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道家奇门兵器-武当太乙拂尘
俗话说:“手拿拂尘不是凡人”。 拂尘在道门中有拂去尘缘,超凡脱俗之意。为武当武术,也是道人外出云游随身携带之物。据传,太乙拂法乃太乙真人所创,历来只在道门传授。拂尘是一种唯道家所独有的奇门兵器之一。
拂尘的演练风格独特,技法鲜明、软硬兼施,开合紧凑;舞动起来如天马行空,洒脱飘逸,闪展跳跃,灵活多变。动作以 劈、缠、拉、抖、扫为主,有刀、剑、鞭、镖等器械的动作特点,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 ,意与气合,气与神合,运用时要求自然流畅,绵绵不断,一气呵成。
武当武术博大精深,太乙拂尘极具道教特色。以下介绍了拂尘从麈(zhǔ)尾到拂尘的演变历程,古人对麈尾、拂尘的一些看法。
拂尘,又称拂子、云展。通常将兽毛、麻、马鬃尾等扎成一束,外加一长柄。《辞源》载:“拂尘,拂子也,所以去尘及蚊虫者。古用麈(zhǔ)尾为之,今多用马尾。”
说起拂尘的来历,我们要先搞清历史上的另外一件器物:麈(zhǔ)尾。麈尾,是魏晋时期清谈家用于驱虫、掸尘的工具。我们可以在历史演义小说及各类书画中找到线索。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空城计”中写:“(司马懿)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从帝王到将相,到民间名士,都以持麈尾为雅事。谈玄者手持麈尾,有助于“通玄”、“探玄”。这一意义让手持麈尾这一动作在风雅之外,增添了不少仪式感。
许询《黑麈尾铭》:“通彼玄咏,申我先子。”《白麈尾铭》:“君子运之,探玄理微。因通无远,废兴可师。”而王导《麈尾铭》亦云:“道无常贵,所适惟理。”
帝王将相持麈尾,则视其为身份的象征,表明自己不仅身为权贵,而且志趣高雅,颇喜风雅之物。
道教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吸收了这一物器,并逐渐演变成现有的拂尘。拂尘能够去除尘埃,这与道教去除凡尘的意蕴不谋而合,因此受到道教重视和喜爱。
在道教神仙形象中,不少神仙都身配拂尘,如吕祖、太上老君等。在现实生活中,高道们常拂尘傍身,而如若有人要下山云游师父会赠“一剑一尘”:剑,斩断妖魔鬼怪;尘,扫去一切烦恼。
由于拂尘与道门关系紧密,因此,如今的影视作品中,也常以拂尘点明人物的道教身份,常有高道手持拂尘,云游天下。
在俊冷寂静的雪景中挥舞拂尘,看着师兄弟们认真的演练,无意中表现出少年人的童真,那爽朗的笑声,为这样的大自然平添了不少的生机和活力,别有一番滋味。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有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