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太仓 浏河,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的故乡、故“六国码头”、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太仓 浏河,“江尾海头第一镇”,与 上海 嘉定、 宝山 接壤。同 上海 的“一公里”对接,成为沪上的“后花园”。太仓 浏河,主推"郑和下西洋"起锚地的海洋文化,主打农家休闲、江海度假、美食三鲜品牌……金秋十月,天高气爽。自驾前往,一路隐隐飘荡着桂花的甜甜幽香。这样的路途,本身就是亮丽的风景。热心的铁哥早在明德中学校门口等待我们,久别重逢,远远就伸出热情双手,未及开言,已透浓浓友情。明德初级中学, 大名 鼎鼎,始建于明德女子职业学校,由享誉“ 中国 居里夫人”之称的核物理女皇吴健雄博士的父亲吴仲裔先生于1913年创办,也是吴健雄之母校,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先参观了学校的明德楼,接受一下爱国主义教育。老同学早作准备,事先拿好了钥匙。
再去观瞻科技楼。上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的题字。
吴健雄晚年叶落归根,回到了离别大半生的故乡省亲。她与先生袁家镏博士捐巨资给家乡兴学,为明德中学兴建了教学楼和实验楼,并成立吴促裔先生奖学金基金会,慨赠基金。身后更将墓园设在校园之内。于是明德中学声名鹊起。可惜的是初高中分离把原有的高中分到了县城,领导不知咋想的,高中为何一定要办在县城, 昆山 “费金龙中学”也是如此,这种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学校为何留不下高中呢?吴健雄墓园和紫薇阁旋即成为浏河名胜之地。墓园中也可看到李政道博士的题辞:按宇称守恒定律,凡是二个左右完全对称系统的演变应该是永远左右对称的。这似乎极合理的定律于一九五七年正月被吴教授钴核子衰变实验推翻了。这建筑中二石球象征二个左右对称的钴核子,而其衰变产生的电子分布由水流代表,它们是不对称的。谨以此纪念吴健雄划时代的重大科学贡献。 一九九八年四月四日 在旁边水池中央的斜立圆面上这样写着:这里安葬着世界最杰出的女性物理学家----吴健雄(1912--1997)她一生绵长深刻的科学工作展现了深思力作和真知洞见她的意志力和对工作的投入使人联想到居里夫人她的入世、优雅和聪慧辉映着诚挚爱心和坚毅睿智她是卓越的世界公民和一个永远的 中国 人伫立于此,不经思索,如何才能使华夏大地上的科学事业昌盛兴旺、连绵不绝呢?第一要做到的就应该是全社会对科学家的由衷崇拜和尊重。现在有多少人知道有个伟大科学家叫吴健雄,而随便哪位所谓明星的琐碎小事却被媒体炒得家喻户晓。这不值得反思吗?浏览校内宣传橱窗,恰好也是吴健雄的主题。
名字相当“女汉纸”,人却这样貌美如花,气质如兰。
精神食粮不好,一桌丰盛的海鲜大餐也已备下,这个近海小镇,十月正是海鲜上市的季节。免不了一番谦让:别客气,多吃点……“我早饭都没吃,特地留着肚子来的。”女儿此言一出,笑声一片。这一刻,顿感,时间再流走,流不去的是纯真、绵绵的同窗之谊。小酌几杯(开车的没喝酒),海鲜撑饱。起身开游。老浏河蜿蜒曲折,浏河镇依河而建。老浏河的主河道在镇中横贯东西,而一座老浮桥则连接起南街北街,南街的街面较宽,北街则细细长长。先沿着北街,漫漫行走,熟悉的 江南 风韵。远远可见“显眼”的廊桥,即“老浮桥”。“老浮桥”,位于迎福南路与复兴西街的老浏河之上。始建于 清康 熙十年(1671年),起初是一座铁索木桥,因人走在桥上有摇晃感而得此名。1934年,桥梁改成了钢混结构,而桥面仍是石板铺就。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过廊桥一直朝南,见郑和南路,右拐,走三分钟即是梅花草堂所在。
“梅花草堂”,是当代极负盛名的百岁丹青大师朱屺瞻先生年轻时习画的画室,始建于抗战以前,草堂建成后,名流毕集,齐白石、沈尹默、黄宾虹、潘天寿等十多位艺术家先后为“梅花草堂”赋诗作画。
