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学琴父母的态度(每一个学琴孩子的背后都有),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学琴父母的态度(每一个学琴孩子的背后都有)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学琴父母的态度(每一个学琴孩子的背后都有)

陈学元

1. 误区:我们先学学不买琴,等之后学得还可以再考虑入手。

点评:买琴是学习钢琴必须迈出的最根本的一步,如果一个孩子连琴都没有,家长也不愿意给孩子买,那还不如干脆别学。另外,如果总是抱着尝试的目的,就要问问家长给孩子学琴的动机是什么。如果孩子总是在琴行练练,那么孩子可能会产生无所谓的心态,因为毕竟不是自己的琴。

2. 误区:我们随便学学,在家门口找一个老师,远的虽然好,但是不方便啊。

点评:老师经验和学识的好坏,会直接对孩子的现在和将来带来本质性的影响。家长择师一般会考虑自己的方便和学费的廉价,但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好老师不可能廉价,因为他们自己需要付出比一般人多得多的精力、物力、金钱与恒心才会走到今天。尊重好老师,不要和老师“讨价还价”。如果真得和老师提了,试想老师也给你少上点知识,做家长的心里会怎么认为呢。

3. 误区:我们不走专业,随便学学就可以。

点评:试问学校教授的每一门文化课,难道都是孩子将来的专业吗?如果不是,那还是得认真对待啊。

4. 误区:把孩子丢给老师了,我们就轻松了。

点评:现今,很多中小学都采取了寄宿性模式,有时候中午在学校不允许回去,晚上上完晚自习才能回去,这些都由老师们看管着。但是钢琴课不同,大部分老师每周上一次45分钟的课,其余时间老师不是保姆,不可能时时监控,只能由家长来过问和督促。

5. 误区:钢琴练琴时间每天30分钟,老人经常说“可以了,可以了”。我们做家长的也没法拦着逼着。

点评:钢琴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大量的练习,如果量不够,很多曲子是弹不熟的,也没法上课,更没法进行下去。

6. 误区:老师,我家孩子说今天不舒服,我们就不来上课了。老师,我们这周没弹熟,我们这周就不来上课了。

点评:首先,为何会没弹熟;其次,没弹熟也必须上课。后者对于孩子极其重要。家长如果不太懂,孩子也小,如果因为没弹熟就不去上课,一周巩固的可能就是大量错节奏和错音,等到再下周就很有可能被老师批评地一无是处。巩固了错误是小事,经常请假会给孩子养成“弹不好就可以不去”的懒惰习惯。此外,有些家长觉得这周孩子没练,去上课是浪费了一次学费,但其实等两周后再去,孩子的错误巩固了,要再花一周去纠正错误,实际上学费亏了还好说,周期慢了,对孩子就是最大的不利了,因为长久下去,黄金时间就有可能真正错过了。有些人说,每个孩子不同,我们应该区分对待。此话是不假,但是一般孩子如果一年学一本,你们两年学一本,这个就和留级没任何区别了。从本质上来说,即使我们把脚步再放慢,也不可以对孩子无限制地降低要求。

7. 误区:我们就弹弹考级曲子就行了,拿个10级,将来家里来人露一手很出彩。

点评:首先,只弹考级曲子是致命的错误,就好像在学校,老师绝不可能天天给孩子只考试,就算只考试,考什么?不学新知识拿什么考?此外,10级曲目不是人人都能弹好的。一年弹三首曲子就算连滚带爬下来,也并不能说明孩子一定有10级的能力。另外没有一定的曲目积累,即使把10级考出来,说不定任何一首新曲子都不会弹。

8. 误区:考完10级我们就到头不学了,加上学业也重,我们不来上课了。

点评:首先,10级仅仅是一个新起点,就像英语6级,即使你考通过、考优秀了,你也不是专家。因为,这是一个需要长久修炼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如果学业很重可以理解,但是如果真得很想学,完全可以采取两周上一次课的方式。学习钢琴是一个修炼过程,走不走专业没有关系,但是坚持学习其实是一种自我不断了解的过程。

9. 误区:我们文化课不行了,但是想冲刺一下艺考,看看能不能考个好学校。

点评: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艺考是文化课学不好的人才去考的,甚至一部分人都鄙视学艺术的,因为觉得后者没文化。原因来自国家相关部门对艺考生的分数要求会酌情降低,很多艺考者突击一下钻了个空子。实际上,文化课都学不好的人很难在艺考上取得好的成绩,此外,艺术科目很多都需要“童子功”,如果学生没有长期的坚持,很难在艺术上得到较高的造诣。即使真得考取了自己认为不错的院校,毕业后可能多多少少都会暴露出根本性问题。

10. 误区:老师,你看别人都用汤普森,我们也用这个吧,菲伯尔还没有汤普森经典……

点评:作为家长,建议不要在教师面前指手画脚。如果信任教师,用什么教材让他说了算;如果觉得可能不太好,问问其他家长,但是自己要有选择好老师的主见。

更多学琴父母的态度(每一个学琴孩子的背后都有)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