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实证研究的区别(实证研究指什么),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实证研究的区别(实证研究指什么)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实证研究的区别(实证研究指什么)

实证研究是科学研究最典型的一种,其包含了逻辑和实证两大步骤。实证研究的逻辑是你有一个研究问题,然后你要通过逻辑分析,提出可能的答案,要查阅很多文献资料了解到哪些因素可能影响问题的答案,然后围绕这个问题和你预测的答案去设计问卷,收集资料来验证答案对不对,这就是实证研究的基本过程。

其中第一步是你有个问题或者困惑,第二步是通过论逻辑分析,提出可能的答案,第三步是寻找经验、事实来验证所谓的答案,第四步就是问题得到回答(解惑)。所以前两步称作逻辑的环节,后两步称为实证环节。当然,在开展逻辑推理的环节要做文献调研、要有理论的积累、要在某一个领域模块进行知识积累才能逻辑推演出可能的答案,然后围绕你的问题和答案去搜集经验、事实,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指涉我们的经验,不然没办法验证。因此,寻找经验事实来验证问题的答案,这就是是证研究的基本逻辑。

(一)定量研究的基本程序

首先你得提出问题,明确你的研究问题。比如说选题和研究问题的明确化,第二步你要做的是围绕研究问题,预设答案,或者提出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对于这个问题的可能的回答,在表现形式上就是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第三步是寻找经验资料,把假设中的概念度量出来;第四步就是找经验资料,用经验资料来验证预设的答案,或者叫验证假设,看答案对不对。通常我们会借助统计分析来验证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否如假设所述,这就是定量研究的基本程序。例如,我们要验证x跟y之间的关系,我们通过查资料,查文献,通过理论推演,我们得出一个假设,即x跟y之间存在一个函数关系,那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寻找经验资料,把所有的x和y都度量出来,然后统计分析x跟y之间的关系看是不是如前述假设所示,如果是就可以回答原先提出的问题。

比方说我们有一个问题,二孩生育意愿与社会阶层地位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很典型的社会学问题,通过查阅很多资料以及理论的推演,最后得出假设是二孩生育意愿的U型假定,即上层和下层生育意愿要更强,中间层意愿更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需要将人们的二孩生育意愿测出来,这就是找资料的过程,然后统计分析阶层地位跟二孩生育意愿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如假设中所提到的那样。如果是则接受这个研究假设,就得出了研究结论。这是我们讲的实证分析的步骤程序。

(二)理论、命题、假设、概念定义阐述

理论是指由一组逻辑关系的命题构成。一个理论从形式上来看往往是由一系列有逻辑关系的命题构成。命题就是指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假设是可验证的命题。命题是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但是,不是所有的概念都可以验证的,而假设实际上是命题当中的一种,即可以用经验材料来加验证的命题就是研究假设。这个很重要。那么假设又可以定义为可经经验验证的命题之间关系的陈述。研究假设的前提概念是可经验度量,如果是抽象的概念则需要降维,进行操作化处理使之变得在经验世界中可以感知。举例:单一概念的表述(描述性研究):江苏省户籍农民工就业质量如何?就业质量是个抽象的概念要将其度量出来比较麻烦,那么可以将它分成几个维度,每个维度设定不同的指标来将其度量出来。两个概念的表述(解释性研究):英语学习时长越长则英语成绩越好(y与x的关系)。用x比较英语是学习时间,学习成绩y与x之间的关系,那这就是两个概念的表述。三个概念的表述(解释性研究):学习时长对女生英语成绩的提升作用要强于对男生的作用,这实际上三个概念的一种表述,即学习时长对英语成绩的积极影响受到性别因素的调节作用,其中涉及到学习时长、英语成绩、性别三个概念,并且三个概念都是能测量出来的。

定量研究的基本程序,第一步提问题,明确研究问题;第二步围绕你的研究问题,预测答案、提出研究假设;第三步寻找经验资料,把研究假设里的这些概念度量出来;第四步运用经验资料来验证预设的答案,或者是验证我们的假设,那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定量研究程序。

逻辑环节里面可以具体细分为两步走:第一个就是提问题,怎么提出研究问题,如何来提出研究问题,有一些技巧。新手提的问题的往往比较宽泛,但是针对我们所提的问题需要明确化,问题要明确、聚焦。一般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宽切入、点落地”。宽切入指立意要高、视野要开阔,“点落地”就是强调聚焦。从一个很开阔的视野里面,慢慢的切入慢慢往下收,落在一个点上,往往这就是个好问题。虽然你谈的这是个很聚焦的问题,但是放在一个很广阔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当中,一眼就能凸显出来它的理论或者是现实意义,所以叫“宽切入、点落地”。

学科和专业的敏感性在这个过程中很重要。学术研究一定要有积累,既要有学科的敏感性,又要培养你的兴趣。当然每个不同专业看待问题会不一样,学科想象力也不同。好的研究论文从形式结构上来看是一个沙漏型,沙漏的上部分就是宽切口,点落地就是那个中间那个点,最终聚焦到研究问题上。好的论文总结和讨论部分也很重要。社会学,经济学研究存在相似之处在于通过统计发现验证了x跟y之间的关系,但是总结讨论部分不够深入,这同样是不够的。很多定量的文章最后都会总结经验研究的发现、讨论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及相应的政策意涵等,这就是“点入手,面展开”,这就是沙漏的下部分,突出对于文章总结和讨论的内容。

逻辑环节里面第二步就是如何提出假设。假设的提出是要有逻辑的,假设主要是来自于:一是现有理论、已有研究。根据已有的理论,或者是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来推出你的研究假设;二是经验常识。根据经验或者是常识来推演、提出研究假设。定量研究很容易犯的一种错误就是随机的找两种数据出来总能找到二者之间的某种关系,最后也得出某种结论,但是不同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一定要说清楚,道明白。

(三)逻辑环节最常见的错误

逻辑环节的错误主要有:一是研究问题或研究假设从天而降,缺乏逻辑的环境。研究问题或研究假设要不就是理论逻辑,要不就是经验逻辑,问题的提出或者假设提出是在已有的理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或经验事实基础上形成的。二是数据导向或者是研究假设的碎片化。其本质在于研究问题不够聚焦,缺乏问题意识。我们不能依据数据处理后的结果来提出假设,这很容易陷入数据导向的误区。

(四)学科视角、专业敏感性如何形成

一是要有长期的积累,不然发现不了问题。二是要有属于自己的“矿坑”,一定要培养自己的研究兴趣。比方说你是学经济学或者你学社会学,这些学科涉及的内容太多,里面有太多领域可以做,你一定要有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去做,去积累,你才会发现问题,你才会找到合适的问题,你才会提出问题,也知道从哪里找到答案,预测答案。寻找“矿坑”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时间上的延续性。自身所选择的这个领域够你做到什么时候为止?不能先找了一个领域,做完之后另外再找个领域,你选的这个领域一定要能够做你一直有东西往下做,而且你一直还对他有兴趣做,这叫时间上要有延续性。二是空间上的延展性。不能将研究方向、研究内容越做越小,最后没东西做。因此,空间上需要有伸缩性。

总结:定量研究的程序为明确研究问题,预测答案,寻找经验资料来验证你预设的答案。

更多实证研究的区别(实证研究指什么)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