。
总之,我们的古人掌握了非常丰富的天文知识,但是呢,由于科学水平和历时条件的限制,那个时期的天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宗教迷信的占星术相联系的,是被统治阶层利用的工具。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小问题,你们知道十二星座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吗?知道的小伙伴一定要在评论区给大家科普一下哦。
第二部分 历法
最初,益七和他的族人以昼夜交替为“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月”,以庄稼成熟的物候转变为“年”,后来又把一年的十二个月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所以后来称春秋就是一年的意思。老人年纪大了也叫“有了春秋”,问别人的年龄可以说“春秋几何”。
还有一些比年更大的单位,章(19年)、蔀(四章,76年)、纪(二十蔀,1520年)、元(三纪,4560年)。
益七和他的族人掌握了农事季节的经验,发明了二十四节气,这对于我们这个农耕文明、对农业生产发展的贡献都是极大的。
有了天干地支的概念以后,古人的计时法则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干支纪年、干支纪日、十二时辰,这些我们常见的概念就都出现了。干支的组合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共六十个组合,也叫六十甲子。十二时辰大家都很熟悉了,马伯庸就用《长安十二时辰》命名了一部小说,讲述的是在长安城一天时间里发生的紧张 *** 又逻辑缜密的故事。子时就是23点24点,又分别叫做“初”和“正”,23点就是子初,24点就是子正,依次类推。大家知道“小时”的意思吗?就是“小时辰”的意思,因为一小时只有半个时辰呀。
到了汉武大帝的时候,他老人家开始以年号纪元了,例如他登基的第一年就叫做建元元年。
有了这些发明创造,益七和他的族人觉得生活应该有点仪式感,于是就有了节日。
每年正月初一,就叫做元旦或者元日。传说中,女娲娘娘造人,正月初一造出了鸡,初二是狗,初三是猪,初四是羊,初五是牛,初六是马,到了初七,女娲娘娘觉得自己经过六天的练习,捏泥塑的水平已经很高了,所以就在这一天造出了人,所以初七就是人日。再过几天,月亮圆了,益七和他的族人就可以出门赏花灯了,这就是正月十五上元节。过完这一天,就算是过完年了,一切工作生活都要步入正轨了。
春天也就如约而至,到了二月十二日,就是花朝,也就是百花的生日,这天开始,百花盛开。到了三月三是上巳节,天气和暖,大家就可以出门郊外游春、踏青赏花了。
到了清明节的前两天,人们开始禁火,只能吃冷的食物,所以这一天叫做寒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在清明节要祭祀祖先和逝去的亲人,表达哀思。
清明过后就是端午,这个节日和我们现在没什么区别。
夏至过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伏日,在古代是要举行祭祀的大日子。到了现在就是要空调续命的日子开始了。
日子匆匆过,到了七月初七,这一天古代的女子们要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所以又称乞巧节或者女儿节。当然,现在叫做情人节。
到了七月十五中元节,也叫鬼节,是一个祭祀的日子,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大乘佛教传入我国形成的,所以还叫作盂兰盆节。
接下来就是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日,进入腊月以后可以说天天都是节日,直到一年最后的一天晚上,我们的益七和他的族人们除旧布新,“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充实的一年结束了,这一年,益七学会了很多技能,下一篇他就给我们展示乐律,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