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南北方怎么过年(中国南方人过年),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南北方怎么过年(中国南方人过年)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南北方怎么过年(中国南方人过年)

文 | 河西

年初二,北方要迎财神,上海人一听肯定发蒙,不是年初五早上迎财神吗?年年都是如此啊,什么时候变成年初二迎财神了呢?

这就要说说中国南方北方过年习俗的不同了。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有很大的差异。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南北方过年到底有哪些差异。

饺子的由来

过年,北方人家家家户户肯定少不了饺子,逢年过节,饺子是北方人家的必备。而南方吃的则是汤圆,寓意是团团圆圆。

讲到这个饺子,我们从食物的源流来看。最初,它和南方的馄饨其实是一样东西,从形状都看得出来,都是在模仿元宝。特别是南方的菜肉大馄饨,根本就是个元宝的样子。

我们学过中学历史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种纸币,叫交子。在宋代,中国曾经用纸币交子来代表金银铜的金属货币。饺子很明显不过是在交子的基础上加上一个食字偏旁,以表示它是一种食物。实际上就是讨个口彩。所以,饺子的出现,应在宋代以后。至于说“扁食”,那是蒙古语,元代以后才有。

而馄饨就要古老多了,三国时期魏国张揖的《广雅》一书,记载:“馄饨,饼也。”馄饨这个名字,学界一种看法认为,它与《庄子》中的“混沌”有关,和饺子一样,不过是用食字偏旁来表明它是一种食物。宋朝人周密说,临安人在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祭祀祖先,馒头(包子)的出现最初也与祭祀有关,诸葛亮用馒头祭河神的传说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

所以,馄饨的本意可能是个道教概念,用于祭祀。是不是道教徒发明的这种食物,现在还没有考证清楚。我们知道道教,特别是炼丹术对中国的化学发展有极大影响,道教音乐对中国音乐也有重大影响,只是道教与食物之间的关系,研究的人极少,这其实是个好题目。

在馄饨发展的历史中,衍生出各种做法,有一种偃月形的,唐代称“偃月形馄饨”,宋代称“角儿”,与纸币“交子”谐音,讨个口彩叫“饺子”,也就是说饺子根本就是馄饨的一种变体,这样的由来是比较符合事实和逻辑的。

元宵与汤圆

大年十五要过元宵节。和饺子与馄饨之争一样,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或者汤团,也就是一回事嘛。只是说除了名称不一样,做法上也有些差别。南方的汤圆可以包肉馅,但是北方几乎没有,而且北方做元宵不是包馅料,而是将馅料在糯米粉上滚做出来的,就这点差别,差别很小,吃口如果都是豆沙馅都差不多。

扭秧歌与舞狮

在北方一些地区有扭秧歌、踩高跷等表演活动。特别是陕北的秧歌天下闻名。而南方,虽然也有秧歌,比如上海奉贤、金山、南汇过去就有山歌剧,但与北方的有很大不同,而且也不太会在过年的时候表演,至少现在看不到了。

和馄饨、馒头的出现一样,秧歌源于插秧耕地的劳动生活,与祭祀农神,祈求丰收有关。

到了更南的南方,广东一带,他们的习俗是舞龙、舞狮。同样地,也是为了祈求平安和丰收。

这里就要讲到这个狮子的知识点。龙虽然虚无缥缈,但终究是中国传统祥瑞图腾,但是这个狮子不是啊,中国本土不产狮子,狮子传入中国是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诸国作为珍贵贡品输入到我国,也有认为是随佛教而传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

《后汉书》记载:“章和元年(公元87年)、章和二年(公元88年),月氏国(克什米尔、阿富汗)和安息国(古波斯)遣使献来师子。”

请注意,写的是“师子”,这是梵文simha的译名。斯里兰卡是梵文“Sinhala”的音译所以又叫狮子国,而新加坡之所以被称为狮城, 是因为新加坡的名字是梵文“Singapura”(“新加坡拉”)的音译,“新加”就是狮子,“坡拉”就是城的意思,合起来,就叫狮城。所以新加坡跟新旧没有关系,不要误解了。

师子的本意,指的是佛陀释迦牟尼,佛经中以譬佛之勇猛,比如《无量寿经》:“人雄师子,神德无量。”所以狮子吼,是对佛陀说法的比喻,后人误以为叫得大声就叫狮子吼,这是对狮子吼这个词的误解。

狮子这种动物是百兽之王,用“师子”这个词来指代这种动物,到中文中以后,加反犬旁来表示是动物,以与“师子”区别,故名狮子。

所以中国人舞狮,只可能是汉朝之后的事,比舞龙、赛龙舟要晚得多。狮舞的技艺可能来源自西凉的“假面戏”,而西凉的“假面戏”可能也是从西域传入的。

小年与小年夜

就在前两天,上海的滑稽戏演员陈靓发了条抖音,调侃北方的小年和上海的小年夜。

腊月二十三北方人要过小年,可是上海人听了又会觉得奇怪,在上海人印象中好像从来不过小年的,过的是小年夜,即大年夜的前一天。

这个小年,主要是为了祭灶王爷,在北方称之为“小年”而已。

在清朝中期之前,祭灶日一直是腊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中说,乾隆一朝,每年腊月二十四晚上,祀灶神于坤宁宫。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上行下效,北方地区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而上海比较特别,只过小年夜。既然除夕又叫大年夜,大年夜前一天(腊月二十九)叫小年夜也是顺理成章的。只是这个腊月二十四的祭灶神,在上海地区已经被淡化了。这可能与上海地区城市化较早,已经很少有人家还有灶头有关。既然灶头都没了还祭啥灶神?

你也看到了,谈了这么多,其实过年在中国历史上跟祭祀息息相关,只是现在现代化了,祭祀的风气弱了很多,只剩下了一个过年的仪式感,很多人对这个节日的由来,也知道得越来越少。其实这些文化知识也是节日内容的一部分,需要传承,需要被更多人了解。

· 为什么是温拿五虎而不是小虎队?春晚40年,你有哪些“独家记忆”?· 看福字进万家,感叹书法不会丢……· 中国球迷的心被深深刺痛了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

更多南北方怎么过年(中国南方人过年)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