1991年朱屺瞻百岁时,家乡 *** 在其故居重建“梅花草堂”,计一院五室,分为展厅、画室、会客厅等。为此,朱屺瞻向梅花草堂赠送了《春风新长紫兰芽》、《老干横生色如铁》、《雨后溪山》等六幅精品力作。 现存古镇区是浏河千年古镇的重要标志,在浏河镇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开车直驱长 江口 ,因路况不熟,他同学请他刚领了驾照的公子开车,一来可能技术不熟,二来车上坐的人不熟,车子出校门时就勉强过关,出门拐弯更是左避右让,“险”象环生,惊得老公赶紧把他“赶”下驾驶座,让他在旁导航。江口 风大浪急,阳光不知哪去了,天空许些暗沉。单衣外套有点抵不过江边充满水汽的寒风。“江尾海头”,言之有理,这里确是兼有江海融合的风光。走在绵绵江堤,浴着江风,听着涛声,看着江上来往的船舶,感受着长江浩淼宽宏的气势,不由感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江边有片沙滩。顺坡道往下走,站在沙滩,真有点海的味道。
远远可见宝钢的大烟囱,江中载满货物的大船,则凸显了“第一港”的地位。
接着去新辟的郑和公园,那是2008年7月“ 中国 航海日”前竣工对外开放的新公园。公园入口处。树有“郑和公园”的巨石。
入园向前,扬帆大道两旁各有8根景观灯柱,每根灯柱上都装饰了一幅郑和下西洋的浮雕图案。
扬帆大道尽头是中央景观广场,东侧有滨水舞台、大型看台,湖中还有音乐喷泉,与巍然屹立的郑和铜像、装饰精美的郑和宝船遥相呼应。郑和铜像高大典雅,宏伟凝重。铜像全部用锡青铜铸造而成,高18米,底座高2.8米,喻为郑和身高1.8米,航海28年。
沿中央景观广场西行百米,上郑和宝船。复制的郑和二号宝船,也称“二千料郑和宝船”,宝船全长71.1米,宽14.05米,郑和是1405年7月11日首次从 太仓 出海的。
船上赫然入目的是布防着的大炮,可见当时出海就是为了扬我国威。
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船队,七下西洋的壮举折叠了永恒的航海辉煌:浩瀚的蓝海,辽远的征途,千帆竞发的大明舰队,不畏艰险的航海者,天海尽头的神秘外邦......历史有时却又耐人寻味,人们纪念郑和,津津乐道于他曾写下的世界航海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又可曾想到,在明朝这个已经开始走向衰落的朝代,郑和下西洋是没落前最后的“辉煌”。眼光狭隘、过分依赖农耕立国的封建统治者没有开拓海疆的野心,甚至没有想到可以借此开拓海外市场,增加国家收入。反而“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更何况此后荒唐的海禁令又自缚手足,一百年后,居然让形同海盗的 西班牙 人,驾驭着远远落后于郑和宝船的 欧洲 帆船领先称霸海洋世界!而落后的旧 中国 ,这种创举再也没有,直至自身难保,乃至挨打。可悲、可叹!
宝船上可眺望周围风光:其中的绿树应是郑和林吧?据说栽种的是来自郑和故乡—— 云南 省 晋宁 县的7棵圆柏,后面7排分别栽种了银杏、杨梅、蜜柚、雪松、桂花、枇杷和杜英, 云南 柏、 南京 松,代表着郑和航海精神松柏常青。新建 公园独具匠心:有层峦叠嶂如神龙探江,清澈河水似玉带缠绕,别致建筑参差错落,浓郁草木生机勃勃。还有古韵十足的三孔右桥……只是“地广人稀”,加上大片水面,风大天凉,不能拂了同学之情,坚持走了一圈,手脚冰凉。
入郑和纪念馆,馆中橱窗里陈列着在 肯尼亚 、 坦桑尼亚 、 泰国 、印尼等地发现的明铜镜、明青花瓷器碎片等文物,这表明郑和把中华文明带到了这些地方。 从展示的郑和航海图上可以看出,郑和曾远航到达了 东南亚 、 印度 洋、 红海 、 东非 南半球等地的30余个国家,在西太平洋和 印度 洋之间,开辟了21条远洋航线,开通了“海上 丝绸之路 ”。
橱窗内展示的铁釜、铁锚虽已锈迹斑驳,却依然能使游客联想到郑和船队航行在“鲸波接天、浩浩天涯”的大洋上的情景。而更多的则是同时代的青花瓷。
晚上,换了一家酒店,一日两餐老同学几乎把当地所有的海鲜都上了个遍。这是我平生海鲜吃得最多的一天。告别回家,同学执意送我们到 太仓 市区,八点不到,街上偶遇零星车辆,“黑灯瞎火”。一入 昆山 地界,立马灯火熣灿,车来人往,不愧为百强县之首。
三、有缘再会
今又十月,秋风送爽,五号赴喜宴,再次踏上古镇之旅。这次他铁杆同学肯定忙于儿子大婚,抽不开身。因上次已去过好多地方,决定在婚礼前早点到,自己只在古镇转转。上次用的还是卡片机,这次鸟枪换炮了。仍由老浏 河北 街往西,独特的钟楼,只是电线如蜘蛛网,少了美感。
“恢复”一新的“明清老街”,可以看出当地 *** 对老街的整修花了大力气。走在老街,适宜清爽。
街道路面全部用长方形的青石所铺成,四周的古建筑看上去保存完好,街道河边的石坝岸及护栏全部旧貌换新,用花岗石所搭建,走在此街,可以感觉当时这条街的热闹和繁华,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街道北边都是明清时期的木结构建筑,简洁古朴,少有雕梁画栋之作。 石门 黛瓦真的?假的?
