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
言情格言?
1、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2、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秦观《鹊桥》
4、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5、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六字爱情古诗?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6、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7、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8、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9、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10、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白居易喜爱的植物?
竹可怡情。说到爱竹的人,不能不提到白居易。白居易极爱种竹,一生以竹为伴,无论是在长安,还是在忠州、洛阳,他的住处都有竹可见。在渭村,他“引泉来后涧,移竹下前冈”。
在忠州,他写道:“潇洒城东楼,绕楼多修竹”。后来他居洛阳,“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
在杭州,郡中“小书楼下千竿竹”,在被竹林遮掩的书楼里读书岂不快哉?闲暇之余,“数篇对竹吟,一杯望云醉”,竹不仅美化了他的居住环境,更是他放松心情、陶冶性情的寄托,以至于他后来辗转任所思竹、恋竹。
元和十五年(820年),白居易离开忠州返回长安,作《别桥上竹》“穿桥迸竹不依行,恐碍行人被损伤”,这些穿破桥面不成行列的竹子,担心它阻碍了行人而会被损伤,表现了他在离别之际对竹的缱绻深情。
元稹写给白居易的信?
元稹被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当他听到好友白居易也蒙冤被贬后,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于是写信给白居易,留下一首名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赏析: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的情状,十分传神。元稹此句也是如此。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如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而“惊坐起”三字,正是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了,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此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按照常规,在“垂死病中惊坐起”这句诗后,大概要来一句实写,表现“惊”的具体内涵。然而作者却偏偏来了个写景的诗句:“暗风吹雨入寒窗”。这样,“惊”的具体内涵就蕴含于景语之中,成为深藏不露、含蓄不尽的了。作者对白氏被贬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全都没有说破,全都留给读者去领悟、想象和玩味了。
元稹这首诗所写的,只是听说好友被贬而陡然一惊的片刻,这无疑是一个“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说,是有千言万语和多种情绪涌上心头的片刻,是有巨大的蓄积和容量的片刻。作者写了这个“惊”的片刻而又对“惊”的内蕴不予点破,这就使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