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龋齿(蛀牙)是最常见的牙齿疾病。但一般都很少有人真正重视它,所以最后大多数人都会吃蛀牙的苦。
龋齿一开始不一定感觉得到(所以注重牙齿健康,定期的口腔检查还是有必要的)
牙齿结构分为三层:
1、第一层是最外层坚硬的牙釉质,外层的蛀烂一般不会感觉到疼痛;
2、第二层是中间的牙本质,牙本质的污染能够感受到疼痛;
3、第三层是最里层牙神经,敏感的牙神经,一受 *** 便会疼痛难忍。
蛀牙感染的程度决定龋齿的深度(分为4种:浅龋、中龋、深龋、牙髓炎)
浅龋:细菌龋坏到牙釉质层,这种感染程度一般患者没有明显感觉。
图为牙釉质龋坏中龋:细菌龋坏到牙本质,这种蛀牙程度会感觉得到酸痛,再过一段时间酸痛感会逐渐消失
图为牙本质龋坏深龋:细菌龋坏到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这种蛀牙一般牙齿咬合时会感到刺痛,而且疼痛感会反复出现。
图为牙本质深层龋坏牙髓炎:细菌龋坏到牙神经,患者会有剧烈的疼痛感。这种状况如果还没有及时治疗,细菌会杀死牙神经,导致牙齿整颗废掉,甚至需要种植牙的可能。
有部分龋齿从外观上是不一定看出来
此类龋齿的蛀牙颜色和周围牙齿的本色非常接近,都是白色、米黄色,一般只有医生检查才能看到,所以就造成了有些发现的时候已经是需要做根管治疗的状况。因此定期口腔检查非常重要,医学上要求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龋齿并不是全部可以看得见,常见的分以下三种:
运气好的话牙齿里面是这样的↓↓
运气不好的话,它可能是这样子的↓↓
还有一种情况“奶瓶龋”,奶瓶龋常见于幼儿的牙齿,它里头长这样子↓↓
奶瓶龋龋齿不可小视,严重情况会引起并发症:牙髓炎、根尖周炎;轻者牙齿会剧烈疼痛,重者还可能会造成间隙感染
图为根尖周炎导致的脓肿图为根尖周炎导致的脓肿
龋病对于成人,如果过于严重而导致牙体缺损无治疗的情况下,患者会因不敢用疼痛牙齿咀嚼,日而久之的慢慢形成偏侧咀嚼习惯,将会造成面部发育畸形和不对称。
对于儿童,乳牙龋病无治疗状况导致的乳牙早失,相邻牙齿还会向缺隙处移位,造成恒牙错合,脸部发育不对称,甚至后续可能需要牙齿矫正治疗纠正的情况。
图为乳牙间隙保持器配戴补牙治疗分五个步骤:窝洞制备→消毒→填充补牙材料→磨光或抛光→清除残渣。
1、窝洞制备:补牙过程中的第一步就是制洞;制洞就是钻牙阶段,在补牙前需要对龋坏牙体进行窝洞的制作,窝洞制备窝洞由洞壁、洞缘、洞角构成。
2、消毒:消毒是在制洞完毕,牙齿中绝大部分的感染已被清除,消毒过程为了能更好的消除剩余感染,需要进一步进行窝洞消毒。这一步骤很重要,如果消毒不完全,容易让细菌在牙洞里继续生长,会影响以后牙齿再次疼痛。
3、充填补牙材料:将补牙材料填入按制备的窝洞内。隔离唾液,消毒窝洞,调配充填材料填入窝洞中,雕刻外形,除去超过咬合面过高的部分,以免造成医源性的咬合创伤。
补牙材料的选用充填材料应当具有无毒、耐磨、有抗压强度、充填后体积不改变、与窝洞密合、不被唾液腐蚀或溶解、操作简便及色泽美观等性能。
4、磨光或抛光:牙齿的表面需要光滑,填充材料凝固时形状是随意的,所以不合位的位置需要通过磨光或抛光来把充填物表面的细微的凸凹不平之处磨平。
5、 清除残渣:材料填充牙面进行抛光过程对附着在牙体周围的残渣进行清理。
补牙后需要注意什么?
1. 树脂补牙的当天,不要刷牙和过度咬合,以防补牙材料未牢固的情况下触碰过多引起脱落。
2. 补牙材料的凝固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建议补牙后的2小时内不要用补牙的牙齿咬合咀嚼。
3. 补牙后的牙体,其咀嚼功能较真牙差,因此补牙后应注意口腔的防护,切不可咬过硬的食物。
4. 若龋洞较大,补牙后,牙体修复后往往由于牙体在咀嚼时易发生牙折,为此,这类牙齿补牙后应根据医师的建议及时做牙冠给予保护。
图为牙冠修复后状况5. 补牙后如有轻微的疼痛及不适是正常的,过一段时间方可适应,而如果补牙后疼痛非但不减轻,反而进一步加重,则应及时让主治医师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修复。
补牙必须要趁早,不然等要拔牙、植牙、做根管、上瓷套、换假牙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刻骨铭心的疼。这种疼,不是牙疼↓↓