未到廊桥,先见一座全国唯有的几座之一的天妃宫。 据文献记载,浏河天妃宫同湄洲妈祖庙、 泉州 天后宫、 天津 天后宫一起被统称为大陆元代“四大妈祖庙”。浏河天妃宫因此成为 江南 地区最古老、最负盛名、最具独特历史价值的妈祖庙。
它是明代的祭海中心,又名“天妃灵慈宫”,俗称“娘娘庙”。它郑和下西洋有着难以割舍的“缘”:郑和每次下西洋前都要到此朝拜天妃娘娘。明宣德年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为感谢护海女神的护佑之功,率文武随从在这里举行朝拜天妃的仪式。
天妃宫600年来默默伫立,见证了 太仓 从“田畴半辟,居民尚不满百”的沿海村落,发展成“万家之邑”、“六国码头”,又因“寸板不许下海”的海禁政策而骤然黯淡的历史变迁。
这段街道一如其它 江南 小镇,红灯笼总能增添喜气。
廊桥旧貌换了新颜,下面加上了石砌拱形,更显古韵。重要的是此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它与老浏河一起见证了千年古镇的变迁和发展,因而成了古镇永恒的坐标。
这次折向北往。即与老浮桥相接呈“L”型的水带桥。
水带桥位于澛漕河流入老浏河的出口处,始建于唐朝天宝年间,至今已有1200多年,为浏河镇区内年岁最长的一座古桥。可惜现在这座明显是重建的新桥。
从水带桥西桥堍往北到明德桥西,四百米历史长街的每一个去处,都有迷人的景致和深深的历史印记。水带桥旁,整修一新的“浏河印象”及前侧的“范公亭”。
“老浏河”应该也是“新打造”。
不远处的“米洒坊”,还有故事呢!哈哈……
水带桥以北澛漕河两旁的东西街道,都是新改造的吧?本来河街相依、纵横有序、脉络分明、双向通达的镇区,正好显示“人家尽枕河”的特色风貌,这美好的一幕被一河臭水写成了败笔!惜乎?悲乎?
河西街街宽三四米,街道两旁,平房与楼房错落相间。地面石块铺就,清洁如洗,游人甚少,明显不如我们大 昆山 的 周庄 甚至 锦溪 。
这座中津桥,横跨在水带桥以北不到100米的澛漕河上,中津桥始建于元明时期。重建后改为方形桥洞。桥面由石条铺成,两侧石栏相护,经时代变迁,阅尽古镇兴衰。
中津桥西堍北侧的街心小花园。一组铜雕掩隐在桂花(树)紫藤间。铜雕中的两位棋迷,一东一西,坐着下棋,栩栩如生,比真人还会传情。东边一位,低头凝思,举棋不定,不知棋落何处;西边一位,双手抱胸,侧目沉思,正在谋划一步妙棋。
小花园往北不到一百米,来到了以着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唐文治号命名的茹经桥西堍边。桥堍南侧有一块巨石,镌刻着唐文治的生平。唐文治祖居浏河镇河西街,曾任 上海 交通大学校长,桃李盈门,遍及天下,丹青大师朱屺瞻、林学专家傅焕光都曾是他的学生。
从茹经桥到 永安 桥的近百米内,浏河老乡、园林专家、“ 南京 绿化之父”傅焕光的手植松格外引人注目,惹人喜爱。此树树冠圆大,树枝苍劲,树阴已遮盖了树旁的整个街面。
街道旁有口范公井,相传是范仲淹在浏河治水时所挖,井龄有近千年。古松古井,隔街相望,相互衬映,为河西街平添了几份古老而又迷人的韵味。
永安 桥始建于清朝末年,南侧横梁石条上镌刻的“ 永安 桥”三个大字,还是古人的手迹。看来 *** 花大手笔对沿澛漕河的 永安 桥、明德桥等6座桥梁进行了改造,同时还 新建 了几座仿制古拱桥。“恶”鸟及屋,这么臭的水害得连桥都不关注了,唉唉……所以哪是哪桥都不去搞清了。下桥向里看,街道整齐,但好像是“新古董”了。
古井、古下水井?
街道尽头是百岁丹青大师朱屺瞻先生题的镇名。从汽车站过来这里是旅游的开始。
回出,见到“古朴”的建筑。
换个角度拍钟楼,没了蜘蛛网。
过廊桥,到南街。
南面应是浏河的中心商区,但街道嘈杂,店铺混乱。向东就是“迎福桥”,也是横跨在闸弄南面的老浏河上,缘于“新浮桥”。雍正8年,康熙大闸(始建于康熙10年,与老浮桥同龄。初建时,桥址在老浮桥东150米,是横跨在老浏河上的一座大型水闸,史称“康熙大闸”。)西移,留下了光秃秃的闸基。为方便百姓过往,主管当局在老闸旧基上建造了一座木桥,取名“平洋桥”,俗称“新浮桥”,建成后仅20年就完全坍废。乾隆以后,屡建屡坍,1924年同老浮桥一起,毁于江浙军阀混战的兵祸。限于财力,此桥一直未能重建。解放后的1963年,浏河镇人民 *** 在新浮桥原址上建造便桥一座,取名“利民桥”。1990年拆除“利民桥”,在其东侧不到一百米处建钢混结构大桥一座,取名“迎福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